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1 / 1)

加入书签

('

等到刘备得到了南郡,马良跟着刘备来到了江陵,也只是跟张溪有过匆匆一面之缘,然后张溪就去了长沙,主持改造沼泽的事情了。

再后来,刘备入川,张溪随行,马良就再也没有见过张溪。

所以,尽管现在荆州政务以马良为主,伊籍为辅,但从亲厚关系来说,还是伊籍跟张溪更加熟悉一点,由伊籍来跟张溪说明,更好一些。

伊籍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自然没有推让,对着张溪一拱手,说道,“元长从益州而来,近日可曾了解南郡民情?!”

张溪点点头,说道,“近日查阅公文,倒也了解一二。”

伊籍顺势,继续说道,“既如此,元长可知,南郡如今,已然危如累卵矣。”

张溪那个纳闷的……啥情况啊?!

虽然说这年头文人说话喜欢夸张,但这个是不是有些过了?!

前两天看公文,张溪还想着马良到底是能吏,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南郡更是如此,自己还打算萧规曹随呢……怎么今天伊籍就说什么“危如累卵”了?!

张溪不解啊,赶紧的问道,“伯机先生何出此言?!溪前日查看公文,南郡各地春耕顺利,民情晏然,也无大疫大灾,故而感叹两位先生治理之功。如今先生却言‘危如累卵’,此何意也?!”

到了这个时候,马良终于也说话了。

马良先是跟张溪一拱手,然后才说道,“郡守有所不知……半年前,南郡各地官吏齐整,各项事务巨细皆有良吏。可自年中时,主公调遣荆州官吏前往益州,荆州各地官吏皆有缺失,若长此下去,秋收之际,无人指使,恐耽误大事矣。”

嗯……嗯?!

刘备新定益州不假,需要人才支撑管理也不假,但……至于要抽调这么多的荆州基层官吏去益州么?!

张溪有点奇怪,故而不动声色,继续问道,“不知主公抽调官吏几何?!”

马良回答道,“大小官吏共计三十余人,以‘掾’‘史’之位者居多。”

三十多个人,还都是各部事务官员的正副长官……这确实有点多了。

刘备在荆州,实际掌控只有三个郡,每个郡大概也就是二十个左右这类的实务官,刘备一下子抽调了一半,确实会严重影响各郡的正常运作。

但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

以刘备的眼光和能力,不可能看不到这么做的坏处,哪怕益州世家不配合刘备,刘备也没必要抽调这么多的荆州人入川治理啊。

再者,就算刘备看不出来,那诸葛亮这个内政能力点满的神人,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啊。

最后,也是张溪最不解的地方——堂堂荆襄之地,连三十个中层管理人才都找不出来么?!

是,这年头的识字率是低,人才也少,但荆襄的世家们,如果真的有心凑一下,三十个能担任这种中层管理的人才,总还是能找的出来的吧?!

突然,张溪有点明白,为什么刘备要这么做了。

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刘备如今常驻益州,不方便直接管理荆州,生怕荆州世家借机搞事,所以把掌握荆州政务的中层管理者抽走一半,方便让关羽更好的掌控荆州。

另一方面,刘备和诸葛亮估计也是想逼得荆州世家再拿一批人才出来出仕,这样可以加深荆州世家跟刘备集团的捆绑,省的他们将来跟卖刘表一样的把关羽也给卖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

张溪看看马良和伊籍,笑着说道,“主公当自有打算,我等为臣属者,只需依命而行便可。”

嘛,嘛,反正这事儿吧,我不接招。

马良顿时急了,赶紧劝道,“郡守何出此言。代君守牧一方,岂可如此不作为?!再者,郡中官吏不足,影响民生,亦是大罪,望郡守三思。”

张溪心说,我三思了啊,就是因为三思了,所以这事儿才跟我无关啊。

而伊籍一看张溪那样,就知道张溪是真的不想插手。

可如果不插手,那到了秋收的时候,自己和马良两个人,又要负责州里的政务,又要帮助下面的人处理实务,非得累死不可。

因此,伊籍赶紧的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

“元长,如今官吏不足,元长便是有施政之心,恐也无人配合,如此岂不误了大事?!”伊籍说道,“故此,还请元长向主公禀明荆州情形,请主公放回荆州征调官员……亦不需多,只需十余人便可。”

伊籍不仅劝说了,还提出了解决办法——让荆州的人再回来就好了。

可张溪想明白了刘备的目的,哪儿还能上这种缺心眼的文书。

所以嘛,张溪笑了下,说道,“若只是人手不足,此倒也无碍!”

说着,张溪站了起来,对伊籍和马良说道,“溪自巴东郡辟得两位贤才,一曰李球,一曰张嶷,皆有治理地方之能,只待明日,便正式任命为郡丞与司马,统管军中政务军务,当无碍矣。”

马良和伊籍表示听了个寂寞。

这是多两个人就能解决的事儿么,官吏缺口可是高达三十多人啊。

再说了,你从巴东郡征辟了两个听都没听说过的贤才……等等,啥玩意儿?!从哪儿征辟的?!

巴东郡?!那不就是益州人了么?!

你让两个益州人来当荆州的一郡主官?!

开什么玩笑呢,欺我荆州无人耶?!

第249章 地域之争

就跟益州人不待见东州人一样,荆州人同样不待见益州人。

这事关切身利益,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协的。

如今天下大乱,战乱时期,有北地世家南下避乱,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各地世家看在大家都是文化人的份上,也会展现风度的接纳这些流亡世家。

当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尽情的隐匿人口,兼并土地。

但如果这些流亡世家要选择出仕地方官吏,跟本地人争抢官位,本地世家自然是不能忍了。

刘表还好点,因为是靠着本地世家起家的,在这方面不敢做的太过分,因此荆州虽然也有不少的外来世家,但荆州的上升通道基本都是被本地世家所掌控的。

但刘焉是杀进益州的,益州人根本不待见这个外来的州牧,刘焉不靠东州人的帮忙,根本坐不稳益州牧的位置。

这就造成了益州内部有东州人和益州人的对立,并且这事儿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刘备的入川。

这种情况,就住在隔壁的荆州人都看了几十年了,还能看不明白么?!

因此,张溪一说要让李球和张嶷两个人担任南郡的郡丞和司马,马良和伊籍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郡丞,是一郡副手,张溪要是出点啥特殊情况,比如外出征战,或者是因病不能理事,一郡决策就全都掌握在郡丞手里。

而司马更不用说,平日里负责稽查监督军中事务,一旦有战事,郡守如果不亲自领兵,那么司马就是领兵的第一人选。

这样重要的官职,荆州人怎么可能会允许让外地人占据。

再者说了,南郡的大部分中低层官吏,全都是荆州世家的人,这些人能允许两个外乡人在自己头上发号施令么?!

这事儿的问题,比荆州官吏缺人还大,由不得马良和伊籍不苦劝。

这俩也是没办法,他们自己就是荆州人啊。

荆州世家间内部有矛盾,怎么商量怎么斗都可以,大部分世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只要关起门上吃顿饭,说不定矛盾就解决了。

但外人到本地来抢利益,抢官位,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果这俩人放任益州人担当高位却不加以劝阻,本地世家要是知道了,这两人在荆州世家内部的人缘,也就彻底没了。

马良和伊籍自然是苦苦劝告张溪,让他收回任命。

张溪差点给气笑了。

合着你们荆州世家不肯拿出人才来填补官吏空缺,跑来找我诉苦,我这边只是任命了两个益州人当官,你们又觉得不可以了?!

“若此,该如何是好?!”张溪似笑非笑着,看着马良和伊籍,问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