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页(1 / 1)
('
这是张溪的缺点,张溪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有时候总会下意识的反应,有点改不过来。再一个,如果冯习真的触犯了严重的军法,比如纵兵劫掠百姓,又或者是临阵脱逃什么的,那张溪内心虽然也会有些不忍,但该杀还得杀,还不至于手软……可冯习的罪过,真没这么大的。冯习轻敌,冒进,不守军令造成了战败,他对不起的,只有他麾下那些因他指挥不利而战死受伤的士卒们……但这个年头,又有几个人会关心底层士卒的生死?!连底层士卒自身都不会过分关心。这年头的价值观就是如此,张溪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去做事,否则反而会让军中诸将觉得不公。站在军中诸将的立场上,冯习一没有通敌卖国,二没有临阵脱逃……最大的罪名,就是不顾自己的职责,擅自追击敌军,导致大营无人主持。这算是擅离职守,是可轻可重的罪名。如果大营丢了,那冯习的罪过,可能还要更加严重一些……但大营到底没丢,这就导致了张溪在处置冯习的问题上,没办法做到太强硬的。简单来说,就是冯习虽然犯了大错,但情节并不是特别严重,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放在后世,都是要从轻处理的。可从轻处理归从轻处理,张溪现在对冯习,已经有点不太敢让他单独领军,甚至连副将都不太愿意让冯习继续干下去。两次都出现这么严重的低级失误,在张溪看来,冯习并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领军将领……如果不是现在还在战时,张溪都想把冯习直接遣送给刘备,让刘备处置了。因此,张溪稍微琢磨了一下,开口说道,“冯习不尊军令,擅离职守,致使大营无人看守,陷入险境……虽未铸成大错,但其罪不可不罚。”这就算是给冯习的过错,做了一个定性。接下来,就该给冯习的过错,定出一个合适的处罚方式了。张溪说道这里,顺便抬头看看营中诸将的反应……没一个站出来替冯习求情的。张溪也有点纳闷了……这冯习的人缘,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马谡犯了那么大的错,都有不少人站出来求情,甚至陈震还私放马谡逃离……怎么到了冯习这点小事儿上,就没人站出来说句话呢?!你们不给我个台阶,我有点不太好从轻发落啊……其实吧,还真的不是冯习人缘太差,而是张溪低估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虽然张溪一直都觉得自己应该跟诸葛亮等人归为一类,属于谋士,但实际上,在整个季汉集团内部,张溪是妥妥的武勋功臣,军中名将,是跟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伙的。而且光论战功,张溪可能也就仅次于关羽,连张飞都不一定能跟张溪比谁战功更大。因此,张溪在军中要按照军法处置冯习,谁敢站出来劝解?!再说了,就冯习这点事儿,即使严格按照军法算,也不过是杖责加革职而已,如果张溪心软,来个革职留用也不是不可能……又不是要冯习的命,大家站出来劝啥呢?!大家都不劝,张溪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冯习,念你跟随陛下多年,向来勤勉,忠心任事,此番又未铸成大错,故此……”张溪说着,看了眼依然一言不发的冯习,一咬牙,说道,“拖出去,杖责四十,降为军中校尉,在高翔帐下听用。”说完了,张溪还有些心虚的看了眼军中诸将的反应,生怕自己处罚重了,大家不满。但……张溪真心想多了。虽然打板子这事儿,对冯习这个级别的将军来说,是很丢面子的事儿……但不打的话,冯习的罪过,根本无法轻易翻篇。只打四十杖,已经算是从轻发落了。至于降职这事儿,谁都没往心里去。大家都是在战场上拼杀的厮杀汉,只要命还在,靠着自己的一身本事,早晚有升回来的一天。所以吧,张溪的这个处罚,在军中诸将看来,虽然有些轻,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说了,冯习在军中的人缘,也不像张溪想的那样不好……相反,冯习的人缘还是不错的。如果张溪非要重罚冯习,要砍了冯习的话,说不定还有人站出来委婉的劝说两句……现在张溪轻罚,那还说啥啊!!!甚至高翔还怕张溪改主意,等张溪一说完,赶紧叫军正进帐,把冯习押解出去行刑,生怕张溪反悔咯。闹得张溪都有点奇怪……怎么这个高翔比我还急,难不成他跟冯习有仇?!平日里看不出来啊……嘛,不管这个高翔跟冯习是不是有仇吧,但至少高翔用起来,要比冯习顺手。这方面,张溪不想去多追究,只要不耽误正事儿就可以了。接下来,张溪就该跟众将议一下,如何应对张郃接下来的用兵了。之前一场绞杀战,终究是没有彻底成功,张郃带着五千多人回到了武功县,再加上武功县留守士卒,应该有个六千人左右。这些兵力虽然不多,但依然还是有进军五丈原的可能的。而经过张溪回营后,清点士卒发现,如今张溪麾下,还能进行作战的士卒,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左右了。冯习率领的那四千士卒,被张郃击溃后,散落的那是漫山遍野。尽管张溪已经派出柳隐尽量收拢,但如今能回营的,连一千士卒都不到。而且这些人,即使回营后也需要重新整编,短时间内也是没有战斗力的,无法直接投入到战斗中……正好俘虏了千余魏军士卒,张溪索性就安排他们在后军营中看守俘虏了。再加上之前在绞杀战中伤亡,逸散的士卒,张溪手上可以支配的作战力量,只有这么多了。实话实说,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不管是张郃还是张溪率领的军队,在伤亡率到了这个程度,早就该军中士气低下,军队无力再战了。但这次多少有些情况特殊。张郃军虽然伤亡很惨重,但终究是逃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安然撤回了武功县。张溪虽然没有完全歼灭张郃的后军,但终归是有围歼三千多敌军的战果的,缴获的军旗,军械,粮草也不少,这些都是军功。两支军队确实都伤亡不小,士气也有些影响,但意外的都还没到无法作战的地步。因此,张溪也不会觉得,张郃会选择困守武功县,放弃往五丈原进军。虽然张溪依然占据着兵力优势,但对手毕竟是张郃,张郃麾下的大魏禁军的战斗力,张溪也领教过了,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就跟张郃预测的那样,张溪就没打算要主动进攻武功县。虽然吧,攻城确实是一个可以把张郃彻底牵制在这里的好办法,但这同样也会增加己方的伤亡……这年头攻城战,进攻方永远是最吃亏的,完全就是拿士卒的人命在填。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领军主将都会尽量避免直接打攻城战。张溪的兵力虽然占有优势,但军卒的组织度和战斗力都没法跟对面的魏军精锐相比。一旦在攻城的过程中损失过大,被张郃抓住机会突击击破,那才是最要命的。因此,张溪决定,看住武功县的魏军,严防武功县魏军进犯五丈原,做好侧翼保护工作,就可以了。毕竟,时间对自己是最有利的事儿。第587章 山路做出了接下来的应战对策,而军中诸将也无异议,这事儿就这么决定了下来。事情决定后,张溪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寻找本地乡老以及本地樵夫猎户,询问当地地理详细情况。这年头的军用地图吧,实在是太过于简陋了,宽阔的大道,军用地图上会有标记,但一些山间,林间小路,军用地图上是不会标识出来的,必须询问当地人才能一一确认。张溪这个人吧,可是诸葛孔明都为之赞叹不已,甚至觉得有些过于谨慎的家伙,怎么可能不把这些道路给查清楚呢?!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