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1 / 1)
('
因此,不管是徐晃还是身在长安的曹丕,都没有把右扶风地区当成是有威胁的地方。但偏偏就是这个没啥存在感的地方,发生了一场要命的偷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刘备军的宜都太守孟达突然的就率一万郡兵北上,并且在王经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绕道到了王经的身后,配合在王经正面的寇封一起两面夹击,在上庸大破王经的防守军队。之后孟达跟寇封合兵一处,再次向右扶风地区进发,威胁长安。而败军后的王经,虽然努力收拢残军,但到底是新败之军,兵力又严重不足,只有三千余人,面对孟达和寇封的两万余大军,根本无力阻挡,连败三阵,导致寇封孟达的大军距离长安只有两百里的路程了。曹丕顿时大惊失色,一面命令王经继续死守,一面急招徐晃回防,同时下令在褒斜道口的曹真放弃防守褒斜道,迅速退守长安。战场局势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给整个南线战场的所有人都弄了一个措手不及。不仅仅是曹魏方面的人措手不及,就是关羽都有些措手不及……孟达到底是怎么出现在上庸附近的?!关羽可不记得,自己曾经调遣宜都郡的郡兵北上,毕竟宜都郡是连接荆州和蜀地的要道,也是防卫江陵的一股重要力量,关羽可防着江东一手呢,根本没有让孟达领兵北上的意思。而关羽这个南线北伐总指挥都没有调动孟达,更别说远在陇山道的刘备下过这样的命令了。事实上,孟达的这次出兵,其实没有任何人调动,完全是孟达的自作主张。孟达从来不是安分的人,眼看着连王基,石苞这样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家伙,一个个都身居州郡高位,昔日好友李严成了总督江州的高官,法正成了刘备的谋主……孟达着急啊。自己当初可是帮助刘备入川的大功臣啊,其他几人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只有自己困守荆州,毫无发展的空间。其实本来孟达是有机会的,但当初江东偷袭荆州的时候,自己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没有发兵救援江陵,结果江陵防守战后,王基,石苞这样的无名之辈都升任州郡高位,自己依然还是一个宜都太守。虽然刘备没有因此追责自己什么,但孟达这个人,内心是最不安分的。他不怕刘备有所责怪,有责怪还说明刘备对自己有期待……孟达最怕刘备跟关羽那样,完全把自己给忘了。这次关羽调兵救援,宁可调江陵之兵北上,都没有想起来自己这个宜都太守……孟达不能忍受这样的待遇。孟达想要有所改变,不过这个时候的孟达,肯定不会选择举郡投魏……他身在荆州腹地,举郡投魏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孟达身在后方,对前方的局势仔细的做出了研究,发现现在不管是陇山道还是南阳,战局都陷入了僵持,而唯一能打破这个僵局,同时也能让自己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只有谁都没有在意的上庸方向。有一说一,孟达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战略眼光也有,本身也不缺乏魄力……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后,孟达毫不犹豫的私自起兵了。第459章 曹丕的魄力是的,孟达是私自起兵的。有一说一,就算现在是乱世,但孟达的这个做法,不管是在哪个势力内,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私自起兵,基本等同于反叛。但现在的情况下,孟达想要有所作为,实在不能继续这么按部就班的等下去了。虽然私自起兵是犯忌讳的事情,但如果自己能够帮助刘备彻底打开局面,成为这次北伐成功的大功臣,那么私自起兵这种事,就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追不追究,全看刘备怎么想。再说了,孟达也不是脑残,这事儿怎么收尾,孟达也给自己留了后路的。他在起兵前,专门给寇封写了一封信,详细的阐述过自己的计划,表面上是征求寇封的同意,允许他带兵北上的。寇封虽然也归属南线的关羽指挥,但寇封本身有总督东三郡的职责,使得寇封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在必要的时候调遣宜都郡的孟达协防东三郡,也是说得过去的。只不过孟达写信给寇封,却并没有等到寇封的回应后再出兵,他是写完信后直接出兵,当寇封看到孟达的信件时,孟达已经领兵来到上庸附近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先斩后奏的行为,是孟达看准了寇封现在的处境困难,自己既然已经到了上庸,那寇封在需要自己破局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追究自己先斩后奏的行为。之后,只要孟达能帮着寇封再次立功,那战后,寇封这个直性子的小子肯定会帮着自己遮掩这个擅自出兵的事情的。毕竟,比起关羽,傻乎乎的寇封显然要好糊弄的多。再一个,寇封本身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地位也不算太低,好歹是总督东三郡的人,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兄弟,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地位,大概只在关张之下,连诸葛亮等人也不过是平起平坐而已。真要硬牵扯孟达擅自出兵的事儿,那孟达就有办法把寇封也拖下水,而一旦寇封也有嫌疑后,那个张溪,能看着自己兄弟遭罪不管么?!这就是孟达给自己找好的后路。不过现在嘛,孟达的前半段计划,进行的可以说是非常的顺利。因为孟达的突然出现,导致王经无备,连败四次,都快退到右扶风的腹地了。现在孟达和寇封合兵一处,正在高歌猛进的向长安出发,而长安城内的曹丕,手头除了一百多仪仗队以外,半个兵都凑不出来。因为宛城战事吃紧,曹丕已经把最后的一万中军精锐全都给张辽那边送过去了,现在的曹丕,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虽然下令徐晃和曹真领兵回援,但退兵回援这种事情,不是说转个身子,掉转方向就能回援的。徐晃已经跟王基交上手了,现在双方是对峙的阶段,徐晃要退兵,必须安排好断后的军队,缓慢有序的撤退,这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不然的话,突然宣布退兵,士卒们没有准备,王基再领兵追杀一顿,那撤退就会变成败退,彻底葬送回撤救援长安的可能。而曹真其实面临的局面也差不多……曹仁交给曹真的摊子,是以一万多原长安守军,坚守各个险要关隘,阻挡褒斜道的赵云和陈到前进而已。曹真本来就打的比较辛苦,要守备的地方很多,这要是不做任何安排的贸然撤兵,赵云和陈到再从褒斜道杀出来,那事情才是真的大条了。所以徐晃和曹真回援,是需要时间的,但寇封和孟达的联军已经逼近长安不到两百里了。换句话说,蜀军要是跑的快一点,四五天的时间就能兵临城下,而现在,整个长安都是空虚无备,把维持治安的衙役算上,都不超过两百人守卫。曹丕能不着急嘛。不过呢,着急归着急,曹丕并没有惊慌失措。有一说一,曹丕这个人,论政治成就,差曹操一大截,论军事指挥,根本不入流,论文学成绩,也没法跟亲弟弟曹植相比……但曹丕真不是个孬种胆小鬼。不跟第一代的那帮枭雄们去做比较的话,其实曹丕也是很拿得出手的。因此,尽管长安危急,曹丕也没有做出离开长安的决定……一旦曹丕被逼得离开长安,那不管是西线战场还是南线战场,曹军士卒的士气都会受到大挫,进而引发连锁反应,一败涂地。曹丕知道自己是不能退的,现在只有想办法凑出军队来,保卫长安。而长安,其实是有军队的。长安是大汉的老牌都城了,虽然这些年历经战乱,但本身的底蕴还在,不管是左冯翊还是右扶风,又或者是京兆地区,甚至稍微远一点的河东,都有大量的老牌世家存在。而这些世家手里,肯定都有一部分隐匿起来的丁口,甚至为了应对这个乱世,这些世家手里还可能直接藏有私兵。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