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1 / 1)

加入书签

('

曹真已经把手里看得上的武将都派出去了,剩下的,都是杜畿,王观,高堂隆这样的文官,让他们领兵出战,除非是曹真想瞎了心了。

所以郭淮不能放到陈仓道去,而满宠是曹丕派来参赞军机的,有诏命在身,自然也不能离开长安……手下实在没有可以放心的人,还不如让夏侯楙继续在陈仓道呆着呢。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促使曹真放弃换人镇守陈仓道的原因是——根据五丈原曹军战报,刘备领军出褒斜道,兵力不下五万。

曹真顿时精神一震,整个人都抖擞了起来,什么心里的不安,彻底扔到一边去了。

刘备领兵出褒斜道,兵力还在五万左右……以蜀军的那点家底,能有几个五万人够让刘备分兵的?!

又是亲自领兵,兵力还是主力军的人数,那就说明了刘备没想玩花的,直接亮明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就在褒斜道外的五丈原。

而后续的情报陆续传过来,也更加印证了曹真的想法。

不仅仅是因为兵力,刘备麾下能说得上名号的名将谋士,张飞,张溪,黄权,吴懿,庞统,诸葛亮,全都陪着刘备出现在褒斜道。

要说有谁缺席的话,那也就只有一个法正不在……可从来没听说过,法正还有领兵的能力,大概率是留在了汉中,处理后勤政务了。

现在刘备已经亮明棋子的告诉曹真,老子就是要在褒斜道外的五丈原跟你一决胜负,曹真小儿敢不敢来应战?!

这下曹真舒服了……可算是不用再瞎想八想的头疼了,直接考虑正面迎敌就可以了。

曹真立刻下令,让郭淮率领剩下的一万五千中央禁军,全力支援褒斜道,并且全面主持褒斜道防御战。

至于自己……曹真依然留守长安,以备万一。

真不是曹真没有这个胆略,这只是一个统帅该有的谨慎选择。

曹真是主帅,不可轻动,哪怕要有调度,也不该是曹真亲自出马……除非手下的人都派出去了,曹真实在无人可派,情况又紧急,否则曹真必须坐镇长安保证大军后路,稳定大军军心。

要不说曹真的能力比曹休强呢……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曹真也没有被眼前利益冲昏头脑,依然冷静的履行着一个主帅应尽的责任。

再说了,郭淮的能力也不差,而五丈原的曹军,在经过数次增兵支援后,兵力也达到了五万人左右,并不处于劣势。

你要让郭淮领军去攻破刘备的大军,那可能是有点为难郭淮了。

但让郭淮在同等兵力下依靠营寨堡垒地形坚守,这个郭淮还是能做到的。

事实上,郭淮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对于曹真派他去主持五丈原战事,郭淮也非常的感激。

刘备上次北伐,其实郭淮打的不差。

在天水冀县,郭淮依仗骑兵的优势,把张溪打的不敢出城,后来张飞来援,郭淮以一敌二,虽然略有小败,但并未伤筋动骨……如果不是马超突然率领骑兵出现的话,雍凉归属如何,尚未可知。

即使如此,郭淮依然审时度势,在败退之后头脑冷静的迅速抢占上邽,给后来张郃,曹仁来援,跟刘备在陇山道决战争取了时间。

之后郭淮坚守上邽,也数次打退了张飞的进攻,最后更是在曹仁撤退时,成功的完成了断后的任务。

可以说,郭淮是那次大战中,曹魏方表现最亮眼的人。

但……曹魏终究是输家,郭淮作为雍州刺史,到底是丢失了大半个雍州,只有关中长安还在手里。

郭淮的这个雍州刺史,当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名不副实。

这让郭淮引以为耻。

郭淮真不觉得自己比谁差,哪怕是对上张溪,张飞这样的名将,郭淮也觉得自己有一战之力。

现在,刘备领军出褒斜道,兵临五丈原,郭淮觉得,自己雪耻的机会来了。

只要自己能在褒斜道口挡住刘备,挫败刘备的北伐,那自己肯定能成为当世一流名将,封侯拜相,被世人敬仰。

唯一的麻烦在于,这次的对手,不仅仅是张溪,张飞等蜀军名将,还有一个武皇帝都曾经称赞过的枭雄刘备……郭淮在兴奋之余,多少也有些紧张。

可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一者,自己这次是去打防御战的,又不是打进攻战……防御战占便宜啊。

双方兵力差距不大,五丈原一线的城寨堡垒有很多都是自己上次进攻褒斜道口时候修建的,自己非常的熟悉这条防线,可以有效的指挥士卒防守。

二者,敌军名将虽然多,但郭淮这次去五丈原,也不是一个人去的,他也带了帮手,虽然年轻,但都是智勇双全之人。

一个,叫文钦,一个,叫毌丘俭。

第517章 二将

文钦和毌丘俭,这个时候都很年轻,不过二十来岁而已,在军中属于彻底的小字辈。

文钦是曹操的部将文稷之子,跟老曹的关系其实挺密切的,前几年还被人恭维的称为“名将之子”……这不是在说文稷是名将,纯粹就是在拍曹操马屁而已。

毕竟是老曹心腹的儿子嘛,拍点马屁总不会错的。

但这两年,文钦的日子却不好过了。

原因很简单,文钦卷入了“魏讽谋反案”。

这还真的不是当世负责干脏活的满宠冤枉了文钦,文钦确实跟魏讽的来往很密切,至少在文钦的事儿上,满宠没有操弄啥手段。

可也正因为这个,当满宠把文钦的名字递上去的时候,曹丕纠结了很久,最后只是把文钦叫来痛骂了一顿,然后就赦免了他。

曹丕也难啊……文钦是文稷的儿子,而文稷又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这能怎么搞?!

如果连文钦都坐实了跟魏讽有牵连,反对曹氏称帝……这要是传出去,像什么话?!

因此,曹丕最终还是选择留下了一丝颜面,但同时,曹丕也罢免了文钦的一切职位。

到了这个时候,文钦的日子就难过了。

虽然曹丕赦免了文钦,但文钦卷入“魏讽谋反案”也是事实……谁也不想跟一个曾经牵连到“魏讽谋反案”的人有什么交集。

一时间,才刚刚二十出头的文钦,似乎就已经没有了前途。

文钦肯定不想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混吃等死啊,必须得想办法自救。

而就在两年后,曹真代替病故的曹仁镇守长安,不甘就此沉沦的文钦,托人找关系托到了曹真这边,希望为国出征,证明自己的忠心。

而曹真呢,其实也听说过文钦的事儿,也欣赏文钦的能力和才华,但文钦这个事儿,还真不是曹真能独自决定的,曹真必须先请示曹丕的意见。

曹丕对文钦的事儿,其实也挺犹豫的。

“魏讽谋反案”本来就是曹丕要借势清除反对势力才扩大化的,而曹丕既然敢把文钦从名单上划去,那就说明曹丕也知道文钦不会参与谋反。

只是文钦跟魏讽来往甚密也是事实,这是有切实证据的,因此曹丕虽然明知道文钦没有参与“魏讽谋反案”,但心里终究有些芥蒂。

总感觉是个定时炸弹的样子。

现在文钦自请外出征战,倒也符合曹丕的心意。

文钦如果一直留在邺城,在曹丕看来终究是一个隐患。

而现在,文钦主动请求出征作战,一来可以送到地方去锻炼一下能力,二来文钦如果能为大魏立下功勋,那也足够证明文钦的忠心,到那时候再提拔也不迟。

就这样,文钦跟随曹真出镇长安,但官职,却仅仅只是一个校尉而已。

毕竟不放心嘛,不仅仅是曹丕,就是曹真也不敢给文钦太高的官位,省的有个万一什么的。

不过郭淮倒是很欣赏文钦的才华,一次偶然的相遇后,郭淮就一直记得文钦,出面向曹真讨要文钦,这次出兵五丈原,更是任命文钦为前部先锋。

至于毌丘俭……他的仕途比起文钦来说,要顺利的多。

毌丘俭是曹魏的将作大匠毌丘兴之子。

毌丘兴不仅长于工事,治理地方的能力也不错,如果不是刘备北伐攻取了凉州的话,毌丘兴现在说不定就是曹魏任命的武威太守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