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页(1 / 1)

加入书签

('

其中关平是最让徐庶惋惜的。

邓艾这小子吧,天分过人,现在差的不过是实际领兵经验……只要给他机会单独领兵,磨炼上几年,成就不会比他的师父差多少。

但关平就……关君侯实在是保护的太好了,也对自己的儿子太不放心了。

继续这么下去,关平可就要彻底废了,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将领,无法成为一个统帅级的将军了。

但好在,现在关平终于有了这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非常的好。

只要关平能在这次邓县攻防战中获胜,传扬出去,那就是关平正面击败了张辽……虽然这个张辽是残血的,但那也是张辽。

这不仅对关平的名声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同时对关平的自信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如今事情的发展,正在非常顺利的,按照着徐庶希望的方向,发展着。

第636章 日薄西山

张辽现在很失望。

自己已经做了现在的自己能做的一切了,但这个邓县,恐怕无法如自己所愿,继续坚守下去。

张辽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的威望,亲上城楼督战,不仅能有效的提升自家士卒的士气,同时也能震慑住蜀贼的主将。

毕竟,张辽是很清楚关羽的伤势的,自己那一枪,是实打实的扎透了关羽的胸腹。

关羽都已经六十一了,这样的伤势,除非他关羽也跟自己一样,豁出去性命不要,否则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上阵的。

至少在张辽看来,关羽是真的没有这个必要的。

自己是为了雁门张氏一脉博一个永久的出路,他关羽可没有这个必要。

以关羽在蜀贼军中的威望,以关羽跟刘备的关系,关羽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关家会没落……他没有要拼死上阵的理由的。

只要关羽不亲自上阵,那么就靠关家小辈们领军作战,张辽还是有自信能震慑住他们的。

至于徐庶……不过一介谋士而已,领军征战,终究还是得看将军们的。

可张辽真的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谋划,只成功了一半。

张辽的亲上城楼督战,确实激起了魏军士卒的士气,坚定了士卒们坚守邓县的决心……但却没有震慑住蜀军的主将。

邓县攻防战的第一天,就打的相当的激烈,蜀贼的攻势之猛烈,让见惯了战场厮杀的张辽都觉得有些惊异。

尤其是蜀贼的那个先锋将军寇封,一天之内连续发动了五次攻城,每次都是临阵先登,攻势最猛的一次,他都已经登上了城墙,凭借一己之力开辟出了一片登陆区。

如果不是魏军士卒死战不退,张辽又及时让张虎领兵支援的话,说不定人家真的就攻上城头了。

这是一员虎将,不下于乐文谦的先登猛士。

当然,最让张辽感慨的人,还是关羽之子关平。

这个小辈,颇有其父之风。

进攻顺利的时候,抓住机会猛攻猛打,绝不给敌军喘息之机;进攻不利的时候也没有犹豫,该后撤就后撤,重整进攻阵型,准备发动下一次进攻。

看看对面那个意气风发,指挥全军作战的故人之子,再回头看看自家这个就知道守在自己身边的长子……要不是张辽被绑在了柱子上动弹不得,都有心再给这混蛋小子一个巴掌了。

是,守着自己,确实是有孝心的表现……可如今战况如此紧急,你作为一名将军,难道不该去城墙上指挥士卒们杀贼退敌么?!

守着一个老人管什么用?!!!

再说了,老子身边还有数十亲卫守护,敌军也不可能脑残的要正面攻打城楼,最多也就是用箭矢压制而已……几十面盾牌护着自己呢,老子能有什么危险?!

因此,邓县之战的第二天,张辽再次把自己绑在城头上之后,立刻打发张虎,前往城墙应战,顺带的把张辽的次子张豹也给带走,省的张辽看着生气。

就这样,张辽把自己绑在了城楼上三天,邓县也在汉军的围攻下,坚守了三天。

到了第四天,张辽终于是不用把自己再绑到城楼上去了。

倒不是汉军不进攻了,而是张辽实在撑不住了。

张辽是硬撑着,把自己绑在城楼上三天的……别忘了,张辽可是深受重伤,连下床行走都很困难的人。

如果不是张辽的意志力实在惊人,换成一般人,连一天都坚持不下来。

张辽硬是这样硬生生的撑了三天,到了第四天,张辽因为伤势加重,再次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

好在这次张辽自己也有自觉,感觉自己的身体可能是撑不到第四天了,因此赶紧的交代张虎,让他先隐瞒自己的伤情,然后交代了一下接下来的城防部署……硬撑着说完这些后,张辽才再次陷入昏迷。

实话实说,张辽能做的,已经是极限了。

以张辽在昏迷前做出的布置,只要张虎真的依照执行,那么在张辽伤重再次昏迷的消息泄露之前,守住邓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该做的已经做了,战术也早就安排下去了,只需要遵照执行就可以了。

守城,终究是防守方占优的事儿。

而这次的张虎,总算是比以前要成长了一些,终于没有再咋咋呼呼的行事,遵照张辽的嘱咐,只说张辽在思考破敌之策,故此暂不上城楼督战,一时间倒也没有引起军中将士们的怀疑。

就这样,张虎按照张辽遗留下来的方略,又坚守了两天的时间。

但之后,渐渐开始有些守不住了。

一方面,城外蜀贼给张虎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张虎的临阵应变能力又严重不足,虽然总体守城策略是按照张辽昏迷前制定的方略在走,但细节实施上,张虎的应变差了张辽不是一星半点。

有好几次,寇封都已经领兵攻上城墙了,张虎才领着魏军士卒姗姗来迟,如果不是在小范围内兵力差距过大,寇封说不定都已经攻占城墙,下城打开城门了。

另一方面……张辽连续三天没有露面,多少让军中将士们有些怀疑了。

这还是在张虎多了个心眼,让张豹穿着张辽的盔甲,时不时在营帐中走动,造成张辽就在营帐内的假象的情况下,才能瞒过三天。

即使将士们相信张辽是在营帐内思考破敌之策,可如今城防形势紧迫,现在需要的也不是破敌之策,而是守城之策啊……将军总是不现身,总会让人不放心的啊。

因此,军中诸将要求面见张辽的声音越来越多,军心士气也开始出现了波动。

到了这个时候,张虎并没有太好的应对方法,而张辽依然在昏迷之中,张虎只能咬着牙的一律挡驾不见……这反而让魏军将士们更加心存疑虑了。

自家士卒的疑虑,张虎好歹还能连蒙带唬的糊弄过去,但城外的蜀贼,可不会配合他张虎演戏。

最终彻底压垮张虎的,是王基带来的两万荆州兵。

在关平挥军进攻邓县的第七天,王基带着两万江陵兵,赶到了南阳战场,完成了荆州军团最后的兵力集结。

而此时,荆州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七千人,而邓县守军,只有两万三千人了。

如此大的兵力差距,彻底打破了张虎的心理防线。

张虎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该遵守父亲的嘱咐,继续坚守邓县,还是趁着蜀贼没有发动全面攻城前,保留有生力量,退守宛城以待天子援军。

这已经是关系到全军战略的问题了。

张虎之前始终是跟在张辽身边,张辽做出什么样的决断,他只要负责执行便好……可如今,这么大的战略变化,需要张虎来决断。

张虎的压力真的很大。

在没有了父亲光环的笼罩之后,张虎权衡再三,犹豫再三,始终无法立刻做出决断。

可张虎同样也知道,自己的决断必须迅速,如果等蜀贼发起全面攻城后再想撤退,已经是来不及的……是走,是留,必须尽快。

就在张虎如此犹豫纠结的时刻,张辽再次醒了过来。

张虎顿时如释重负,赶紧来到张辽的榻前,向父亲禀告如今的困境,请求父亲快速做出决断。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