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页(1 / 1)

加入书签

('

吴懿当时就急了,想要追着郭淮前进的方向而去……可仔细一想,自己只有三千人,而跟在郭淮身后突围的魏军,起码有六七千,并且这个数字可能随着突围行动的继续,持续增加。

真要把对方逼急了,自己这三千人,还真的不一定能干的过对方。

既然这样……穷寇莫追吧,先去接应魏延将军,把魏延从重重包围中接应出来比较好。

而吴懿的这个决断,却让魏延又气又急。

急的是,吴懿这个判断完全是分错了主次,这个时候,吴懿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追击拖延郭淮军的逃离,而不是过来接应自己。

而气的是……冷静想想,吴懿的做法还真的没错。

到底是自己手里的兵力太少,兵员素质不佳,战斗力不足……这三个劣势,但凡少掉一个,吴懿都不至于要放弃追击郭淮逃离的大军,转而来接应自己。

这才是让魏延真正生气的地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郭淮领军突围,自己手头的这点兵力,到底也只能拖延郭淮到这个地步了。

唯一让魏延还值得庆幸的地方在于,自己到底还是拖延了郭淮小半天的进军时间,同时郭淮在撤军的时候,扔下了至少一万士卒,而这部分士卒在被郭淮抛弃后,已经彻底陷入了混乱崩溃的状态。

既然已经无力去追赶郭淮了,那么郭淮留下来的这份“大礼”,魏延不收下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因此,魏延也放弃了一开始原地防守等待救援的做法,转向配合夹攻过来的吴懿和王平,打通两者之间的通道,尽快完成合兵一处,然后再向魏军的后军掩杀过去。

而本来应该负责牵制的毌丘俭,在看到郭淮单独领兵突围之后,气的直接破口大骂。

这哪里是撤退,这是败逃,大规模的败逃。

对于郭淮带着禁军逃命,留下大部分郡兵自生自灭的做法,毌丘俭也相当的看不惯……这不是一个主帅该有的担当。

但……如今就算毌丘俭再怎么骂,他也没有办法了,战场的局势,已经呈现出了一边倒。

本来郭淮的军令下达的就有问题,毌丘俭是在魏延军的身后指挥骑兵作战,郭淮却要求毌丘俭协同指挥在魏延军身前的五千步卒牵制住魏延军……这年月也没个移动电话,骑兵和步兵之间隔着两三里路不说,中间还夹杂着一个魏延军,你让毌丘俭怎么去指挥。

而且说起来,你郭淮但凡稍微退的不那么快一点,给毌丘俭一点时间,能让他带着骑兵迂回绕道,前往跟步卒汇合了,那还有的一打……可你郭淮下完军令就跑,一点反应时间都不给毌丘俭,毌丘俭能怎么办?!

你主帅都跑了,留下来牵制魏延的那些步卒们,谁还能有心思给你战斗?!

毌丘俭不是不想救,在看到魏延试图配合吴懿夹攻那五千留守牵制的魏军时,毌丘俭急的,不顾一切的下令让骑兵们做好突击准备,准备不计伤亡的用骑兵突击的方式,牵制住魏延的进攻,给那些步兵们争取一条生路。

但……这帮步兵败的也太快了点。

按照毌丘俭的想法,自己是留守牵制部队的主将,前方的五千步卒虽然自己不能直接指挥,但这些士卒应该知道自己在哪里,至少要坚守一下,等待自己的救援吧?!

可那边吴懿才刚刚杀到,这边魏延都没有开始正式反攻,这样步兵就突然爆发了一阵混乱,然后开始四散而逃。

在那种情况下,士卒为了活命选择逃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们败的这么快,这不是让我这边一点准备都没有嘛。

毌丘俭也是无语了,他从军经历毕竟太少,第一次在战场上亲眼见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到的。

而且现在对于毌丘俭来说,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前方的步卒已经崩溃了,一旦魏延和吴懿合兵一处,近万人马反身杀过来……自己只有两千骑兵,又身处败军之地,军心士气都丢的差不多了,肯定是打不过的。

因此,毌丘俭也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问题。

而这个时候,毌丘俭想到了后军。

后军那边,至少还有七八千士卒,而且有文钦在负责指挥……文钦的能力可一点都不差的。

只要文钦还能勉强保持住军卒的士气和阵型,那么在自己的两千骑兵的配合下,想要突围出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想到这里,毌丘俭立刻带领骑兵,快速前往后军支援。

可毌丘俭刚刚带领骑兵起速,甚至都没有跑出去两里地,他就看到了从后方大量涌来的败兵……还都是自家的败兵。

毌丘俭都懵逼了……怎么后军败退的速度,比中军还要快的?!

到处都是败军,一团乱麻一样,毌丘俭观察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文钦的将旗所在,带领人马杀了过去,接应出了文钦。

此时的文钦,身边大概只有不到一千人马还在听他的指挥。

两人一碰面,才知道双方的境遇,其实差不多。

文钦倒是想为国尽忠,带领后军的七八千兵马尽力阻挡住张飞的追兵,给郭淮撤军创造条件……但问题是,文钦有点高估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了。

五丈原阻击战之后,让文钦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自己愿意跟着士卒们一起慷慨赴死,那么士卒们也会对他不离不弃。

这种感觉倒也不说是错,但前提是,你得是这支部队唯一的指挥官,士卒无人可以依靠,只能依靠你的命令行事。

可如今的局势却不是这样的。

郭淮才是全军的指挥官,而且是郭淮下达了全军前进突围的军令,更要命的是,在这些魏军士卒们看来,郭淮将军已经领兵打开了突围通道,后面的士卒只需要跟上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跟你文钦一起留下来送死啊!!!

因此啊,后军的阻击部队,连张飞大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呢,一听说郭淮已经领军先撤了,立刻军心大乱,争相逃命去了。

文钦和毌丘俭到底是资历不够,军中威望不足,他们完全无法掌控这些争相逃命的魏军们,即使两人拼命收拢混乱的士卒,最后也不过是收拢了不到三千的步卒,再加上毌丘俭还掌握在手里的两千骑兵,一共五千人左右。

这样的军队规模,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是无法扭转战局的。

不得已,文钦和毌丘俭不得不合兵一处,也选择了一个方向,全力突围。

第620章 跑了

就像郭淮预料的那样,以毌丘俭和文钦的能力,以关中开阔的地形,如果这俩真心想跑的话,魏延等人一时间还真的拦不住。

不是能力不够,纯粹是兵力不够。

而随着毌丘俭和文钦也选择了突围离开,战场中的魏军,彻底失去了主心骨,除了四散奔逃外,就剩下一个跪地求饶可以选了。

魏延,吴懿,王平三人合军后,也没有选择去追杀毌丘俭和文钦。

一个是兵力不足。

一场大战下来,汉军这边也损失不小,尤其是魏延军,先被毌丘俭的骑兵冲杀了一阵,后军损失很重,又被人一阵围攻……如今的魏延麾下还能坚持作战的士卒,已经只有五千人出头了,即使算上吴懿和王平的联军,三支部队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八千人而已。

另一个……漫山遍野的都是魏军的溃军,足足有六七千人的样子,这些溃兵,肯定不能就这么放跑了。

这可是现成的劳力和兵源啊,那肯定是需要极力收拢的。

因此,三个人都忙着在收拢劝降这些魏军溃兵们,压根没心思去管突围而去的文钦和毌丘俭。

等到三人收拢好了这些溃兵,天色也慢慢变黑了……三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一起退兵到眉县,休整一下,隔天再出兵去追击郭淮。

不是三个人都变傻了,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这次出兵是主动进攻,不管是魏延还是吴懿,为了行军速度的考虑,都没有携带任何辎重,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在野外扎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