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1 / 1)
('
“我主闻听都督兵力不足,故此领军前往油江口。一则为都督看守粮道,二则命横江校尉魏延,领军五千,前来助战。”张溪一脸假笑的,对着周瑜说道。周瑜的脸色也不好看,跟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但吐不出来。虽然早知道刘备屯兵油江口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周瑜让张溪去问责,就是要个口实,等将来打下南郡后好拿这个说事儿,随便扔个其他南郡州县换取油江口这个重要位置。可周瑜也没想到,一向抠抠索索的刘备,居然真的派兵五千,打着援军的旗号,来帮他打江陵。这下反倒是让周瑜有点不好办了。他现在攻城确实缺人。曹仁在江陵城里固守不出,兵力大概还有一万多人。而周瑜这边,连番攻城加决战,也从四万人降低到了两万七千人……这个进攻防守人数比例跟刚开战那会儿差不多,实在算不上优势。如果能有五千可用之兵……不求都像张飞军那样能以一敌四,哪怕是只有普通江东军士卒的水准,对周瑜来说也是极大的帮助。可周瑜同样知道,这五千人不好收,一旦收了,那就等于默认了刘备在江陵攻城战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等将来战后分地盘的时候,刘备反而容易讨价还价。周瑜最终还是想通了,留下了这五千人。反正刘备占据着油江口轻易不可能退出,自己短期内也不能跟刘备翻脸,那么倒不如先把好处吃下来,尽量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等打下南郡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跟刘备算算这笔账。因此,周瑜决定下次攻城的时候,就让张溪带着这五千人去进攻,正好让江东军稍微休整一下,省的自家军队攻城伤亡过大。军令传达到张飞营中,张溪和张飞倒是都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刘备派来援军,本来就是来刷存在感的,不可能一仗不打就消极怠工,这样不符合刘备的利益。因此,张飞和魏延坐在一起,商量下次攻城的计划。张溪对此,就很有意见。你魏延对我不假辞色的,我也就不说啥了。怎么你见了张飞,却是有说有笑,还一脸敬佩的表情?!啥意思?!看人下菜碟啊?!!第139章 攻克江陵张飞和魏延指挥的攻城,把曹仁结结实实的吓了一跳。倒不是魏延率领的军队战力惊人,主要是曹仁看到了张飞的旗帜,然后又看到了魏延的旗帜,更看到了这两人将旗下,乌泱泱的五千人马。曹仁认识张飞,也早就从细作那边得知张飞只带了一千人过来。上次决战的时候,张飞军给曹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同时,张飞军的损失,也是直接就发生在曹仁面前。所以曹仁判断,虽然张飞军战力恐怖,但经过那一战之后,张飞军应该也伤亡惨重,无力再战了。可现在张飞军不仅再次出战了,而且还多出来一个陌生的将旗和五千多人……这是不是代表着,刘备派来援军了?!本来周瑜的军队就好打,现在曹仁都已经不敢再出城野战了。现在好了,刘备还派了援军过来……这要是都跟张飞军的那帮杀胚一样的战斗力,这个江陵城还有守的必要么?!曹仁那个愁的,甚至有一瞬间,曹仁都想直接撤军回返襄阳,放弃江陵保襄阳算了。但好在曹仁也是一员大将,你不能因为他姓曹就觉得他是关系户,最终曹仁还是决定,暂时坚守,试试新来的张飞军的成色再说。结果还真的让曹仁给赌对了。一天的攻守下来,曹仁发现,张飞的援军跟张飞亲领的那一千士卒,战力的差距非常大,新来的士卒,了不得也就是跟江东士卒差不多,终究还是让自己守住了城墙。嘛,毕竟是刚从荆南四郡里搜集来的部队嘛,还没来得及好好操练呢。但不管怎么说,刘备派来了援军,还亲自参与攻城这件事,对曹仁来说,终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顶住了张飞军连续三次攻城后,曹仁最终决定,给曹操写信,说明江陵城的情况。现在的江陵城,外面有三万多孙刘联军包围,内部世家豪族也不稳当,最重要的是,襄阳的粮草辎重被关羽截杀的根本过不来……江陵已经成了一座孤城了。如果让曹仁坚守,曹仁还是有信心继续守下去的,只是这么守下去,除了白白的浪费兵力和物资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现在的孙刘联军在不断增加兵力,而且人家不存在粮道补给的问题。而曹仁呢,每次守城都会损失一些兵力,而且没有补给,没有援军,只能靠江陵城内数年累积的府库钱粮支撑,而且也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曹仁把这些情况全都写信告诉曹操,由曹操来定夺这个事情该怎么做,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南郡。做完这一切,在没有新的命令到来前,曹仁依然要认真防守,不给孙刘联军任何可乘之机。而张飞和魏延领兵攻城三次后,终究因为伤亡的因素,向周瑜请求,暂且撤下来休整。周瑜也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就算拿刘备军当炮灰,也不会做的那么明显,所以同意了这个请求,重新安排休整好了的江东军接替刘备军,继续保持压力。时间不知不觉间的,来到八月底。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养,周瑜的箭伤终于初步有了好转,伤口已经结痂,不影响正常运动了。因此,周瑜再次召开了军议,商量一下,是不是集中全力,争取再攻一次城,然后一波流的带走曹仁。这事儿吧……反正张溪是表示反对的。倒不是不想出力,张溪的意见是,如今关羽绝北道进行的很顺利,徐晃满宠联合围剿始终不能成功,既牵制南郡其他地方的防务,又截断了江陵的补给线。如果说周瑜要从夷陵绕道北上,前往南郡北部攻击临沮等地,帮助关羽减轻压力,那张溪自然是赞成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要攻下江陵,然后传檄而定南郡,那么现在不是时候。攻城的损伤是很大的,江东军从一开始的四万人左右,减员到现在二万七千人,其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在攻城中死伤的。魏延带来的五千士卒,三次攻城后,现在还能作战的,也就剩下三千八百多人,伤亡了一千多。不是不能攻城,是完全没必要。再等上两个月,曹仁大概就会主动撤离南郡了,何必在这个时候拿人命堆呢?!不得不说,张溪的建议很正确,但是周瑜表示——驳回。再等两月?!再等两月就过秋收了。你家主公更有理由赖在油江口不走了,荆南四郡也会彻底被你家主公给消化掉了。刘备在荆南四郡的一些行政措施,周瑜已经通过在柴桑的鲁肃送来的书信,了解到了一二。那个诸葛亮,本来以为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可没想到,这货真正的本事居然是理政。一个人掌控三郡,半年的功夫把荆南治理的井井有条,还通过各种手段架空原本的太守,提拔了一群本地世家或者寒门出身的人担任官员,现在除了原本的三大太守外,就没人觉得刘备治理荆南治理的不好。甚至这个诸葛亮,还相当不要脸的亲自做媒,让桂阳太守赵云迎娶了原桂阳太守赵范的寡嫂,还让赵云和赵范结为义兄弟……这下好了,原本江东还在想办法策反赵范呢,结果人家就此抱上了刘备军的大腿,压根不鸟江东派出的人。江东在荆南所做的一系列小动作,完全被诸葛亮给破坏殆尽,这要是周瑜再不能夺取南郡,那江东就只剩下笑话了。顺带一提,孙权攻合肥,已经闹了一场笑话了。孙权领兵进攻合肥,还没怎么开打呢,孙权军截获了一封送给曹军合肥守将蒋济的书信,信上说曹操已经派大军支援合肥了,让蒋济安心坚守。孙权琢磨着,既然曹军援兵到了,那么合肥打下去也没意义,当时就下令撤军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