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页(1 / 1)
('
当然,徐达会早死,很大程度上跟他的背疽有关,现在他的背疽控制住了,大概率他能活过洪武十七年。
但老徐家的长寿基因好像不太好,他总要关心几句。
“但愿如此,等我这次班师回朝,面见陛下之后,就马上回来巡边!
蒙古人这件事,我总是不放心!”
“您真别往心上去,随着时间推移,咱们和漠北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他安慰并不算开心的徐达,还陪着他喝了一些酒。
徐达不胜酒力睡去。
而张异和姚广孝,却继续刚才的话题。
“你说,既然咱们知道时间在大明这边,那些蒙古人不知道吗?”
张异突然开口询问姚广孝,姚广孝点头:
“自然是知道……”
“所以,要么他们真的逃了,要么就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时间不多,这次积聚的力量,肯定会在短期内爆发出来!
可,他们的依仗是什么?”
张异和姚广孝,又陷入了沉思。
……
“胡相!”
顺天府的夜晚,并非只有徐达和张异在秉烛夜谈。
城中的另外一处,蓝玉和胡惟庸也自然而然坐在一起。
“这次能能建功立业,实在可惜……”
蓝玉信任胡惟庸,自顾自说起军中的事情,胡惟庸笑而不语,只是认真听着。
仿佛蒙古人的异动,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蓝玉话锋一转,询问胡惟庸:
“胡相,不知道您今天叫我来,还有什么事?”
胡惟庸道:
“倒是有件事,本相在犹豫要不要跟你说?”
胡惟庸面露为难之色,但他越是不说,蓝玉自然越是在乎。
“胡相,您看我人都来了,有什么不好说的?”
“此事是关于常茂的……”
胡惟庸让仆人递过来个盒子,放在蓝玉眼前。
蓝玉疑惑不解,不过他还是打开了盒子。
当看到盒子里的物件,蓝玉的手颤了一下。
“胡相,这是什么?”
他认得盒子里的东西,却又不敢认。
他只能带着颤抖的声音,询问胡惟庸。
胡惟庸淡然道:
“这些东西,如果本相猜得没错,应该是蓝玉的遗物,当时本相让人将他挖出来的时候,人早就烂的面目全非了!
本相让人悄悄收了遗骸,不敢声张。
所以只有等着你回来,再让你看一眼!”
蓝玉闻言,仔细打量了这些遗物,东西很复杂,是大明的军中只是盔甲碎片没错,其他零散的东西,他没有在意。
但有个物件,却让他失声痛哭:
“我得好外甥,是舅舅害了你……”
蓝玉虽然跋扈,但跟常茂的关系很好,他哭得稀里糊涂,过一会才逐渐平息声音。
“胡相,你在哪找到这些东西?”
蓝玉登时变得紧张起来,就差点冲过去抓住胡惟庸。
“所以,这些东西,真是常茂的?”
胡惟庸闻言“大吃一惊”,旋即脸色也变的惊疑不定起来。
他的表情落在蓝玉眼中,那是有千言万语,但欲言又止。
蓝玉早就被他勾了好奇心,追问道:
“胡相,请你一定要告诉我!”
“好吧,本相就告诉你好了,本相是在浙江和南直隶的边界上,挖出来的尸体……
说起来也是巧合,那阵子有地方官上报,隐约听见风雷声。
后来火神枪普及之后,他们才后知后觉,发现那是枪声……
本相留了个心眼,就让人去查,却也不知道是不是幸运,有人查到官道出不远,有野狗挖出来的尸骸……
那尸骸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破碎不已,因为他身上有明军甲胄的碎片,所以被人注意!
本相叫人暗中收了尸骸,将这件事给掩盖了!
所以今日等你过来,就让你指认一下!”
“胡相,是了,这块玉件,乃是我家姐给常茂的,这东西是我蓝家传下来的物件,做不得假!”
蓝玉手中,有一块品质并不算太好的玉件。
蓝家因为常遇春发家之前,并不算是什么好人家。
他们家传下来的玉件,也不是好玉。
但正因为玉有瑕疵,蓝玉才能一眼认出这是常茂的物件。
“胡相,你找到常茂了,他尸体在哪?
我马上就去信,不对,我跟太子殿下告假,我马上过去!
不对,我告诉太子殿下去,我要让有些人杀人偿命……”
蓝玉见到常茂的遗物,已经彻底乱了方寸,他一会说要走,一会说要告诉朱标。
胡惟庸只是静静的看着,表情颇为玩味。
“对,我要告诉太子殿下……”
蓝玉终于自己拿了主意,必须告诉朱标。
朱标和张异的关系虽然不错,可蓝玉乃是朱标的小舅子。
张异敢杀人,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就在蓝玉高兴的当口,胡惟庸却慢悠悠地说道:
“蓝将军,本相劝你最好不要这么做,你可知道为什么我要压下关于常茂的死讯?”
蓝玉此时才反应过来,忙问:
“为什么?”
“因为埋葬常茂的人,很有可能是锦衣卫……”
他的回答,瞬间击溃了常茂的喜悦。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不如外人
锦衣卫参与了埋葬常茂的事?
难道人是锦衣卫杀的?
蓝玉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久久不能平静。
胡惟庸似笑非笑,表面上却故作关心:
“蓝大人,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本相不让你去了?”
“胡相,请给我说说,为什么是锦衣卫?”
胡惟庸抿了一口茶,悠然道:
“本相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曾跟你一样大吃一惊!
至于为什么知道是锦衣卫,这还要从当初杨宪案爆发的时候,锦衣卫血洗江南开始。
当初他们杀人无算,也确实让许多人记住了锦衣卫。
案发的地方是在南直隶和浙江交界,当初有一个商队路过附近。
驿站的一个小吏,认出来这商队中的其中一人,正是当年下过江南,杀过官吏的锦衣卫,
他们护送着一个贵人,伪装成看似商队的样子。
这位小吏吓坏了,压根不敢透露事情的分毫。
因为他人小位卑,这些锦衣卫也没认出他来。
但因为这件事,他对这支队伍有了印象。
而当时这些人出了浙江界,明明就该去松江府,但他们走了一夜之后,就匆匆回了杭州!
而且,他们这支队伍,少了许多人。
而几日后,张异也在杭州下船……”
蓝玉登时慌乱起来,虽然胡惟庸一个字都没提朱元璋,可是并不妨碍他猜到朱元璋在其中的作用。
如果他记得没错,当时皇帝就在杭州。
太子在南京,皇帝在杭州。
能让锦衣卫护送的人,大概也就朱元璋一个。
尤其是,胡惟庸补充了一句:
“当时队伍里,还有刘基,刘伯温……
本官后来追查,确实有人在路上,看见了刘基同商队随行,他乃是天下名士,认识他的人不少。
所以蓝将军,为什么本相不让你去找太子殿下。
你想求公道,你又能得到什么公道?
要知道,帮助张异处理常茂尸体的,可是陛下呀!”
当胡惟庸点出朱元璋的身份,蓝玉脸上已经再没有一丝血色。
他这些日子去追寻常茂的死因,一心想为常茂报仇。
他也知道,常茂的死,背后的原因肯定不会站在常茂这边,可蓝玉其实心里还有一丝期望,那就是利用大义的名分,逼迫朱元璋。
他是皇亲国戚,常茂的姐姐是未来的皇后,父亲是为帝国征战的功臣。
加上他和太子朱标的关系,
不管常茂是对是错,只要张异杀人的消息在合适的时候曝光出来。
舆论也会逼得老朱不得不处理张异。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