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1 / 1)

加入书签

('

再一个,王基其实并不看好刘备,觉得现在天下最有希望统一的人,还得是曹魏,毕竟人家占据了大半江山,怎么看都是蒸蒸日上的时候。

所以嘛,王基就想着,怎么婉拒张溪为好。

毕竟是刚认识的人,而且人家以一郡太守之尊,亲自跟你交谈,一点没有架子不说,还热情的邀请你出仕,总不好生硬的拒绝。

因此,王基表示,如果张溪能说动刘备,让他当荆州別驾,那他就同意出仕刘备。

这在王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荆州別驾可是一州的副手,是荆州牧最信重的人,一般必须是荆州牧的心腹来担任。

而现在荆州牧在刘备集团内是刘备亲自兼职的,刘备怎么可能让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人,担任这个职位呢。

再一个,张溪只是南郡太守,郡一级的主官,他怎么也没办法决定州一级的副手由谁担任吧?!

所以嘛,王基这就是以进为退,提出一个不可能的条件,让张溪知难而退。

而张溪表示……你等等啊,暂时在岳麓书院住下,我去问问。

然后张溪就去问了。

先问关羽,你介不介意荆州多个別驾啊?!

要是别人问这个问题,关羽还得思考一下,毕竟別驾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关羽也不是名正言顺的荆州牧,他只是总督荆州而已,如果多个別驾,说不定会对自己有所掣肘。

但这个问题是张溪问的,关羽表示你自己看着办吧。

二爷虽然不太喜欢张溪的处世方式,但对张溪这个人还是很信任的,既然是张溪推荐的,那二爷相信对方肯定能胜任。

再说了,万一有掣肘,二爷也可以找张溪,让他负责解决。

张溪一听关羽没意见,立刻跑去找马良,问问他要不要当荆州別驾?!

马良表示我这个荆州治中从事兼职別驾已经很累了,你让我实领別驾,这是要累死我么?!

然后张溪又问,那我推荐个人来当別驾,你没有意见吧?!

马良闻言可高兴了……还能有这种好事儿?!

那人在哪儿?!姓什么叫什么?!是不是荆州人士出身啊?!能力怎么样?!

马良一连问了四个问题,闹得张溪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索性张溪就拉着马良一起去了岳麓书院,见了王基,让这两人面对面的交谈。

王基更加诧异,没想到张溪只是去了几个时辰的功夫,就把荆州治中从事给拉来,让自己面谈了。

当然,硬要说的话,荆州治中从事也决定不了荆州別驾的职位……但人家既然来了,王基也不能敷衍应对。

不然人家传言出去,说王基不仅没有真本事,而且还不知礼义……以后王基还要不要当官了?!

所以,王基倒是没有敷衍马良,基本是马良问什么,他就认真答什么,全力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因此,马良对王基的才能,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这个人,能力是没问题的,考虑事情的有些方面,马良都啧啧称奇,很有预见性。

实务方面的经验虽然欠缺了一点,但只需要稍微磨砺一下,就能帮上自己大忙……现在马良是真的缺人,也有心拉王基加入刘备集团了。

至于荆州別驾的这个位置,确实不是马良能决定的,但这个位置,张溪和关羽都能推荐,甚至到了刘备面前,也就是走个过场的事儿。

唯一让马良比较担心的,是王基并不是荆州人,他是东莱人。

但回过头来想想,这位可是大儒宋均的弟子,学的还是郑玄一脉的经义……别的不说,就冲着郑玄这块金字招牌,荆州世家们哪个敢叫嚣?!

那可是一个时代的儒学领军人物啊,作为郑玄的徒子徒孙,不给王基面子就是不给郑玄面子……请问一下,全天下哪个世家有这个胆子?!

马良一想通这点,顿时一点顾虑都没有了,跟王基拱手告辞,然后等着王基上任,给自己分担责任。

王基最后也没明白,马良对自己到底是欣赏还是不欣赏。

你要说欣赏吧,他最后临走也没有任何表示,你要说不欣赏吧,交谈的时候马良数次表达了对他的夸赞。

王基想来想去,觉得大概马良还是欣赏自己的,可能是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马良没法答应,所以才这么不了了之。

这时候呢,王基其实也有点后悔的……难得能遇到这么一个欣赏自己的人,如果不提那么高的条件,说不定现在自己就二次出仕了。

但话已经说出去了,王基不可能现在再放低要求,这样出尔反尔,反而对自己的风评影响不好。

再一个,王基还是觉得,曹操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所以,王基暂时放下了这方面的顾虑,继续伺候老师们写书做注,自己也趁机在一旁听课,学习一下其他大儒的知识。

就这样又过了大概一个多月,除了张溪偶尔来这边跟王基叙叙旧聊聊天外,王基自己都把这个什么荆州別驾的事儿,给忘了。

然后吧,就在五月的某天,王基正如往常那样伺候自己的师父宋均起居,张溪却匆匆的拿着文书,来找王基了。

经过信使一个多月的来回奔波,王基的荆州別驾征辟文书,终于下来了。

刘备亲自用印,以荆州牧的身份,征辟王基当荆州別驾。

其实本来不用这么麻烦的,毕竟张溪已经跟关羽说好了,马良也没有意见,按照张溪的意思,通知王基一声,隔天上班就是了。

但马良表示这不行。

人家是郑玄一脉的子弟,咱们不能这么不讲究的随便通知一声就让人来上班,这么做,人家完全可以说程序不合法,拒绝出仕的。

所以马良表示,还是请主公刘备亲自下令征辟,这样符合程序,同时也是对郑玄一脉子弟的尊重。

万一要是引起连锁反应,让郑玄一脉的弟子觉得刘备这人讲究礼仪,懂规矩,留下一个好印象,吸引更多郑玄一脉的人才加盟,那简直就是天大之喜。

毕竟郑玄一脉的大儒子弟,在这个世道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天南海北的哪儿都有。

他们如果愿意大规模出仕刘备,不说人才的问题,光这个影响力的提升,就足够刘备乐好几个月的。

所以嘛,关羽,张溪,马良三人,联名向刘备保奏,推举王基出任荆州別驾的事儿,就这么快马送到了刘备面前。

而刘备顿时惊异,还以为这个王基是什么大才。

但随后看明白三人推荐王基的理由后,就明白这三人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了。

而且说起来,刘备本人跟王基,也是有点关系的。

刘备曾经拜在卢植门下学习经典,而卢植的老师是马融,郑玄跟马融是同学,从这个角度上讲,刘备和王基,还能算是“同门”师兄弟。

刘备作为一方主君,又是从底层崛起的,太知道这些世家学子之间对这种传承的看重,哪怕王基这个人没有才能,刘备也必须征辟他,就像刘备对待刘琰一样。

刘琰这个人崇尚清谈不懂实务,人又崇尚奢华,其实根本不符合刘备的用人品味。

但这些年,刘备一直对刘琰很好,哪怕最困难的时候也一直养着他。

除了这货跟刘备同宗外,能让刘备一直这么善待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是郑玄的弟子么。

更别说王基经过张溪,马良的背书,这人是有实务能力的。

既然如此,一个別驾而已,有什么可惜的?!

第274章 成都来信

自己有言在先,刘备的征辟文书也到了,现在轮到王基麻爪了。

王基真不看好刘备,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不接受任命,就变成了言而无信之徒,这对王基的名声,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再者,王基以前也只是郡吏,自己嫌弃官职不合心意,所以辞官不做。

这不是什么问题,这年代不当官的借口很多,不愿意当官不是大家鄙视你的理由。

但现在刘备以一州二把手的位置聘请一个不到三十岁,之前只是郡吏小官的人,可以说刘备已经是非常诚恳的礼贤下士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