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1 / 1)
('
所以,如果士燮能有办法从刘备那边弄到铜矿和铁矿,孙权说不定不会反对,还会调集江东的多余粮草,让士燮多换一点呢。至于甘蔗么……这是诸葛亮为了引诱士燮种植甘蔗的一种手段。一旦蔗糖打开市场,价格又这么贵,士燮不可能意识不到,肯定会在交州南部大量种植甘蔗的。毕竟甘蔗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只是对光照和温度要求高,交州西南部不适合种水稻,但适合种甘蔗啊。用粮草换取铜铁矿,可能士燮和孙权还会有些顾虑,但这个甘蔗,除了能做灰糖外,一无是处,能换铜铁矿不是更好么?!而且士燮作为中间商,都未必会把甘蔗可以换矿石的事儿告诉孙权,自己悄咪咪的换来一批,打造军械钱币,扩充自己的势力不好么?!这样的话,士燮和孙权之间的关系,早晚会变的越来越不和睦。而以交州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在现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想要自立的能力又不够,如果没有野心也就罢了,如果有野心……呵呵,那就有好戏看了。交州北部的南中地区可都是山路,而且瘴气弥漫,打这边可不容易。交州的南部是大海,除非士燮提前知道对面有个相当大的海岛,到那边去发展,否则士燮绝对不会往南看一眼。而交州的西部,在这个时代,那就是真正的蛮夷和野人聚居地,士燮可是汉人世家出身,可不会去跟蛮夷共处。那么士燮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往东部发展,跟孙权翻脸,攻打江东。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就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坐观成败,随时寻找介入交州的机会了。要不说诸葛亮这个人……他坏啊。第381章 矿产争夺向诸葛亮请教了比较多的南中发展问题,在得到诸葛亮的建议和肯定后,张溪总算是对自己的南中发展规划有了一定的底气,放心了不少。没办法啊,上辈子的张溪就一个普通小百姓,这辈子的治理地方经验还是在比较成熟的南郡地区,有现成的治理方案可以参考。像南中这种情况特殊,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参考的地方,张溪真的对自己一个人瞎琢磨的治理方案实在没有什么信心,只能寻求诸葛亮的认同。在这个时代,诸葛亮的治政能力,绝对是当世一流的,不问他问谁。帮助张溪厘定南中的发展规划后,诸葛亮和张溪终于开始谈论起,南中各部的资源矿产的分配问题。这件事,才是诸葛亮南下的真正目的。对于矿藏的问题,刘备集团和蜀中世家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默契的。蜀中世家知道刘备的财政情况,连番大战后,不仅缺粮,而且缺钱。蜀中世家知道这批矿产资源对于刘备来说,就是一批救命的财政来源,因此刘备肯定是希望能够快速开发出来的。毕竟直百钱这个东西,虽然经过跟蜀锦挂钩后,有了硬通货的趋势,但比起真正的五铢钱,终究不是太受百姓欢迎。而刘备同样也知道,就南中的那些矿藏,除了盐铁这两样是法定官营,世家不敢碰之外,其他的各种矿藏,不管是金矿,银矿,铜矿,还是锡矿,这些世家都有极大的兴趣要插一脚,毕竟矿产这种东西,是可以传承百年的基业。刘备需要世家的力量帮他快速开发出矿藏,而世家也需要得到刘备的正面许可,光明正大的入山采矿,积累家业。因此,双方是有合作的意愿的。但双方的分歧在于,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合作。这里面真正的矛盾点,其实不仅在于刘备和世家,更重要的是,刘备集团麾下每个势力背后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刘备集团的元从派还好,本身底蕴不够,不管是钱粮还是人力,都不足以单独吃下一个矿产份额。再加上他们跟刘备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只要刘备从本身占据的铜矿份额中分一些出来给元从派们,他们也就满足了。真正在争夺的,是益州派和荆州派这两个有各自地方世家豪族支持的派别。荆州派,希望是以赎买的方式,获取矿山的一定年数的开采权。这个做法,其实是对刘备集团最有利的,毕竟矿上的产权还是捏在刘备自己手里的,刘备跟世家赎买的话,也可以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权,而且可以立刻得到大量的铜钱补贴政府财政。而且从市面上回收原本就有的货币,肯定比重新铸造货币要来的方便,同时也不会对现有的经济体系造成大的破坏。再一个,等到开采年限到期后,刘备还可以再次跟世家赎买,如此反复,刘备每过几年就能收回一大笔铜钱。最后,也是荆州派的私心……赎买的方式来获取开采权,那比的就是谁钱多,谁跟汉中王关系近。很显然,荆州派是什么时候跟随汉中王的?!你们益州佬比的上?!这样的话,可以把原本因为人力不足处于劣势的荆州世家,拉倒跟益州世家平起平坐的地位。铜矿这种东西,哪怕是间隔很远的荆州世家,也是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的。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刘备集团的经济学家,刘巴,刘子初。可以说,刘巴的这个建议,是兼顾了刘备集团和荆州世家的利益,虽然让益州世家有点吃亏,但到底还是对益州世家持开放态度的,只要你出的钱让汉中王无法拒绝,那也是可以获取铜矿开采权的嘛。但益州世家们肯定不能同意刘巴这样的建议啊。铜矿在南中,南中不管从地理上还是从行政划分上,都属于益州刺史部……跟你荆州人有个毛线关系?!所以,益州世家们提出的方案是这样的。刘备集团和益州世家们一起瓜分南中矿产除了盐铁外的所有矿产的所有权,具体的分配比例和购买所有权的金额,咱们可以私下再谈,甚至益州世家们为了把荆州派的人赶出这场矿产分配,都咬牙同意刘备对自己开采出来的矿产征收税收,不过这个税收比例,咱们也可以私下再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黄权和法正,两人一起向汉中王刘备建议的。很显然,面对荆州派的压力,黄权这个益州本土派选择了和法正为代表的的东州派合作。不管东州派原本是哪里人,但他们已经在益州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核心利益也是在益州……虽然东洲派原本因为土地人口的等问题跟益州本土派有很多的矛盾,但当事情涉及到对外荆州派的时候,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之间,有很多利益其实是相通的。顺带一提,南中豪族,比如说李氏,孟氏,焦氏等,都是在益州本土派的范围内的,而且这些地头蛇们,是坚定支持益州派方案的,毕竟他们是地头蛇,干什么都方便,利益空间也最大,当然不想每过几年还得再交一次赎买钱那么麻烦,一锤子买卖是最好的。对于这样的两个合作方案,刘备并没有下定决心。两个方案其实对刘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毕竟刘备才是真正掌握南中矿产大头的人,更别说两套方案都能给刘备带来大量的财富或者是税收。但荆州派的方案,会导致益州派的不满,而益州派的方案,会把荆州派排除在外……现在刘备手下的人多了,代表各种势力利益的人都有,必须要做全盘考虑。一直到诸葛亮南下的时候,刘备才勉强下定决心,选取荆州派的方案。一方面,荆州派的方案,并没有把益州派彻底排除在外,属于有钱就能获得开采权的竞争,不像益州派的方案,是完全把荆州派排除在外的。另一方面……刘备现在身在益州,对益州派的掌控更加严格,但对荆州,只能指望二弟关羽来管理。上次江东偷袭,荆州本土世家就有不稳的趋势,如果不是各个位置都是忠心可靠的人在镇守,说不定荆州的结局会变成什么样。这次益州的矿产分配,如果把荆州的世家都排除在外,天知道这些世家会怎么想,这样很不利于团结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