第809页(1 / 1)

加入书签

('

“我告诉他,倭寇杀了我大明多少百姓,他这个君王有责任,而且也要赎罪……”

张异闻言啼笑皆非。

这两个人,一个日语半吊子,一个汉语半吊子,倒是聊得开心。

不过倭寇问题,并没有随着日本攻陷完全解决。

大量的大名和武士,被明军赶上船,流传朝鲜一代,继续祸乱。

这也是张异建议皇帝留下圆融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些人闹的动静虽然大,但终归是无根之萍,没了日本这个后勤基地,这些人注定翻不起大浪。

张异笑笑,坐下来,给他们翻译。

过了一会,朱樉和张异离开圆融的囚禁之处。

二人共乘一车。

“张异,明年本王去日本的时候,要带走一批官员!

本王想从你们春秋学院,选上一批!”

朱樉突然给张异提出一个很突兀的要求。

第九章 不速之客,张异的秘密曝光

从春秋学院中选择官员?

张异愣了一下,春秋学院从来就不是一个培养官员的地方,张异对春秋学院的期许,是培养技术型人才。

他们才是影响华夏未来的关键性所在。

淡然,如果一个懂技术的人,进入官场。

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朱樉道:

“本王对那些整天只知道之乎者也的官员兴趣不大!

日本那个地方,比起大明来说实在太惨了!

他们所谓的大名,皇室过的日子,还不如江浙一个富商!

那里是我大明未来的桥头堡,指望那些人进行有效的建设,那是不可能的!

本王需要更好的人才……”

春秋学院三年,如今招生早就不止是罪臣子弟。

张异低头沉思,旋即摇头道:

“殿下,这种事您该问的不是贫道,而是陛下!”

张异本身并不太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送去日本。

很简单,这些掌握了自然科学的人才,留在大明尚不够,送给小日子干什么?

当然,类似造船工匠之类的人,也许可以以技术人才的形式驻扎日本。

但他认为,第一批去日本的主体,不应该是技术人员,而恰恰就应该是儒家那些人。

传播思想,才是统治日本的关键因素。

“殿下,贫道倒是有个主意,您可以多和孔讷聊聊……

他的新儒家运动,也许可以找出不少人才!”

孔讷在报纸上和汪广洋他们对喷,虽然气势上被诸位大儒和文官喷得体无完肤。

但他的思想,他的理念,却也因此得到传播。

不独在文人的圈子里,就算在百姓中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名声。

孔家五十七代世孙孔讷,未来的衍圣公,与他父亲和爷爷不同。他至少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让天下人记住他。

哪怕是理学在大明是压倒性的,依然会有许多人不认可这种观念。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读书人。

这些人的声音,放在以前是发不出去了。

他们用人微言轻来形容,再适合不过。

不过有了孔讷这个标杆,许多人也通过投稿,在日月时报上有了发声的渠道。

从儒家内部,都开始出现一股不小的声音。

张异通过《日月时报》的影响力,特意去扶持这种发声。

而且,他按照后世的炒作手段,给孔讷冠上一个新儒家运动领袖的标签。

新儒家这个名词,也逐渐流传开来。

“朝廷既然想要引导新儒家运动,争夺释经权,就应该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但如果正常的科举,哪怕是皇上有意,恐怕想要改变科举的内容,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这些人如果能通过殿下的渠道,去培养一批!

等到时机成熟,再反哺大明,那是最好不过……”

朱樉闻言,好像这也不错。

“虽然已经拿下天皇,可日本各地的反抗没有结束,且流窜海外的日本武士,现在反而比攻伐日本之前更多了!

殿下任重道远呀!

也许等彻底解决这些麻烦,殿下才能真正成为日本的王……”

朱樉闻言,点头道:

“确实如此,这些海盗中,有不少人跑到朝鲜去了!

还有一些人沿着朝鲜海岸南下,去往东北一带,他们沿着海岸线下来,也对北方多有侵扰……

我大明攻伐日本的初衷之一,也是为彻底解决倭寇之乱。

但如今看起来,似乎倭寇的规模还多了起来。”

对于这种现象,张异觉得正常。

纵然因为日本的战乱,导致海上的倭寇变多,但这和过去的倭寇之乱有根本性的区别。

过去的倭寇之乱还有大海盗的横行,是因为大明对于倭寇的事情,只能被动防守。

这些海盗,哪怕玄武军打击过海上的据点,他们也有日本这个大后方作为基地。

许多大海盗,他们的大本营就是日本,这也是大明很难解决海盗之乱的原因之一。

而日本打下来了。

哪怕那些人流窜他们又能去哪?

朝鲜也许是一个选择,可是朝鲜本身就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且是非常忠诚的那种。

就算弱鸡了点,也足以让那些流浪者很难受。

“无根浮萍罢了,他们一些人流窜到朝鲜,只能如丧家之犬,没有落脚之地!

这些人大概会给海防造成一点麻烦,可咱们北方的问题解决了,海岸线的防御就不是问题!

至于往北边跑的那批人,更是找死……”

日本的北边,是后世的远东,那地方放在几百年后,都是冻死人的地方,更何况是小冰期时期。

朱樉闻言,也是放心下来。

用两年时间,稳定日本的局势应该是够了。

接下来,就是再次开启美洲航线!

朱樉拍了拍张异的肩膀,感激之意,不用言说。

“对了,常茂的死,你知道吧?”

朱樉突然聊起这件事,张异神色不变,无声点头。

关于常茂身死的真相,朱元璋只告诉朱标一人。

张异试探过周通,他这个毛骧的心腹都不知道这件事。

朱樉,张异相信他是不知道的,如果知道的话,他不会主动跟自己提起这件事。

“常茂这个家伙,其实死了也好!

本王在浙江训练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不少传说,这家伙绝对是个祸害……

不过,常将军很伤心……

他打下日本之后,还在倭寇中寻找常茂的消息……”

朱樉说到这里,叹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以前本王没当过父母,并不理解父皇的心情!

如今,倒是有些同情他……”

经历过风雨的朱樉,有许多情绪想跟张异分享。

只是张异的念头,已经落在常茂死的那件事上。

这件事,算是他身上埋的比较大的雷之一。

也是朱元璋能随时拿捏他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常将军这是觉得,常茂跟倭寇有联系?”

“呵呵,你大概不知道,常茂真的跟海盗有联系……”

朱樉虽然没有得到关于常茂死的情报,却也知道一些风言风语。

常茂要挟的人,不仅仅只是走私,有些海盗他也敢合作。

这货就是将无法无天刻在骨子里。

根据朱樉的说法,常遇春查到这里之后,气的差点旧病复发。

后来他一怒之下,不查了……

张异莞尔,他没想到,自己可能会暴露的一条线,竟然被常遇春自己掐断了?

将张异送到春秋观,朱樉回去陪妻儿去了。

张异目送他离开,也转身进了道观。

“师弟,龙虎山有信来,师父和宇初师弟都有信……”

吴葆和见到张异,将两封信交给他。

张异先打开老张的信,张正常日常给他说了龙虎山上的情况,并报告一切安好!

张异每次读着这些信,都十分开心。

他想了一下,给老张回了信,告诉他自己明年想完婚的事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