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页(1 / 1)

加入书签

('

因此,冯习派出斥候,仔细查探大昌集内和四周,看看有没有伏兵。

在得到斥候回报,确认大昌集没有伏兵之后,冯习这才稍微放心一点的,领兵进入大昌集。

这么一折腾,大概就临近傍晚了。

按照军中惯例,这时候,应该要安排士卒休整,准备吃饭睡觉了。

在野外的话,就是到了要安营扎寨的时候,但现在是在集市内,冯习所部兵马也不过是五百人……军士们都想着,这次终于可以不用睡营帐了。

别怀疑这些军卒们会睡在哪儿……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民这种事儿,在封建军队里,只有岳家军做到了。

这时代的军队素质,能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就已经算得上是仁义之师了……甚至说难听一点,有些人当兵,就是为了抢老百姓的。

就在军卒们准备生火做饭,顺便把集市中的房子“收拾”一下,准备睡觉的时候……冯习一个命令,全给叫回来了。

还敢睡?!

真不怕魏军突然从山里面冲出来是吧?!

因此,冯习下令,全军先做好防御措施,在集市内外先做好拒木鹿角的布防,安排好岗哨和警戒部队,并且在集市内搭起营帐,军卒随时做好夜战准备。

至于百姓的房屋……冯习下令,谁敢入屋睡觉,斩。

冯习倒不是有多么高的觉悟,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方便及时应对和指挥。

大昌集是个集市,本来就是方便大家交易的,街道上摊位倒是很集中,但百姓房屋的坐落却很分散……士卒要是睡在百姓的家里,一旦有敌人来袭,冯习还得先把士卒们集中起来才能统一指挥,这不是耽误功夫嘛。

已经被张郃打过两次措手不及了,冯习真不敢大意,再让张郃玩一次突袭。

冯习真没想过要保护百姓的利益,他有他的局限性,但他这么做,意外的倒是得到了集市上留守百姓的一点拥护。

不多,只有一点,但也足够让冯习享受一把“箪食壶浆”的待遇了。

冯习倒不是很在乎这个“箪食壶浆”的待遇,这年头到处打仗,墙头草有的是,今天你来了,百姓会“箪食壶浆”,明天他来了,百想还会“箪食壶浆”……不是没有原则,纯粹只是为了在这个乱世活下去而已。

但集市上的百姓来这么一出,冯习正好抓住机会,询问一下大昌集上的百姓,那条隐藏的山道出口,到底在哪个地方。

毕竟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年月,因为战乱的原因,百姓能活过三十岁都算是命大了,能知道那条老山道的人,真不多。

但万幸,集市中终究还是有那么个别活的久的……一位明明只有四十多岁,但看着跟七十多岁的老汉,亲自带着冯习,去认了一下那条山路的出口。

看到这条山路的出口之后,冯习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条山路,确实已经荒废了很久的样子,山路的出口已经长满了树木藤蔓,把一条起码有五尺宽的山道给挡的严严实实的。

冯习派人试图进入山道内查看详情,但走了不到二里地,士卒们就回来说实在走不过去——到处都是山石杂草,再加上天色越来越暗,继续往里走,就真的什么都看不清了。

如果张郃军真的是从这条山道走过来的话……从山道口的样子来看,根本不像是已经有大军通过的样子。

也就是说,冯习终究还是赶在了张郃的前面,堵住了大昌集。

但即使如此,冯习依然不敢大意,再次询问集市上的老者,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山路,可以通往大昌集,或者索性绕过大昌集?!

老者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就是这条老山道,如果不是这位老者小时候曾经跟随父亲从这里进山采过草药,他也已经不记得,还有这么一条山道了。

至于其他的山道……也许有,但老者真的没有印象了。

老者想不起来,冯习也不好强求,好言抚慰老者后,把老者亲自送归。

但即使如此,冯习也依然不放心……他派出了又一批斥候,离开大昌集,往大昌集以西,一直到大道的方向来回巡逻查探,生怕张郃不走大昌集,而是另有道路,绕过大昌集,直奔五丈原。

不得不说,冯习现在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但冯习却觉得,自己的应对没有任何问题……毕竟,那是连着打败他两次的名将张郃!!!

第592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

张郃其实很郁闷。

真的,早知道是如今的局面,自己就该正面跟张溪拼一把,仗着自家军卒的战斗力优势,也不是没有把握获胜不是么。

当初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想到走山路绕道,避开张溪去偷袭五丈原的?!

就算要绕道,那选择那条好走的山道不就好了,为啥非要自找苦吃,选了这一条已经三十多年没有人走过的老山道呢?!

好吧,张郃知道,这些都只是自己的一些内心牢骚而已……不走这条路,怎么可能瞒过那个张元长。

当初在武功县城内,张郃跟王昶仔细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在为是不是要走这条老山道,进行过详细的讨论。

绕道偷袭这事儿,在张郃的一力坚持下,基本没有了异议,但具体走哪条道,张郃和王昶多少有点争议的。

其实一开始是没有争议的,毕竟武功县通往五丈原,一共就两条路可走。

一条大路,被张溪给堵住了,要过去,代价实在不好说。

而剩下的那条山路……抛开张溪是不是知道这条山路的存在,但没得选的情况下,哪怕冒险,也只能走这条路了。

但,武功县城内的某个世家,出于讨好大魏的左将军张郃的目的,提出了另一条老山道,同样可以绕过大道,直通大昌集。

这就让张郃和王昶都来了兴趣……居然还有一条路。

虽然提供这条山道的世家老者说,这条山道已经三十多年没人走过了,但这对张郃来说,反而是个保障……本地人都已经三十多年没走过了,知道的人也不多了,他张溪一个外来户,怎么可能知道这条山道的存在?!

这简直是老天在帮着自己建立功业。

因此,张郃当场就拍板,要从这条老山道进军……但王昶还是有些反对意见的。

老山道三十年不走人……它要是好走,能走,至于三十年不走人嘛?!

在仔细问清楚为什么三十年没人走的原因后,王昶还是建议张郃,走现在这条现成的山道吧,别没事儿找罪受了。

现成的这条山道,同样可以绕过大道上的蜀军,直通大昌集,而且这条山道地势平缓,也没有可以埋伏伏兵的地方。

因此,王昶认为,就算是被张溪给察觉了自家的作战意图,蜀军最多也就是在山道口的大昌集屯兵驻防。

这对张郃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张郃的指挥经验丰富,魏军士卒的战斗力又明显高于蜀军,大昌集地方又不大,无法大规模的投入军队……这种纯拼指挥和士卒战力的事儿,自家是占优的。

但张郃觉得,以张溪的能力,一旦让他提前察觉到自己的进军计划,那张溪可不会这么简单的就在大昌集设防。

王昶认为张溪不可能在山道设伏,那只是王昶的认为……张郃总觉得,张溪应该有办法的。

张溪这个人,在张郃的认知里,擅长利用身边一切东西,给自己制造有利的作战条件。

早些时候,张郃跟郭淮曾经闲聊过,当初在冀县,郭淮也以为张溪挡不住自己的霹雳车轰击,最多三天就要被轰塌城墙,结果那个张溪硬是以冰铸墙,硬生生的拖延了好几天的时间,等来了张飞和马超的援军。

而自己当年在略阳守城的时候,本来以为张溪是拿自己没有任何办法的,结果这货硬是用投石机扔炭火,把整个略阳城都给点着了。

对这号人,你上哪儿说理去?!

别的不说,那条山道如此狭窄,万一张溪用火攻的话,自己前进不能,后退难走的,指不定就栽在里面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