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1 / 1)
('
但周瑜也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那就是他进兵不顺,给了襄阳刘表反应的时间,这样的话,他可能要汇合孙权的援军,在江夏地面跟荆州军打一场遭遇战了。光凭自己的两万士卒,恐怕是不足以应对荆州的大军的。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隔天周瑜继续指挥士卒攻城。而张溪呢,现在也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除了站在城头以身作则鼓舞士气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年头惨烈的攻城战。江东军的箭矢跟不要钱似的往城墙上倾泄,冲车云梯一次又一次的靠近鄂城城墙,又一次次的被守城士卒们破坏或者击退。云梯还好办一点,在撞车的帮助下,城墙上的士卒只要守好云梯的登陆口,然后用撞车击毁云梯前段就好。但冲车这个东西,真没什么好办法。江东军的冲车造的很大,而且在冲车上蒙上了牛皮,以此来减少城楼上投掷的石块和弩箭的威力,一步一步的掩护冲车靠近城门。有好几次,都已经行进到了距离城门四五十步的距离了,魏延不得不冒险打开城门,带领士卒冲杀出去,冲散保护冲车的士卒,烧毁冲车。其实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魏延不能及时杀散冲车附近的士卒,那么江东军就有可能一边围困住魏延,一边直接朝着洞开的城门冲杀过来……都不用冲车,直接就能攻破城门了。好在魏延够勇,指挥也一直很冷静,两次冒险出城都成功的烧毁了冲车。眼睁睁看着这一幕的发生,周瑜气的牙痒痒的同时,再次坚定了战后锻炼江东军陆战能力的想法。特么这么好的机会,但凡能抓住一次,这个鄂城就已经攻下了。结果倒好,有着几百人保护的冲车,愣是被人家以小股兵力杀散护卫士卒后给烧了,这有什么好说的?!再次进攻了一天无果后,周瑜终于退军回营,思考其他的破城办法。而张溪呢,这会儿也在忙着视察守城部队,激励安慰士卒,然后才忧心忡忡的去找寇封和魏延,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江东军连续三天攻城,导致鄂城守军又阵亡了近两百人,带伤人数更是接近五成……这要是继续这么守下去,张溪觉得自己可能守不了几天。而魏延这时候也顾不上跟张溪闹别扭了,也是紧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继续死守,等待西陵援军了……只要援军一到,一切便迎刃而解。”“援军啊……”张溪一听这个,只能叹口气了。西陵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溪已经不敢想了。自己第一封要求调兵来鄂城的信件发出去,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西陵那边如果当时就派出了援军,那么爬也该爬到鄂城了。可如今,到现在,张溪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派往邾县的信使每天过江一趟,也没有传来任何关于援军的消息。张溪现在都有点绝望了,在猜想自己是不是被刘琦当做弃子了。甚至张溪都开始琢磨了——实在不行就率军连夜退回邾县。至于退到邾县后,是继续坚守还是直接退回西陵,依靠西陵坚固的城防据守……这个再说吧。张溪是真的不想死,尤其在还没有陷入到绝境的时候。人家穿越过来都是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怎么到了自己这儿,第一场指挥的战斗就要战败而亡呢?!守鄂城,是为了给刘琦争取时间,是为了保证江夏的完整性,将来好给主公刘备拿下一个完整的江夏。但现在……万一真的到了最后一步,如果自己真的守不住这个鄂城,那么该退还得退,反正张溪没想着就这么跟鄂县共存亡。张溪也没有藏着掖着,这事儿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跟魏延和寇封一起商议。当然,不会说是自己怕死,只说是以防万一,以图后路。没办法,没有魏延和寇封的配合,张溪独自一个人逃跑算是临阵脱逃,将来就算回到刘备那儿,也是要遭受军法处置的。魏延和寇封倒是没想过张溪是不是怕死……寇封眼里,张溪是带着“兄长”滤镜的,当然不会认为张溪制定后撤计划是怕死。而在魏延看来,如果张溪怕死的话,当初据守鄂县的时候就该出门投降,更不会冒险出兵来接应自己。因此,这两人都没有反对张溪的撤退计划,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备用方案。魏延自己也对西陵方面迟迟不来援军感到不满……就算江夏内部形势复杂,但陈到这个自己人手里还是掌握着几千军队的,难道连陈到自己都没法来援助么?!因此,魏延并没有对张溪的后撤计划感到意外,这种备用计划,本来就应该是一城主将应该考虑的事情。但具体什么时候采用这个计划,魏延显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不到万不得已,魏延不会轻易撤离鄂城,尤其是在现在还有一战之力的时候。张溪倒也没有想着马上就跑,只是做了计划和安排,让自己的五个什的亲卫士卒从城防上撤下来,以便将来突围。守还是要守一下的……起码再守个几天,万一这时候援军到了呢?!第91章 疲兵之计西陵的援军,终于是让张溪给等来了。但不是马上到。根据邾县的信使传来的消息,西陵的援军在三天前已经整军出发,带队的人是陈到,大概有三千人的规模,估计还得有个五六天,才能达到鄂县。而现在,张溪手头上还能安排上城墙守城的士卒,包括那些轻伤的在内,已经降到了七八百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了。鄂城就算再小,也有四面城墙。虽然说北门和东门都不太可能有江东军过去攻城,但该派的士卒张溪是一点都不敢少派。对手可是周瑜,智力高达97的天才型统帅。就算哪天周瑜突然率军从地里钻出来,张溪都不带意外的,更别说他突然率兵攻打北门或者东门了。但现在,张溪手头上只有七百多人,算上前几天轻伤休养恢复的士卒,也就是八百多人……这要是四门平均安排的,一面城墙只能有两百人左右防守。两百人看着挺多,但放在城墙上,还得防守,这个防线就太薄弱了。一旦有地方被江东军登上城墙,恐怕张溪手头都没有足够多的兵力组织反扑,更别说驱赶夺回城墙了,搞不好还会以点及面的快速崩溃。在南面和西面这些江东军主攻的城墙上,张溪至少得安排下三百人左右的防守兵力,两百人负责常规防守,一百人负责游弋,哪边有危险去哪边支援。这么一来,东面和北面的城门上,就只剩下各自一百人的安排了。一百人啊……大概也就只能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真正遇到大军攻城,可能坚持不到半天就会崩溃。现在的鄂城守军,随着大面积的伤亡,援军迟迟不到,士气已经很低落了,这要是有一门崩溃失守的话,那就等于满盘皆输,根本不存在打巷战的可能性。张溪在琢磨,是冒险就这么安排呢,还是索性放弃外城,退守内城,利用瓮城继续阻敌。理论上来说,如果要死守的话,这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可问题是,一旦放弃外城,也就等于放弃了北门和东门,而西陵的援军要想援助鄂城,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攻破围困北门的江东军。根据信使的回报,陈到只带了三千人的援军过来,这要是周瑜来个围点打援啥的……陈到搞不好也跑不了。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张溪就真的只有困在鄂县等死一条路可以走了。张溪对周瑜的统军指挥能力一点都不敢大意,但现实的问题也依然困扰着张溪——这个守城士兵,到底应该怎么派。张溪自己犹豫了好半天没有结果,只能去请来魏延和寇封,三个人一起商量。魏延想了很久,觉得与其这样纠结,倒不如冒个险,东门和北门各安排五十人,剩下的全部支援西门和南门……就赌周瑜不会派小股部队越江绕道攻击东门和北门。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