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1 / 1)

加入书签

('

好家伙,真心好家伙。

他周郎纵横江东这么久,今天居然在鄂县城下,被一个小小的守城官用声东击西之计给耍了!

当魏延向鄂城东门突破,并且那里居然还有人接应之后,周瑜就知道,南门出来的那个冲阵部队就是个幌子,自己完全被人算计了。

虽然事后想起来,周瑜也觉得这个计谋不算太精妙,只是各种运气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凑巧成功的……但这种感觉很不爽。

以前都是他用计谋让别人上当,现在倒好,自己被人用计谋戏耍了。

但好在,这次虽然被对手接应走了城外营寨中的士卒,但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鄂城外围的策应部队已经被拔除,江东军也没什么大的损失……周瑜这点冷静还是有的。

既然已经这样了,再懊恼也没用,更不能一怒之下直接攻城……这是匹夫所为。

周瑜传令收兵回营,然后又花了两天的时间,重新督造攻城器械,准备第二次攻城。

这次没有了城外营寨的策应,周瑜到要看看,这个守城官还有什么能耐,能阻止自己的攻城器械。

督造好攻城器械后,周瑜依然保持着冷静,开始指挥军队进行第二次攻城。

而现在的张溪,还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

他现在特别希望,自己身边能突然冒出来一个叫霍峻的人……实在不行郝昭也可以啊。

说起郝昭……张溪又开始怨念了,你说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带几桶豆油过来呢?!

但凡有几桶豆油在手,烧掉几辆云梯和冲车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现在好了,只能走常规的守城路线,在城墙上死战了。

虽然接应回了魏延的策应部队,但跟着魏延冲出包围,回到鄂城的士卒,也就只有那么五六百人,加上原本张溪城里的一千人不到,总共加起来也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守城军。

而对面攻击的江东军,不仅有攻城器械,还有足足一万五千人左右。

十倍之敌,外无策应,内无援军……兵法上来说,简直就是必败的结局。

除非领兵的人叫霍峻或者郝昭。

反正张溪现在觉得,自己能坚守超过十天,已经算是泼天大功了。

张溪实在没法想象,霍峻是怎么凭借几百人,面对上万人的围攻,坚守上足足一年多的,最后还能反杀一波的。

一天,仅仅一天的守城战下来,张溪就急的开始嘴角起泡了。

守城战,虽然守城方有城墙的掩护,但并不代表守城方不会有伤亡。

这一天的防守下来,鄂城守军阵亡只有四十余人,受伤却高达二百多人……受伤人数居然比野战的时候比例还要高,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五。

虽然大多数士卒是以不致命的轻伤为主,但受伤的士卒你也不能继续驱赶他们上城墙去作战,好歹的要让人家修养几天,恢复一下才能继续作战。

带伤作战很容易引起士卒不满,进而可能引起哗变,那这个城也就别守了。

好在鄂城城小,魏延的策应部队又回城了,这也给了张溪轮换守卫的可能性……把伤员撤下来休整,四面城墙上重新安排防守兵力部署。

但这么做,是撑不了太久的。

如果按照每天伤二百余人的概率来算,大概只需要七八天时间,鄂城守军就得人人带伤。

张溪甚至担心,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只要受伤人数超过一半,整个鄂城守军的士气就会下降到零点……到那时候,鄂城随时可能会失守。

张溪愁啊,拼了命的想办法。

一个是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的守城手段,另一个,则是请教魏延,问问他有没有好办法。

可魏延也没有好办法,他直截了当的告诉张溪,现在就是一个死守拼伤亡的阶段,比的就是攻城方和防守方谁的意志力更坚强,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至于张溪担心的七八天全员带伤问题,魏延觉得是张溪想多了。

先不说战争不是算术,就说对面……江东军真的能保持这么高强度的攻城频率,一直保持住七八天么?!

对方也是人,也会有伤亡,而且作为进攻方,伤亡的数据只会比守城方更大。

连续进攻七八天,固然可以让鄂城守军伤亡巨大,但江东军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至少得是鄂城守军的三倍,甚至更多。

这就要看,江东军愿不愿意在鄂城这个小城下面,折损上数千人马了。

要知道鄂城身后还有邾县,西陵援军也随时可能到来,而江夏水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了一战之力……江东军到底愿不愿意在鄂城下耽搁这么久。

第90章 准备退路

周瑜显然不愿意在一个小小的鄂城下面,折损如此多的兵力。

发动战争,是要有战略目的的。

江东发动这场攻略江夏的战役,目的是趁江夏太守换人,权利更迭之际进兵,争取快速占领整个江夏,在江东上游建立起一个拱卫江东的屏障。

这场战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在襄阳方面没有反应过来前速胜江夏,另一个,则是要在荆州大军反攻江夏的时候,能够守住江夏。

本来周瑜对这两个关键点的把握还是有的。

江夏本来就跟襄阳方面不合,现在黄祖被刘表明升暗降的控制起来,刘表又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当江夏太守……江夏内部势必会出现权利纷争,这是江东进取的最好时机。

而对于荆州方面的反攻,周瑜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大问题。

一方面荆州水军最有战斗力的部分就是江夏水军,一旦江夏水军覆灭,就靠荆州南郡那些比渔民强不到哪儿去的水军,来多少周瑜都不怕。

另一方面,等襄阳方面集结好了军队,准备反攻江夏的时候,身在柴桑的孙权也应该已经带着后续大军过来援助了……真要打起来,守住一个江夏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现在,周瑜却被迫困在了鄂城之下长达二十天了。

前十天的水军作战,还可以说是有惊无险,总算是破除了江夏水军的威胁。

但后十天,周瑜被迫上岸攻城……这十天才是真正的让周瑜难熬。

不是他周瑜无能,实在是……真的,这次回去后,周瑜一定要上书主公孙权,让他加强对水军陆战能力的训练。

前后两次攻城,还占据着人数的优势,又有攻城器械相助……居然愣是没有攻下只有一千多人防守的鄂城,自己反而伤亡了近两千人。

周瑜一共就带了三万士卒出征,在水战的时候损失了两千多人,被迫上岸后,周瑜留了五千人看守战船,运输粮草,保证自己的后路……实际带到鄂县城下的,只有两万人出头一点的人数。

可这几天又是攻城,又是攻打营寨的,周瑜的损失也不小,要是这么耗下去……周瑜也有点受不了。

倒不是说干不过鄂城的守军,在周瑜的估计下,哪怕鄂城守军再能坚守,如果没有援军到来的话,那么再过个十天左右,自己也能攻克这个小县城。

但……鄂城真的不会有援军么?!

鄂城可不是一座孤城啊。

因为长江水道被堵,自己也没办法在没有攻克鄂城的情况下派船去清理,因此江东水军没办法沿江而上去包围鄂城的东门和北门,切断鄂城的后援道路。

鄂城北门过江就是邾县,那边可一直没有拿下呢,鄂城随时可以通过邾县方向来援军的。

算算鄂城之战已经进行了二十天了……江夏方面就算反应再慢,那个公子刘琦就算再白痴,该有的援军也差不多该到了。

而且就算鄂城没有援军,十天后自己攻克看鄂城……可那又怎么样?!

江夏水军主力没有太大的损失,如果在邾县城下再来这么一次……周瑜突然觉得,自己手头的这两万士卒,好像有点不太够用的样子。

因此,周瑜在思考攻克鄂城的问题之余,赶紧修书一封给自家主公孙权,询问他后续援军的情况。

最好的结果,是鄂城属于特例,攻克鄂城后江东军可以长驱直入,一鼓作气攻下整个江夏。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