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1 / 1)

加入书签

('

怎么现在居然这么强悍的,直接杀进来了?!

凌统有点愣神,但凌统身边的亲兵护卫们根本不敢愣神,而是拼命的向凌统靠拢,眼看着寇封的士卒距离凌统只有不到五六十步的距离了,亲兵也忍不住了,直接拽着凌统后退,让他赶紧先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凌统不想走,他知道,如果他的将旗一后退,他指挥的这些士卒就会以为主将出了什么意外,会变得慌乱。

但凌统根本坚持不了。

一方面,亲兵护卫们拽着他,他一个人也抗不过来。

另一方面……这么一点犹豫的时间,敌军已经杀到自己三十步远的地方了。

这个距离基本等于是面对面了,对方只要射一轮弓箭,就算有亲卫防护,凌统也别想全身而退。

凌统无奈,只能一边后退,一边指挥自己的士卒向自己靠拢……就算自己退了,这帮闯进来的荆州军,也别想或者回去。

可凌统终究是年轻,领兵经验不足,完全没想到自己将旗后退后引发的连锁反应,更没有想到寇封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要跟他拼命。

一见凌统后撤,寇封当即大喊一声“敌将已死”,然后让士卒们跟着呼喊着这个话,在引发了凌统军的一阵骚乱之后,自己却转身朝着魏延的营寨方向杀了过去。

凌统军一听到自己主将阵亡的消息,一个个也是诧异无比,再一看战场上凌统的将旗虽然还在,但却在往后一个劲的撤退,顿时陷入了一片慌乱。

这年月的士兵,别指望他们有太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旦主将阵亡,士卒逃散的案例多的是。

现在凌统将旗后撤,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让凌统军自发组织起来,阻拦围杀寇封,根本是不现实的。

寇封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杀穿了凌统军的包围,冲着魏延的营寨,也是周瑜后军的方向杀过去。

周瑜自然也注意到了寇封的这支小部队,但周瑜是真没想到,这支部队居然能突破凌统的阻截,居然真的就朝着自己杀过来了。

目的嘛,不用说,肯定是冲着接应营寨友军来的。

周瑜对寇封的表现很惊讶,再次感叹荆州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刘景升不会用人才。

但另一面,周瑜也没打算让寇封就这么直接杀过来。

能杀穿凌统军,已经让周瑜很意外了,但就这么点人,想在他周瑜的指挥下救人……太异想天开了。

周瑜也没动正在围攻营寨的前军,直接下令给在后军防御的甘宁,让他派兵拦截这几百人的队伍。

甘宁的能力,周瑜相当的信任,这是一员水陆都精的悍将,手下的锦帆军也各个是亡命之徒,拼命这种事,难不倒甘宁。

甘宁接令后,立刻开始收拢阵型,把原本散出去警戒的士卒全都收回来,准备让寇封碰个头破血流。

可甘宁没想到的是,寇封在距离自己差不多有一箭之地的时候,突然转向,朝着鄂县城墙的方向跑了过去。

而甘宁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但又生怕寇封是跟击退凌统那样玩什么回马枪,故此不敢追击,继续保持着收拢的防御阵型。

而就在这个时候,鄂城东门开了。

张溪亲自率领着三百人,沿着鄂县外的沿江滩涂悄悄出发,朝着魏延营寨的方向冲了过去。

与此同时,鄂城东南角的城楼上,烧起了滚滚狼烟。

第89章 声东击西

张溪的计划,就是这样的。

先让寇封出城吸引注意力。

第一次和第二次出城,就是调戏围着南门的敌军主将,同时也是为了让敌方放松警惕,或者索性激怒对方。

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凌统不仅仅被激怒了,还出乎张溪意料的,给寇封部队突进让出足够的道路。

说真的,如果不是人数只有五百人,而是五千人的话,寇封根本不会去攻击什么凌统本阵,而是会直接就杀向周瑜后军,策应魏延一起破敌了。

但可惜,寇封只有五百人,只能老实的按照张溪的计划行事。

首先需要搅乱凌统的阵型,不然不会引起周瑜的注意。

而搅乱凌统阵型的最好办法,就是冲击凌统的本阵。

当然,这么做的危险性很高,成功率也很低,因此张溪为了以防万一,把自己五个什的卫队全交给了寇封,让他用作尖刀。

也正是这五十人,靠着鸳鸯阵的配合,轻松破开了凌统亲兵的防卫,逼退了凌统的将旗,成功的制造了凌统军的混乱。

而凌统军一乱,寇封立刻杀向周瑜的后军。

凌统军一乱,周瑜肯定会察觉到,也肯定不会放着不管。

但周瑜肯定也不可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变得会慌乱,更不会放弃进攻魏延的营寨,因此他最大的应对可能性,就是让后军变阵迎敌。

毕竟周瑜人多,进攻一个营寨用不了一万多人,剩下的人基本都是为了防止魏延突围而布置的包围阵。

张溪头疼的也就是这些包围阵,以鄂城的兵力,要突破这些包围阵,接应出魏延,确实非常的困难。

但现在因为寇封的突击,甘宁调整了后军的阵型,把士卒收拢起来准备攻击寇封,这就让这个包围阵出现了一个缺口。

这个时候,张溪亲自带三百人,沿着长江滩涂行军,顺着这个空隙切入,同时点燃狼烟让魏延向鄂城东门突围。

魏延一看到城墙上烧起的狼烟,当下就开始组织突围人手,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久整理好自己的队伍,然后留下一队人断后,自己则带头,冲向了东面城门。

周瑜当然也看到了城头的狼烟,但周瑜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城中向营寨守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向寇封来援方向突围,所以周瑜加强对寇封那个方向的防御,结果却发现,魏延的突围方向不是鄂城南门,而是鄂城东门。

这么一耽搁,周瑜再调整兵力部署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魏延也是勇猛,不愧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名将。

他自己领兵在前,亲自开路,率众杀出重围。

汇合了张溪的三百人队伍后,魏延还嫌不够,又让张溪带领从营寨中逃出来的士卒先回城,自己则带着张溪带来接应的三百人,反身再次杀入敌阵,接应出先前安排的断后士卒,然后自己又亲自断后,且战且退,最后在城墙床弩和弓箭的掩护下,退回了鄂城。

至于寇封……这货一路上带人就沿着城墙跑,在城墙上的床弩和弓兵的掩护下,也安然退回了南门。

这场救援其实很险,也相当幸运的。

第一是寇封到底能不能成功击退凌统,吸引周瑜的注意力。

如果这一点寇封做不到,一切就无从谈起。

第二是魏延能不能抓住周瑜军调动部队的空隙,从包围圈杀出来,如果杀不出来,那就算张溪去接应了,三百人也不够人家大军塞牙缝的。

第三……这是张溪第一次亲自领兵出城作战,这要是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但好在,这次老天爷站在了张溪一边。

寇封不仅成功的激怒了凌统,甚至凌统“配合”到主动让出寇封的出击道路,这让寇封突击凌统本阵的行为变得容易的多。

再之后,甘宁调后军士卒聚拢列阵的时候,居然正好放开了对鄂城东门方向的包围圈,让张溪能够有惊无险的通过东门外的沿江滩涂,靠近魏延营寨方向,给接应魏延创造了好到不能再好的条件。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战前可以布局很多,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反应,但等到战争真正爆发了,主将能做的就是随机应变,然后听天由命。

这次,老天爷眷顾了张溪,给张溪创造了太好的救援条件,这才让这次救援变得有惊无险。

因此,回城后的寇封和魏延倒没啥太大的反应,张溪可是花了好久才平复下来……特么太危险,也太特么运气好了。

下次再有这种事,打死张溪都不会再来一次了……稍微运气差点,今天就交代了。

张溪这边惊魂未定,周瑜那边……好好的帅哥,都被气的黑脸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