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页(1 / 1)

加入书签

('

虽然在火攻的细节上,张郃一时间搞不清楚张溪要怎么做,但张郃觉得,自己能想到,那个张溪应该也能想到,自己想不到的,那个张溪搞不好还是能想到。

张郃也同样非常的忌惮张溪,真不敢去赌张溪想不到在山道中火攻自己的可能性。

相反,这条老山道,本身就已经三十年没有人走过了,相比于那条如今经常有猎户樵夫走过的山道,这条老山道的保密性,更加充足一点。

至于山道不好走的问题,张郃觉得不是问题……百姓不好走,不代表军队也不好走。

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这本身就是军队该有的能力,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还怎么在野外行军打仗?!

退一步说,就算张溪真的知道了这条山道的存在,那条山道也是要绕开三座大山的,山道内具体什么情况,如今已经没人能说清楚了,必须花时间派人去探查才行。

只要自己行军速度够快,不给张溪去寻找山路和设伏的时间,那张溪撑死只能在大昌集堵住自己……这么一来,无非就是一场小规模的硬碰硬作战,这个张郃还真的不怕张溪。

因此,张郃坚持要走这条老山道,王昶也无话可说。

毕竟,真要说起保密性,显然是这条老山道的保密性更高,更加不容易被张溪识破。

然后吧……张郃是真的后悔了。

这条山道,真的是人可以走的?!

三十多年没有人走过的山路,到处都长满了树木,藤蔓,草丛,把道路都已经彻底淹没了。

不看地势环境,你根本不知道,这里原来还有一条路。

哪怕张郃带的是精锐的军队,军队又有着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的手段,但面对这样的道路,想要快速通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就搭着现在是冬天了,草丛基本已经枯萎,树木虽然高大,但也不是全部长在路中间,绕还是能绕的过去的……麻烦的是藤蔓。

有过农村除草经验的人都知道,藤蔓这玩意儿,就算是冬天枯萎状态,要把它砍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一般处理这些玩意儿,都是砍断一部分,弄出隔火带来,直接烧了了事。

可张郃不能烧,也不敢烧。

在这么狭窄的山道内放一把火,一个不好就是引火烧身,张郃还没犯蠢到这个地步。

因此,张郃只能让士卒用环首刀一路清障开道,虽然费事儿了点,但架不住军卒人多,这一路砍过去,倒也不算太难走。

可到了进入山道十里后,张郃愕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座“土山”。

其实说“土山”也没错,这是三十年前地龙翻身后,从山体上滑坡下来的山石泥土,堵住了山道,再经过三十多年的沉积和树木杂草掩盖,看着就跟一座小山似的。

张郃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翻过这座土山。

清除是清除不了的。

三十年前,山石刚刚掉下来的时候来清除,还有个清除的可能,但三十年后的现在,经过沉积和树根缠绕,你想清除这座土山,基本就跟要挖山没区别。

张郃现在可没有这个时间来挖山,因此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土山上开辟出一条可以攀登的通道出来,让士卒们从这座小土山上攀爬过去。

好在小土山也不高,不过是三四丈的高度,也就是一般小县城城墙那么高而已……虽然有点费军械,也有点费时间,但也不是过不去。

可张郃最郁闷的问题,不是一个土山的问题,而是……翻过了这样的一座土山,一抬眼望过去,后面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土山。

虽然高低大小有所不同,但终究不是能快速通过的地形。

再加上这些土山,有些经过沉积后还算结实,攀爬的时候问题不大,但有些土山的部分地方,内部还是空的,走着走着突然就出现塌陷,而掉入塌陷的魏军,不死也是伤残。

一路行军,一天的时间,张郃刚刚走了一半的山路,魏军士卒因为各种情况的轻重伤减员,却已经有了快一百人了。

虽然这点人数对一支五千人的部队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到底伤士气啊。

再一个,张郃的目的,是要快速进军大昌集,不给张溪反应的时间……按照张郃的估计,虽然山路远了一点,稍微难走了一点,但如果他行军顺利,大不了再打火把走一段夜路,说不定一天时间就能抵达大昌集了。

可如今走了一天的山路,才刚刚走了一半……这不是凭白的给张溪那小子赚去了一天的反应时间嘛。

路已经走到这里了,张郃不可能说现在反悔,领军退回武功县去……这也太伤士气了。

因此,张郃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同时也只能寄希望于王昶,希望王昶在武功县演戏演的像一点,无论如何再给自己争取一天的时间。

张郃继续在山道内行军,第一天的夜晚,张郃全军是在野外的山林内,点着火堆,一起裹着帐篷布,人跟人挤在一起烤火过夜的。

也就搭着张郃率领的真的是精锐,有这种长途奔袭不顺,在野外过夜的经验……你要换成一般的士卒,估计当天晚上就该出现逃兵了,弄不好的话,第二天一早就该给你哗变了。

而到了第二天,张郃军又经过一天的跋涉,终于是在傍晚夜色降临前,来到了山道出口不到十里处。

但于此同时,张郃派出的斥候,却给张郃带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

大昌集内,有蜀军士卒进驻。

第593章 轮班制

张郃终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了,哪怕是急于行军抢占时间,他也不会忘记行军作战最基本的事情。

张郃这一路上,虽然在山道内艰难行走,但该派出的斥候,张郃一点都没少派。

只是吧,原本在平地上,斥候应该派出去侦查至少二三十里远,但在这个倒霉催的山道内……人走路都费劲,斥候能往外侦查十里,已经算是斥候尽职尽责了。

因此,在距离大昌集还有十里远的时候,张郃接到了自家斥候的报告,得知了蜀军已经抢占了大昌集。

这个事儿,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张郃不好说,这是不是张溪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计划,因此派人堵住了大昌集。

是有这样的可能,但同样的,也有可能张溪只是发现了猎户原本所走的那条山道,生怕张郃领兵从那个山道上过来,派人驻守大昌集。只不过是为了警戒,或者是以防万一。

这两种可能其实都有。

而且吧,对于蜀军派兵堵住大昌集,张郃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就像王昶说的那样,双方士卒的战力是有差距的。

大昌集本身不大,能容纳或者说展开的作战部队不会太多,最多也就是数百人混战的规模。

以大魏禁军的战斗力,对上同等数量的蜀军,在狭小的范围内比拼肉搏,张郃还是有信心能突破山道,抢回大昌集的。

但这里面有个前提,那就是蜀军人数不能太多。

一旦蜀军人数过多,导致魏军和蜀军在大昌集来回争夺,拖延张郃的时间,给张溪带领大军来援的机会……到了那个时候,张郃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毕竟时间这东西,对张郃真的很不友好,如果不能快速击破蜀军的拦截,他根本没办法带兵出大昌集,去偷袭五丈原。

所以,张郃必须做到一战速胜,一举击溃大昌集内的盘踞的这部分蜀军。

在此之前,张郃必须先搞清楚这支蜀军的虚实,同时也不能妄动,惊动大昌集内的蜀军……因此,张郃下令全军暂停行军,就地休整,再次派出斥候,仔细查探大昌集内蜀军的详细情报。

这一来一回的功夫,天色变的越来越暗了。

斥候二次查探回来,基本搞清楚了大昌集内的蜀军情况,而张郃也因此,陷入了思考。

根据斥候的回报,大昌集内蜀军的人数倒是不多,撑死了不过五百人,这点兵力,张郃还真的不用太在意。

至于这支部队有没有援军,有多少援军……因为蜀军堵住了大昌集,再加上天黑,魏军斥候没有敢太过于深入,因此暂时还不知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