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1 / 1)

加入书签

('

都用人头和吞并部队作为代价了,这种内讧肯定不可能是假的……孟获因此停止了向卑水的进军。

特么这个高定不讲究啊,我们领兵是去救援你的,怎么算都是对你有恩的吧,有什么矛盾,你也不能杀人夺军啊。

所以你到底是真的扛不住要我们去救援,还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吞并我们,然后你好向刘备投降,换取高官厚禄啊?!

孟获这么一犹豫,顿时在原地停军不动了。

这也就意味着,张溪想要对南中叛军“聚而歼之”的计划已经破产了。

张溪一边骂娘,一边命令士卒立刻出击,进攻高定。

既然不能全部吃下了,那么吃下眼前的这一万五千人,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犹豫,人家就该撤军逃跑了。

张溪下令出击,邓艾和“关索”作为先锋官,第一个领军出战,攻击高定军左翼营寨,同时张嶷率领五千中军跟上,攻击高定军中路,张翼领后军五千人,进攻高定军右翼营寨。

张溪自领五千人,作为总预备队。

马谡不解,询问张溪,说道,“彼军虽众,然不过是乌合之众,又刚刚经历内讧,军心不合,都督何不全军压上,以竟全功?!”

张溪只是笑笑,说道,“战阵之事,不可大意轻敌,料敌当从宽,安知彼军未有伏兵?!溪此举,不过是以防万一尔。”

张溪总不能说我这是怕死,所以留点兵力守护自己吧……再说了,留预备队也是有必要的嘛,真要有点变故,也不至于无兵可用啊。

马谡又是若有所思的微微点头。

而正对面……高定军的士卒,正在溃散。

第368章 三路战局

高定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部众族人,跟汉人军队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居然有这么大。

怎么起兵造反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呢?!

越巂之地,汉夷杂居,夷人多而汉人少。

所以一直以来,高定十分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少的汉人,居然敢压在夷人头上作威作福。

夷人辛劳一年,却要被汉人拿走一半的粮食,去市集交易,汉人往往用几片布料就能拿走夷人一个秋天的努力。

这是不公平的。

高定觉得,夷人不应该比汉人差,甚至相反,汉人是靠着夷人才能养活的,没有夷人,汉人根本什么都不是。

常年积累下来的感官,让高定觉得,汉人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何况,高定平日里所能见到的越巂郡郡兵,因为汉人太少,夷人不敢用的缘故,一直数量不多,而且地处偏远,对军械各方面的保护也不到位,有些军械甚至还是二十年前的制式军械。

环首刀都已经快成铁锈刀了。

所以啊,高定觉得,汉人的人数不如自己,武器虽然有铁器,但那个铁器的杀伤力好像也很一般……那干嘛要让汉人欺压在自己的头上,直接反了算了。

可现在,高定觉得,自己大概是被人骗了。

对面的汉人军队,大多身穿甲胄,手里的武器一个个都能杀人如麻,而自己这边,手里的军械还是从越巂郡的武库中收缴来的,也不存在什么甲胄,大部分的军械跟汉人的军械一碰就断,甚至有些族人还是拿着竹枪打仗的。

而且对面汉人的军队打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十几个人一组,围着自己这边的族人在打,自己的族人一拥而上,却发现四周都是敌人,自己人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根本没法联系起来。

最重要的是……这次对面的汉人人多。

高定打了一小会儿,就知道自己肯定不是对方的对手,因此,趁着敌军还没有彻底杀上来,高定决定,撤兵。

一个人是打不过的,不如退往越巂郡深处,利用高山地形的优势,阻挡敌人,同时也赶紧派人去联络孟获,让他赶紧来帮忙。

只是,经过军阵训练的汉人撤兵,一不小心都会变成溃散,就高定手下的这些夷人军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令行禁止”,高定一说撤兵,直接转身逃跑,瞬间就变成了一场溃败。

死伤无数。

而这个时候,建宁郡的山地内,李恢和王平正带领着士卒在翻山越岭,从小路行军,打算绕到孟获的背后,切断孟获的归路。

李恢现在是真的非常着急。

建宁郡一共五大姓,其中孟氏和雍氏已经反了,焦氏和爨氏暂时不知道态度,只有他们李家这次是坚定的站在了刘备集团这一侧。

一旦平定南中叛乱,孟氏和雍氏基本上就算是在铜矿分配权的问题上出局了,而焦氏和爨氏因为不作为,应该也不会掌握多少话语权。

那么本地世家对铜矿分配的话语权,肯定是在李氏的手里。

李恢这次如果再能立下大功,帮助刘备平定南中,那么不管是名还是利,都能收获一笔大的。

最重要的是,李恢觉得吧,这事儿,真的能成。

本来李恢还担心,益州士卒不擅长翻山越岭,无法按时切断孟获的归路呢,可现在张溪居然把一千余賨人给自己调配,而这一千余賨人,简直是山中好手。

为此,李恢甚至把自己的队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在校尉的带领下正常行军,而李恢和王平带着一千余賨人快速突进,翻山越岭,争取闪击孟获的身后,攻陷孟获和雍闿的老巢味县。

以李恢看来,现在孟获和雍闿都已经北上救援高定了,味县相当的空虚,自己本身又是南中大姓李氏的家主,只要出现在味县城下,说不定就能一战而定。

但李恢却没想到,因为他着急,一路轻兵冒进,在赶到谷昌的时候,却正好碰到了从前线败退下来的部分雍闿的叛军。

而此时的孟获,也发现了身后异样,开始撤军,不再北上援助高定,而是打算回到味县死守,保住建宁郡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李恢一时不慎,陷入了前后的包围。

说到底,李恢就不应该只带着一千賨人士卒赶路,他但凡把他的五千大军都带来,孟获见了他都得绕着走。

可现在,李恢身陷重围,敌人虽然是败军,但人数却是李恢的数倍,一时间李恢还真的有点不太好办。

在尝试了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后,李恢动起了歪脑筋。

李恢好歹是建宁豪族,南中大姓李家的家主,在当地的影响力,可不在孟获之下。

因此,他假意跟叛军首领说,自己带来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回成都也回不去了,要不我就留下来,跟你们一起造反吧。

结果叛军首领还真的就信了。

毕竟李恢在建宁的影响力大啊,现在雍闿又死了,这些叛军也不知道去哪儿好,既然李恢愿意站出来反叛朝廷的话,那么他们就尊奉李恢为主,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所以叛军对李恢的包围网稍微放松了一些。

结果李恢抓住了这次机会,趁着叛军防备不严,突袭了叛军,直接杀的叛军崩溃而逃。

而李恢也不放过,一路追杀,一直追杀到槃江才退回,坚守谷昌,等待后续的援军到来。

孟获得知了李恢在谷昌破敌,一时间也摸不清楚李恢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不敢冒进,只是一路收拢高定和雍闿败退的残兵,退守味县,打算关闭建宁郡的通道,据城死守。

李恢也不敢轻易攻击孟获,他在等到援军后,一面往味县派出侦查细作,一面赶紧的跟张溪和马忠联系。

自己太过于孤军深入了,一旦让孟获察觉到自己的虚实,那自己这个孤军可能真的要完蛋的。

马忠那边的消息来的很快。

朱褒就不是什么禁打的玩意儿,马忠率领了五千人,一路横扫过去,击败了朱褒后,占据牂牁郡的郡治且兰,已经开始抚境安民了。

接到了李恢的书信后,马忠也派出了部队,从东侧威胁味县,防止孟获分兵。

至于张溪这边……卑水一战,大获全胜。

夷人作战,基本都是全家上阵,因此这次获胜后,张溪俘虏了不少的夷人子女,就是高定的妻子儿女都被俘获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