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就是缺乏战场经验造成的结果,但……事情已经如此了,多想也无益。

再说了,如今毌丘俭手里,不仅有三千骑兵,还有三千三百中央禁军。

毌丘俭在跟朱赞交谈过,得知这是散关派回来救援眉县的禁军精锐后,顿时信心十足。

六千三百人对上对面的一万一千多人,还占据着兵种优势……毌丘俭都有信心能在正面彻底击溃这支敌军,更别说只是拖延这些人,不让他们去眉县了。

而这边,吴班也终于跟王平见了面,问清楚了王平的来历和目的,以及……现在该怎么办?!

严格说起来,吴班和王平的任务,都失败了。

王平虽然一路一直拖着朱赞所部的禁军,确实没让朱赞所部成功救援眉县……但现在,朱赞和毌丘俭会师了,这等于是功亏一篑了。

而吴班呢,他的军令是快速前往眉县汇合魏延,如今距离眉县只有五十里左右的路程了,却在这里遇到了魏军的拦截。

王平和吴班都没有开上帝视角,他们不可能知道毌丘俭过来的目的就是阻拦他们去眉县跟魏延会师……从常规的战场角度讲,如今的情况,也不适合他们不管不顾的赶到眉县去。

如果大家都是步兵,那王平和吴班还能领军边打边撤,毕竟已经离得眉县不远了,再撤个三十里,魏延一定会出兵来接应的,这一万多士卒,起码九成以上可以安全撤到眉县。

但现在的问题是,魏军有三千骑兵。

骑兵的速度快,冲击力强,步兵要想对抗骑兵,除了依仗兵力优势就地组建防御阵型外,其实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一旦吴班领军撤退,就无法在撤退过程中保证足够的防御,魏军骑兵一旦来回穿插突击几次的话……五十里路,足够彻底冲垮自己的行军队伍。

到了那个时候,这一万步兵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溃兵的。

因此,吴班和王平商量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原地坚守,同时派出斥候信使通知魏延将军,由魏延将军决定,到底是战还是退。

从这个战场到眉县,一来一回不过是两天的时间,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算不上什么错。

但王平终究是有些担心……魏将军所部虽然还有数千人,但他所带领的也是步兵,面对骑兵一样是处在劣势的。

如果敌方主将不管自己这些人,以骑兵的机动性,去偷袭魏将军的接应部队……后果不堪设想啊。

吴班倒是对这个不太担心。

魏将军虽然在同僚中的人缘不太好,但他领兵作战的能力,大家还是都比较认可的……咱们能想的到的事儿,魏将军不可能想不到。

如果魏将军真的领兵过来接应大家的话,那肯定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绝不可能给敌将这种突袭的机会的。

而事实上,魏延在接到吴班的军情信息后,确实也在认真的考虑。

吴班还是很靠谱的,给魏延的军报中写的非常的详细,对目前自己遇到的困境也没有任何的隐瞒,这让魏延足够掌握第一手的情报。

现在魏延知道,在半路上截击阻拦吴班的魏军有六千余人,其中三千人是骑兵,三千人是曹魏的中央禁军。

这不是两支早有预谋要会师的部队……虽然吴班不知道魏军的三千骑兵是怎么来的,但通过跟王平的交流,吴班还是知道了,那三千多中央禁军,是散关孙礼派来接应眉县的。

至于骑兵的情报,吴班只知道骑兵主将的将旗上写的“毌丘”两个字,至于到底是谁,吴班并不知道。

其实魏延也不知道,但魏延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将领。

毌丘俭在这个时候名声不显,又是被郭淮破格提拔到军中的,因此大汉的细作并没有搜集到毌丘俭的太多情报。

但魏延稍微分析一下现在的局势,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来。

整个关中就那么几个地方有曹军驻守,王平的证言可以排除这支骑兵是从散关过来的,而魏延自己是从子午谷进入关中的,也没有见过这支骑兵……这就说明,这支骑兵不是从长安过来的,就是从五丈原回援的。

如果是从长安过来的话,势必要绕过眉县,魏延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因此魏延判断,这支骑兵,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从五丈原回撤回来,准备救援眉县的。

这个判断,对魏延接下来做决策,是非常关键的。

魏延一直以为,自己的行军非常的迅速,到现在为止,五丈原的魏军可能都没有反应过来……但事实证明,五丈原的魏军已经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伍回援眉县了,并不是对眉县情况一无所知。

如今眉县失守的消息,魏军肯定已经知道了,而从这支骑兵队伍的行进目的判断,魏军显然是要尽可能的阻拦自己的后军和自己在眉县汇合……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就跟诸葛亮那些人在战前预料的那样,魏军要反攻眉县,夺回粮草。

事情发展到这里,魏延除了惋惜,没有其他好感慨的了……如果吴班能早两天抵达眉县的话,现在魏延就已经烧毁眉县粮草,引兵偷袭长安去了。

可现在的话……魏延只能放弃自己的奇计,选择坚守眉县了。

这种情况下,再讨论偷袭长安的奇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倒不如利用眉县的粮草,吸引魏军集结在眉县城下,给五丈原的大汉主力创造合围魏军的条件。

毕竟……魏军就算全军回援到五丈原城下,他们的粮草,也支撑不了几天的吧?!

这可是近五万人的大军啊。

至于吴班所部……这确实是个麻烦,必须想办法,在魏军主力到达眉县前,把吴班等人接应回来。

否则,一旦魏军主力抵达眉县城下,吴班所部就成了一支孤军,随时会被魏军一口吞下的。

可怎么接应……这可是一个技术活。

第560章 虚虚实实

接应友军这事儿吧,只要距离够近,其实并不算什么麻烦的事儿。

事实上,吴班所部距离眉县不过五十里,这个距离,也就是一天左右的行军过程,要接应这样的一支军队,理论上,难度并不大。

现在之所以麻烦的地方,在于魏军的那三千骑兵。

王平能想到的事情,魏延同样也能想到,甚至魏延根本不怀疑,魏军会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前来偷袭自己派出的接应部队。

但魏延也不是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

有一说一,五十里的距离,注定了骑兵只有一次偷袭的机会,一旦错过了偷袭时机还流连不撤的话,那魏军剩下的三千中央禁军,很有可能被吴班等人围攻击破。

对魏延来说,只要骗过这支骑兵部队的一次偷袭,那么剩下的事情,可就好办多了。

关键是怎么骗过这支骑兵部队。

以魏延对吴班的了解,他虽然不是什么善于机变的将军,但也是战场宿将了,有些事情,不需要魏延特意交代,吴班也会去做。

那么魏延要做的,大概就是利用一些虚虚实实的小伎俩,让魏军的骑兵主将无法判断正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出兵援救,就可以了。

所以,魏延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毌丘俭这边呢……确实,毌丘俭确实是想着,是不是找机会去偷袭一把眉县出城的接应部队。

这不是啥奇谋妙计,属于是个人都能想到的战场情况,就是朱赞,都给毌丘俭提出过这个建议。

朱赞认为,自己率领三千多中央禁军,抵挡对面一万多蜀军攻击,坚持两三个时辰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在这段时间内,毌丘俭可以迂回绕道,击破眉县出来的接应部队,然后反身杀回来,跟自己前后夹击这支蜀军的话,依然还有破敌的机会。

甚至操作好了,说不定连眉县都能失而复得。

毌丘俭虽然没有朱赞想的那么美,但他也觉得,自己带领骑兵去阻截眉县的接应部队,并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但同样,毌丘俭也能意识到,自己要阻截眉县的接应部队,机会只有一次……因此,对眉县方向,毌丘俭派出了百余骑兵充当斥候,来回游骑搜查情报,一定要确定眉县守军出城接应的具体时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