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1 / 1)
('
就这样,张溪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从成都出发,回巴东郡的鱼复,从那里坐船,顺流而下,在八月中旬,抵达了公安。先跟文聘打了个招呼,然后按照刘备的命令,去看望了一下寄居在这里的刘璋,以及依然忠心守卫着刘璋的张任。刘璋的小日子其实过的不错。刘备没有克扣属于刘璋的财物,并且生怕招人骂,在公安安置了刘璋之后,还给刘璋划拨了一千顷的田地,许他自己招募流民耕种,而且这些田地有特例,不需要交税。所以刘璋虽然没有了权利,但小日子是过的真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南郡的首富。当然,这只是为了让刘璋安分守己,如果刘璋有什么异动,要利用耕种的流民做点什么的话,文聘可不会对刘璋客气什么。刘璋自己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虽然不甘心,但绝对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出来,看到张溪来看望他,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张溪。一顿宴席招待之后,刘璋突然的对张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公义正值壮年,亦治军有方,岂可随吾这块朽木共腐。”刘璋对着张溪,拱手说道,“今璋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将军征辟公义为将,许其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说完,刘璋起身,要对张溪跪拜。张溪赶紧的扶住……好家伙,真不敢让你拜,回头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刘备派来逼迫你的呢。可刘璋的要求,张溪也不能轻易答应啊。张任陪同刘璋隐居公安,一方面是因为张任忠心,另一方面,刘备也是要留着张任,告诉世人自己没有亏待刘璋。如果张溪来拜访一次刘璋,结果带走了张任……世人会怎么想?!第247章 私宴交谈张溪真不想收张任,这么做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刘备取益州,已经让自己的名声有损了,所以刘璋退位后的生活,刘备必须好好的对待,张任愿意陪着刘璋,刘备反而是比较期许的。有些名声上的事儿,有总比没有好。但现在的情况是,刘璋主动提出要让张任入仕,张溪也没有正经理由拒绝刘璋。“公义将军忠勇,昔日雒城之下亦不得降,只愿朝夕相伴季玉公,此事……公义必不应也。”张溪只能拿张任忠义无双,必不肯擅离刘璋作为借口,劝阻刘璋。结果刘璋就叫来了张任,以主公的名义要求张任出仕刘备……虽然出仕后,张任的主公可就不是刘璋了,但刘璋还是这么做了。张任当然不愿意啊,他得看护好刘璋。如果没有自己看护,万一刘备这个人背信弃义,派人暗杀了刘璋可怎么办?!刘璋给气的,心说刘备真要暗杀我,就靠你一个人,拦得住什么?!刘备把张任留在自己身边的心思,刘璋怎么可能不知道,好歹也曾经是一方之主的。确实,这几年刘备需要张任这个人证,证明刘备不曾亏待刘璋。但过几年呢?!等刘备彻底掌控了蜀地之后呢?!反正刘璋是不觉得,那时候刘备还会放过自己,给自己弄个什么“病故”啥的,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张任留在自己身边,其实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危。倒不如你出仕刘备,我身边没有自己人了,这样刘备反而能对我安心。如果张任还能在刘备的帐下建功立业,那么张任的地位越高,刘备方面就越要投鼠忌器,担心张任的反应,他刘璋反而越安全。这些话,不好当着张溪的面说,所以刘璋就拉着张任去了后堂,两个人嘀嘀咕咕了好久,出来后,张任就不反对出仕了。张溪能说啥?!难道说自己看不上张任那两下子?!说真的,张溪确实看不上张任那两下子。这个张任,不是演义线的张任。演义线的张任,那是把刘备按在地上摩擦,顺便射死了庞统的名将。但这位,是历史线的张任,他是负责被刘备按在地上摩擦的货。但不管这个张任的水平怎么样吧,话都到这个份上了,张溪只能先答应了下来。先收下,等带着张任到江陵见了关羽,让关羽给张任任命好了。反正时间也不长,从公安过江就是江陵,大概也就是五六天的路程。到了江陵,孙尚香带家属从人前往新设立的南郡太守府收拾屋子,而张溪这带着张嶷,李球,张任三人,去见了关羽。张嶷,李球是张溪带来的人,自然由张溪负责给他们安排职位,这方面关羽是不能插手的,理论上讲,两个人的官位是平级的。而张任嘛,关羽看着别提多顺眼了,当场任命张任为裨将军,归公安守将文聘指挥。关羽本身只是荡寇将军,他能一上来就任命张任为裨将军,已经是格外看重张任了。之后的安排也是非常的贴心,知道张任忠心,既然刘璋现在住在公安,那就让张任去文聘那边当将军,也能让张任尽心尽力一些。谁让张任忠义呢,关羽就喜欢这样的人……有没有本事咱们可以另说,但忠心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难得的品质。关羽也不担心张任当了将军,就会策应刘璋做什么,一方面有文聘看着,另一方面,张任既然能对刘璋这么忠心,那对待自己的职位和新主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毕竟这次出仕,张任的主公就不再是刘璋了,而是刘备了。至于张溪嘛……关羽在见完张任,李球,张嶷三人后,专门留张溪在关府过夜,顺便商谈一些公务。主要是划清楚两个人之间的职权界限,省的将来互相之间有嫌隙,提前说好比较好。当然,这些事儿就不要让不相干的人参与了,属于关羽和张溪两个人关起门互相商量决定的事儿。因此,关羽是专门把张溪请到了后院,摆下了酒宴,两个人边喝酒,边谈这事儿。张溪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但聊着聊着把,张溪发现,好像关羽和他,两个人对权责这块,理解的有点出入。嗯,不是什么大的分歧,只是有一点小小的出入。关羽认为自己虽然只是襄阳太守的官职,但他受刘备所托,有总督荆州的职能,又镇守在江陵,因此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大小事务,都应该听他的。至于张溪,因为有刘备的亲笔信解释原委,关羽也愿意让出一部分的职权,就让张溪负责南郡的政务好了。比如说春耕秋收啦,收粮征税啦,兴修水利啦,安抚百姓啦,修补城墙啦……大概就这些。简单来说,关羽的意思就是他负责军务,而张溪负责南郡的政务。张溪原则上是不反对这么分配,但有一点……他是南郡太守,那么南郡的兵马,他至少要有名义上的掌控权。关羽作为总督荆州的镇守将军,确实是可以随时调动南郡的兵马,但是必须行文告知。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一郡太守是军政皆管的,而关羽总督荆州这件事,虽然也是事实,但还是得按照规矩来办。关羽要调武陵和零陵两郡的兵马北上,不一样要行文给徐庶和潘濬,他们俩是有知情权的。因此,张溪要求关羽也给与自己这样的尊重。这只是一个尊重而已,关羽总督荆州,真要调兵,谁也不可能拦着。可关羽觉得这就是多此一举。他人就在江陵啊,又不像武陵和零陵那样在荆南,来回传令和一纸公文的效果是一样的。再一个,平日里南郡的兵马都归关羽管,也都是关羽在负责操练的,就算现在有了张溪这个南郡太守了,但士兵还是听他的啊,何必过这一道手呢?!然后张溪不得不解释,这是程序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关羽着想……州牧越过太守调兵,朝廷会怎么想?!虽然知道关羽跟刘备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也知道刘备异常信任关羽,但刘备毕竟在成都,从江陵去一趟成都也不容易,何必给小人把柄和借口呢?!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