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1 / 1)
('
不是什么试探或者考验,就是传统……老曹家在曹操的年代,一直是以曹氏宗族将领统帅外姓将领干活的,所以曹仁其实是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让曹休为主将,张郃为副将,两人一起领兵快速救援上邽,占据陇山,进而救援陇右四郡。但偏偏曹丕出了幺蛾子。“既如此,即令张郃将军,统领中军五万兵马先行,务必快速西进救援陇右诸郡。”曹丕下达了他的命令。曹仁顿了一下,想说什么,但……“叔父,张将军乃先王老臣,素来忠谨,想来不会有什么差池。”曹丕笑着,对曹仁说道,“至于文烈,孤亦有大用。”屁话,还不是因为当初曹休跟曹植走的比较近,你小子小心眼劲犯了么……你那点小九九,瞒得过谁啊。但……曹丕现在已经是魏王了,有些话,曹仁哪怕在私下里都不太好说了,所以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退下了。张郃……其实张郃的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曹仁也相信,所以曹仁不担心这次张郃领兵去救援陇右的结果。曹仁真正担心的是,曹丕这么做,是不是打算推翻曹操在世时的一些策略。别的无所谓,你跟那些世家大族在一起密谋些什么东西也不要紧,但这个军权……你不抓在自己人手里,交给外人,你真的能睡得着觉?!关系好的外人终究只是外人,曹家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啊。曹仁多少有些忧心,但很快的,他就不用忧心这些问题了……曹丕把矛头,瞄准了曹仁的亲弟弟,曹洪了。“既然已经判断蜀军主力所在,长安的曹都督如今在做何事?!”曹丕又突然问道,“怎的到如今尚无一封书信到来?!”曹仁一听这话,顿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一说一,曹丕这次的这个问题,确实问的非常的有道理。你曹洪手握五万关中精锐,早期你说你误判了蜀军主力,在褒斜道跟赵云死磕,这个也说得过去。毕竟当时大家都犯错了。可现在,郭淮的凉州兵团都败退到上邽了,你曹洪居然还在褒斜道跟赵云死磕……是不是脑子抽抽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曹仁是知道实情的。曹洪在接到了郭淮的奏报后,发现战略判断失误,也不是没有想过赶紧解决掉对面的赵云和陈到,然后西进去支援郭淮。但曹洪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想不到赵云和陈到以及他们带的一万白毦兵这么能打。曹洪以五比一的兵力优势,依然无法把这两个人彻底的逼入褒斜道内,也没办法利用野战的优势歼灭掉他们。这俩鸡贼的很,就缩在褒斜道口,曹洪领兵来攻打,就利用褒斜道口的狭窄地形设防,坚守不退。曹洪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比如说假装着急领兵西进,留下部分士卒看守褒斜道,自己则带着大队人马暂时后撤,只要等赵云和陈到一出来,就立刻反身围杀两人。可这俩这时候就跟缩头乌龟一样的一动不动……曹洪又不敢真的就这么走了,这两个人,哪个都不好惹,手下的士卒又是刘备的亲卫白毦兵,曹洪要是真的走了,天知道他们会不会直接出兵褒斜道口,击溃自己留下的守卫士卒,然后直奔长安去啊。所以曹洪无奈之下,只能让郭淮先撑一会儿,等到自己这边利用兵力优势解决了赵云和陈到两人后再说。然后曹洪的第二个没想到就来了——他没想到,郭淮只支撑了不到半个月,整个凉州军团就剩下三千人困守上邽了。这你让曹洪怎么办?!第429章 任免曹洪的处境,其实跟曹丕实话实说的话,也不会怎么样,军阵之间的事情,谁也不能说谁必胜的。要是换成曹操,曹洪估计早就奉上奏报说明情况了。但……这是曹丕。大家都是长辈,看着曹操的几个儿子成长起来的,曹丕是个什么性子的人,曹洪能不知道?!更别说曹洪还得罪过曹丕……这里面的是非对错已经是说不清的了,总之,两个人的关系是相当差的。如果说曹丕还会给面子叫曹仁一声“叔父”的话,对曹洪,曹丕从来只称呼其官职,私下都不会叫一声“叔父”的。两个人的关系极差,而现在,曹洪虽然有着正当的理由,但如果曹丕非要治他一个贻误战机的罪名,好像也说的过去。反正曹洪觉得,以曹丕的小心眼,大概率是会这么做的……曹洪索性什么奏报都没有给,就想着先解决掉赵云等人,侧翼无忧后,再把击退赵云等人的功劳连同之前的战报一起递上去。有功劳在手了,你就算要秋后算账,也得看在功劳的面子上,抬一手吧?!这就是曹洪的打算,为此,他专门写信给曹仁,让曹仁在曹丕面前,帮他遮掩一二。曹仁真不想干这事儿,但这是亲弟弟。而且吧,曹仁和曹洪其实都一样,多少有点把自己放在曹丕长辈的位置上,而不是真心实意的把曹丕当成魏王……他们心里的魏王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所以曹仁真没有察觉到,这么干有什么不对。帮着曹洪尽量掩饰,只要曹丕不提起来,就当没这个事儿,而曹丕偶尔提一嘴,就说蜀寇狡猾,恐其反复,大都督正在全力追剿,待剿灭褒斜道口的蜀寇后,便会西进支援郭淮。但……现在郭淮败退上邽,曹洪依然在褒斜道口跟赵云死磕,这事儿还怎么能糊弄过去啊。所以曹仁只能如实禀报了。而曹丕听完后,脸色极其阴沉,中断了军议,挥退了所有人,拿出了一封奏报,交给了曹仁。曹仁接过来一看,是长安留守的张既送来的奏报。奏报前半段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汇报一下现在的关中战况以及长安的形势,毕竟曹丕要亲征,驻扎地就是长安,张既汇报这些给曹丕很正常。但后半段,张既在汇报到长安的粮草库存的时候吧,表示长安的粮草库存,大概可以供应十五万中军食用九个月。有一说一,这已经不少了,足够曹丕在长安展开一场大战了。但问题是,年初曹操还没去世的时候,曹洪曾经给曹操上过一封奏疏,当时曹操已经病重不能理事,是由曹丕读给曹操听的,读完了曹操还专门叮嘱曹丕,让他一定要注意长安方向的粮草储备,千万不能有缺。当时曹洪报告的是,长安粮草储备可供二十万大军支用一年。从账面上看,没什么毛病。二十万大军在三个月内消耗的粮草重量,基本跟五万大军一年消耗的粮草能对应上……但有些事儿你不能细想啊。今年一年,整个雍州地区的粮食收成,各地赋税,还有邺城因为这次大战提前调拨过去了的一批粮草……都到哪儿去了?!回头你再联想一下曹洪的性格和他最大的爱好,你不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很大么?!这事儿呢,要是搁以前曹操在的时候呢,倒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毕竟曹洪还算有分寸,至少没有耽误国家大事,虽然贪了点,但基本的保证还给你留着呢。就算告到曹操那儿去,曹操大概率也就是训斥一段曹洪,然后该咋样继续还咋样,钱都不会找人要回来……人曹洪虽然贪了点,但有事儿他真上啊,而且是豁出命的上。但现在的问题是,魏王不是曹操了,已经变成了跟曹洪非常不合的曹丕了。再加上之前那一系列各种微妙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曹仁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当哥哥的,能怎么办啊,只能拜服于地,一句话都不说。不能说,说了就是承认了,这样曹丕更加有理由整治曹洪了,但又不能没有任何表态,不然曹丕只会更生气,就算这次逃过了,下次逃不过的时候呢?!曹丕顿时舒服多了。说实话,曹丕确实看曹洪不顺眼很久了,但不是因为他不借钱给自己……嗯嗯,真不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