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页(1 / 1)
('
张辽听完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不知道该是欣慰,还是该绝望。欣慰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儿子虽然比不上云长兄之子,但至少还算有点能耐,在自己昏迷不醒的三天时间内,守住了邓县……说真的,张辽真的怕,自己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经是身在宛城了。而绝望的地方在于,面临如今的局面,自家儿子居然还是没搞清楚自己的战略目的所在,尤其是这么关键的时刻,居然还在对进退犹豫不决。这个天资,注定了自己的儿子最多只能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将领,做不到统帅三郡的将军位置上。“扶老夫起来,升帐聚将,老夫来做安排!”张辽挣扎着,再次起身。而张虎也不敢再劝说什么,立刻扶着自己的父亲起身,准备更衣,同时让二弟三弟去通知城内诸将。就在张虎拿起张辽的披挂,打算给张辽穿上时……张辽挥手,阻止了张虎。“无需披挂,轻装既可。”张辽淡然的说道。而张虎却有些懵……军中议事,是重要场合,这个场合,是肯定要穿披挂的。穿轻装便服,闻所未闻。再一个,自家父亲的伤势,如果不穿上披挂遮掩,只穿一身便装,那不是一眼就能让人看的出来?!而此时的张辽,却是一脸的平静,一点都没有担心的样子。回头再看看自己不知所措的长子,张辽居然没有了任何动怒的心思,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虎儿,给为父墨墨,为父要给天子上书奏事。”张辽淡然的说着。张虎虽然不明所以,但不敢怠慢,赶紧给张辽墨墨。张辽看着张虎,只是微微一笑,待张虎墨墨完毕后,却又说道,“此乃紧急要务,虎儿亦需避嫌……且去帐外迎候诸将。”张虎微微一愣,但还是听话的出帐等候。到了此时,张辽才是苦笑一声。自己的儿子啊,就这样了……雁门张氏,想要长久富贵,除了自己的一条命,恐怕也只能豁出自己的老脸,向天子请求恩赐了。因此,张辽提笔,给大魏天子曹丕,写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封疏奏。第637章 身后事张辽这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本姓聂,乃汉孝武皇帝时期,马邑之围的策划者聂壹的后人。马邑之围嘛,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汉终究是功亏一篑,没能成功伏击匈奴,那么作为策划者的聂壹,既得罪了匈奴人,又没能在大汉这边立下功勋……在雁门这个地方,大概率是生存不下去的。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吧,聂壹之后,甚至可能是从聂壹本人开始,就改姓避祸,改为姓张了。如果没有张辽在三百年后汉末横空出世,打下偌大威名,恐怕雁门聂壹这一脉,也不会再被人提起,从此淹没在历史尘埃里。张辽少为郡吏,因勇力被丁原看重,召为从事,之后奉大将军何进指派,前往河北募兵,等到张辽募兵回来,何进已经被十常侍给害了,甚至董卓都已经进入了洛阳,把持了朝政。这种情况下,张辽不得不听命于董卓,等到董卓失败后,张辽又跟随了吕布。一直到曹操击败了吕布,张辽再次投降曹操,这才开始了张辽功成名就的一生。降昌烯,破二袁,白狼斩踏顿。定长社,战江东,合肥破十万。数十年征战,无数战功,成就了张辽的一身威名,也给张辽带来了前将军,都乡侯的地位。顺带一提,这个时候,即使是大魏的四征将军,也还是属于杂号将军,地位在四方将军之下的……张辽就从征东将军晋升为前将军的。再顺带一提,原本张辽也当不上这个前将军,但奈何前任前将军于禁这会儿在成都喝茶养老呢,以战功论述,连张郃都是左将军了,那张辽不当这个前将军,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再再顺带一提,上个前将军于禁,就是被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时候擒获的,如今张辽这个前将军,又是面对关羽,被关羽领兵逼入了绝境。这个时空吧,真的,让某条穿越土狗给搅和的……挺神奇的。当然,如今的张辽,可没有这么多无聊的心思。蜀贼八万余众围困邓县,张辽手头只有两万余人,纵是继续坚守,也不过是拖延数日……这点时间,根本等不来曹丕的援军。更何况,张辽其实很清楚,曹丕手头也没有现成可以支配的援军了。但凡曹丕手头有援军,也不至于要自己尽快击破关羽,转道去支援长安,那自己也不用冒险采用跟关羽单挑的方式来决胜。张辽很清楚,曹丕纵使能派来援军,也不过是几千人,对如今的邓县局势帮助不大不说,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因此,张辽需要拖时间,给曹丕足够的反应时间,去筹措兵员,选派将帅,前来支援宛城……邓县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拖延时间的地方,根本守不住。真正的决战地点,还是在宛城。这一直都是张辽最终的战略目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死守邓县,只要在邓县拖延到足够的时间,就可以了。而要拖延时间,靠着目前手上的两万三千余士卒,是不太可能的……但带领少数兵马困守孤城,却可以做到。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兵力多了反而守不住,兵力少了倒是能拖延一段时间……很奇葩的论断。但在现实中,这却又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张辽率领的部队,毕竟不是大魏禁军那样的精锐,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人多嘴杂,军心浮动之下,想要彻底收拢军心,防守包括邓县县城在内的整个防线战场,势必力不从心。这条防线,只要有一处被蜀贼突破,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士卒们惧战怕战,士气崩溃后争相逃命。相反,如果张辽舍弃邓县周围防御战场,只带领数千人马困守邓县孤城,把其他军心不振的士卒撤回宛城去,反倒可以在坚守邓县拖时间的同时,也为宛城决战保留足够的兵员。只是这么做有个坏处——邓县是注定要失守的,这时候留在邓县的将军,注定是深陷绝地。非大将,不足以守邓县。而如今,能在蜀贼围攻之下,坚守邓县拖时间的人,除了他张辽外,根本没有第二个人选。而张辽……现在这种情况下,张辽有的选么?!反正自己就剩下半条命了,就是丢在这个邓县也没什么值得惋惜的,相反,如果能靠自己的半条命,给大魏争取到十天半个月的喘息时间,让天子能调集兵力支援宛城,守住中原门户……再加上自己最后的那封奏疏,张氏一门的未来,也就算是彻底稳住了。故此,张辽在给曹丕写完最后的疏奏之后,立刻召集众将军议。这次,张辽对众将开诚布公的坦白了自己的伤势,也明言了如今的局势。“此战胜负,不在邓县,只在宛城!今晚诸将归营后,整顿各部军马,明日一早,由虎儿率领诸将撤回宛城,老夫自留三千亲卫军马,为诸将断后。”张辽话音刚落,诸将还在惊愕之中,张虎却已经率先跪下了。“父亲怎可做此决断?!”张虎焦急的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父亲乃全军所望,纵使要撤回宛城,也该父亲领兵先撤,孩儿留下断后便是……”“你守不住!”张辽没等张虎把话说完,就沉声打断了张虎的发言。张虎听了这话也是一滞……来自父亲的否定,张虎就算想辩驳,也无从辩起。张辽也没管张虎的反应,直接跳过他,看向军中诸将,说道,“诸位将军大多追随老夫数年矣,老夫无能,未能给诸位将军带来太多恩惠,此番撤军,乞望诸位将军看在老夫昔日薄面之上,对老夫三子看护一二。老夫已然上奏天子,待大军退回宛城后,自有朝中贤良来宛城统军作战,诸将不需惊慌,听命行事便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