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1 / 1)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张郃太猛了,他只带着三千人就杀穿了陈式和吴班两人组成的包围网防线,在杀入包围圈后,又非常狠心的抛弃了大部分被围的曹军,只接应曹洪一人突围,其他人一概不管。这么一来,张溪都没法专门派人去追击。一旦追击,整个包围网就会出现漏洞,那么陷入包围圈的曹军就有可能突围出去……张溪必须选择,是追击曹洪,还是彻底留下曹洪带来的六七千曹军。张溪想了一下,决定选择后者。一个曹洪,不足为虑,而且追击也不一定能留得下。但这六七千曹军要是退回去的话,将来双方交战,不知道还要造成己方多大的兵员战损呢。所以,张溪下令,继续收拢包围圈,一面围杀这些曹军,一面派人劝降……曹洪都丢下你们跑了,哪怕再有顾虑,总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吧?!一番劝降之后,约有五六千曹军选择了投降,而不肯投降的那一批,大多是曹军内部的军官……比起士卒来说,这些军官多少还有些放不下的东西。比如他们的妻儿。按照魏国律法,军卒阵亡或投降后,妻儿和财产会被重新分配给其他的士卒……一般的士卒哪有什么财产?!至于妻儿,一般士卒的妻儿,只要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做出什么选择这些士卒都不会责怪的,毕竟都是为了活着。所以士卒们都可以选择投降,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但这些军官们,如果能活着回到魏国的话,还是不想投降的。军官们多少有些社会地位,肯定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财产归他人所有,妻儿也改嫁他人……但凡有突围的希望,他们还是想要回去的。这些军官们有抵抗的意志,稍微费了一点刘备军的时间,到最后,突围无望,这些军官要么战死,没有战死的,也只能无奈选择了投降。这不是谁的错,不是刘备军的错,也不是曹魏法律的错……纯粹是这个世道的错。第458章 变故略阳战场,连续两次大战后,战线短暂的陷入了平静。差点死在略阳战场的曹洪,这次也没有再冒进的再发动进攻,甚至曹仁那边,也没法苛责自己的亲弟弟战败。再一个,略阳战场的曹军,在这段时间内的攻防中,损失了一万多的兵力,暂时也无力再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因此只能被动的转入对峙的局面。其他两个战线上,郭淮进攻张飞和魏延也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相反,还被张飞和魏延两人联合起来,差点给按在地上摩擦。张飞之前屡次败给郭淮,不是郭淮有多强,纯粹是张飞手里的兵力不足。现在张飞得到了援军兵力补充,在差不多兵力下面对郭淮,又是防守方,郭淮根本拿张飞的防线没有任何办法。再加上张飞的作战特点,肯定不会安静的坚守一处,时不时的会出营作战,又有魏延这个喜欢冒险的家伙帮衬……这条战线,与其说是进攻和防守的对决,倒不如说是双方在野战决胜。郭淮一人面对对方两员名将,能讨到好才怪呢。一个魏延就够郭淮消停的了,更何况还有一个老牌名将张飞!张飞这个人,还真的是跟一般的名将不太一样。别的将军,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力值可能会减弱,年纪越大,就会下意识的减少亲自上阵杀敌的次数……哪怕是关羽,这些年也都是指挥作战居多,不太会亲自上阵杀敌了。但张飞似乎不符合这个规律,还是跟以前那样喜欢亲自上阵杀敌,最要命的是,这个张三爷,依然是那个无人能挡的万人敌。要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一介莽夫嘛,郭淮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张飞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飞的智力似乎也一直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阶段。时不时的冒出一个鬼主意的,闹得郭淮有时候都要上当,如果不是郭淮本身的能力不低,上过一次当后小心谨慎了不少,说不定还要吃更多的亏。但不管怎么说,张飞这边,郭淮一个人面对两个名将,表现的是最为吃力的。至于曹仁亲自指挥的中线部队,对上了刘备亲自指挥的中军,双方倒是打的有来有回的。一方面,曹仁的能力不差,也算是一员名将。另一方面,刘备这边的顾虑太多,作为全军的主心骨,刘备这边绝对不能输,因此哪怕有法正和庞统的帮忙,刘备这边打的也比较束手束脚,不求大胜,只求不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中路的曹仁打的还算顺手,双方有来有回,互有攻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来到二月份……上邽旁的渭水终于彻底化冻,只要等到春汛一过,那么从长安运往上邽的粮草,就可以走渭水水路了。曹仁将不会再受到后勤压力的限制,既不用每天限定粮草消耗,也不用急着击破眼前的刘备军了。你不好说曹仁这么着急发动对刘备的进攻,是真的想要击败刘备军,还是想要消耗己方的一些士卒,降低后勤压力……但不管怎么说,曹仁也暂时撑过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只要坚持三月初,长安那边应该就会从水路大量运粮来上邽,再也不用通过崎岖的山路运粮了。既然后勤没有太大的压力了,那么曹仁也没有太大的必要,非要寻求跟刘备决战的机会……虽然没有退兵固守,但曹军现在在西线的攻势,确实暂时减缓了下来。现在的西线战场,曹军还有八万人左右的守军,而刘备军这边,算上马超的羌胡骑兵,加起来也有六万人左右。如果没有人主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么西线战场,会再次陷入战略僵持。对此,庞统和法正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地方太小,双方的势力布置都非常的清晰明确,不存在出奇兵的可能。再加上受到地形限制,陇山山道就这么几条,想要绕路进攻敌军后方,切断敌军粮道也没有机会,哪怕以庞统和法正的机智,一时间还真的拿上邽的曹仁没有任何办法。就在双方都认为,这场大战将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时……南线战场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南线战场上,本来是关羽接受到了援军,一顿猛攻张辽,并且在二月初的时候,攻陷了三个月都没有彻底攻陷的邓县,逼迫张辽不得不退守宛城。而就在关羽打算高歌猛进,继续进攻宛城时,徐晃率领左冯翊和右扶风的大军及时南下,威胁了关羽的侧翼。关羽为了保证侧翼安全,不得不暂停北上,在邓县休整,同时分兵给王基,让王基前往阻挡徐晃,保证自己的侧翼安全。新野方面,邓艾指挥的新野守军,也终于等来了司马懿率领的许都军队,邓艾小心谨慎的防守新野,没给司马懿太多的机会,同时身在樊城的张嶷也主动出兵,威胁司马懿的侧翼,导致司马懿在新野城下也有些进展缓慢。本来大家都以为,南线战事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僵持时,上庸方向的寇封突然的发威了。谁都没有想到上庸方向的寇封在被徐晃狂扁一顿,几乎已经退回上庸的情况下,突然的发威改变战局。寇封的存在,在一众名将云集的南线战场,实在不怎么起眼。虽然寇封也以武勇闻名,征战这么多年了多少也有点名气,但这年头根本不缺擅长武勇的莽夫,跟徐晃,关羽,张辽等名将比起来,寇封完全就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之前寇封被徐晃逮住一顿胖揍就很说明问题。而现在,徐晃为了支援张辽,不得不领兵南下,就把防卫右扶风的任务交给了王经。有一说一,这不算什么战略失误。第一,寇封让徐晃给揍的,都快被打回上庸了,远离右扶风地区不说,士卒的士气也快给打没了,根本不足为虑。第二,之前王经就曾经凭借几千兵马挡住寇封两万大军的进攻,留下王经防备寇封,已经绰绰有余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