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页(1 / 1)
('
再加上关羽本身年纪大了,身体素质不如年轻时,偏偏这次受伤又伤及内腑……杜度只能尽量帮助关羽控制伤情,做不到完全根治。关羽不能亲自领兵进攻,那么按照之前的规矩,还得是关平亲自上阵。可关平的能力吧,对上张虎那是占尽上风,碰到司马老贼……多少有点不够看的。别说关平,就是这时候的邓艾,碰到司马懿,也得挠头。这老乌龟,守的实在是太严密了,一点破绽都没有。南阳郡的天气,终究是比关中要暖和不少,因此,当一月底,郭淮和曹真还在右扶风跟刘备的北伐军主力对峙的时候,宛城这边的积雪就化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关平领军出发,抵达宛城城下,已经是连着进攻宛城快二十天的时间了。这二十天里,关平等人一起商议,把能想到的主意都想到了。从常规的以兵势压人劝降,到诱敌分兵,最后用计诈开城门……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可惜,司马懿就是一个老乌龟,压根不上当。大军压境,派出司马懿故交劝降,结果却让司马懿狠狠的摆了一副忠君爱国的做派,既向曹丕表了忠心,又让司马懿借此大大提升了一把军中士气……得不偿失。派出士卒佯装是武关守将,假称蜀贼绕道西进偷袭武关,武关告急,想要诱司马懿出兵救援……结果司马懿就是按兵不动,打死不出宛城。最后邓艾出主意,自己亲自带领数千人,冒充是许昌王凌派来的援军,想要诈开宛城城门……真的,如果不是邓艾武力值不低,本人也足够机灵,见机的快,很有可能会被司马懿骗进瓮城后直接射杀了。到最后,邓艾一咬牙,一跺脚……说实在不行,就给他数千兵马,他学习一下自己的老丈人,深入敌后,也来个绝北道。徐庶一听这话,赶紧给拦住了……你老丈人那是绝北道,你去,那就是纯送死。第668章 宛城战事(二)关羽绝北道,那是有汉水水军优势,虽然看似深入敌后,但实在不行,关羽也可以凭借汉水水军的接应,暂时后撤休整。换句话说,关羽是有退路的。可如今的宛城,北方是不存在任何退路的,邓艾要是真的敢领兵深入宛城北方,那等着他的,必然是魏贼的各路围剿,不可能有生还的可能。这点,徐庶看的很明确,所以他一听邓艾要冒这个险,直接站出来阻止了。可邓艾呢,他也不是无智之人啊,不可能不知道宛城的地理情况和江陵是不同的,不能那么简单的生搬硬套自家老丈人的绝北道计划。邓艾还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就之前司马懿对“武关告急”的态度来看,这老乌龟是一心死守了,因此,就算自己真的领兵去绝北道,他应该也不会轻易出兵围剿自己的。而连续三个月了,宛城的守军依然只有两万人,不见任何援军到来,可见中原方向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集结出足够的兵力出来。最后,邓艾也有自己的退路……武关和宛城之间的山路,并没有太多的魏军守卫,如今的司马懿就是龟缩防守,而武关方向的守军也不可能放弃关隘城防,跑来围堵自己,因此这地方,是可以在邓艾进军不顺的时候,作为退路的。是,这计划是有点冒险,但也不是不值得一试啊。因此吧,邓艾是真心想去执行这个计划,为此,他认真的想徐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可徐庶依然不同意。有时候吧,徐庶也很好奇,就张元长那小子谨慎到近乎胆小的性格,到底是怎么教出来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徒弟的?!是,徐庶承认,邓艾的计划是有道理的,也有可行性的……但风险实在太大了。这里面只要有一个环节跟邓艾的预计不一样,那邓艾就只有战死宛城北部一个结局,根本不存在第二个选择。而且吧,如果说,邓艾的这个计划收益比风险大,那徐庶也得承认,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你老丈人当初绝北道,以周瑜的统兵之能,依然打了九个月才打下了江陵。咱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跟魏贼耗下去?!有那个功夫,倒不如冒着兵家大忌,直接拼伤亡,强攻宛城算了。这时候的邓艾到底还年轻,思考问题依然不算太全面,这也是为什么徐庶一定要勒住邓艾的原因。可邓艾有个问题,也反问到了徐庶。“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道就只有硬攻一途可取了么?!”这也是徐庶到现在为止,无法彻底拿定主意的原因。兵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孙武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了,强攻城池导致士卒伤亡有三分之一的,那就是“攻之灾”,不可为也。而现在的问题是,徐庶也没有把握在伤亡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能攻下宛城。这年头攻城的效率实在很低,伤亡率却很高……进攻方伤亡三万人,守城方可能也就万人伤亡不到,要是司马懿继续能忍,徐庶依然攻不下宛城。所以之前徐庶给关平的建议,也是攻心为上,又是以势压人,又是诱敌分兵之类的计谋……可这些计谋,都被司马懿一一看破了。而徐庶呢,也不是诸葛亮那种硬着头皮领军上阵,结果却发现自己领兵能力也很强的人……徐庶有一定的领兵能力,在荆南镇守的地方的时候倒也能施展,可如今面对司马懿这个一心死守的老乌龟,徐庶还真的没办法。毕竟这是司马懿……他要是铁了心的当乌龟,诸葛亮都拿他没辙。进攻宛城大概二十天,攻城发现司马懿防守严密,守城很有章法,根本没有破绽,而用计又被人一一看破……貌似除了硬攻拼消耗外,还真的是无计可施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徐庶也知道,不可能再有侥幸心理了。心一横,该狠心的时候,必须得狠心。就硬攻吧。宛城的太重要了,不打通宛城,就不存在进入中原的门户……为了这个战略要点,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就这样,二月初的宛城,重新陷入了战火。而司马懿对此,也是早有预料。或者说,司马懿巴不得蜀贼强攻呢。大家都是读兵书的人,谁不比谁知道的少。强攻是效率最低的攻城手段,而且久攻不下的话,势必会影响蜀贼军中士气……能逼得蜀贼采用强攻的手段来攻打宛城,对司马懿来说,就等于是占据了这场战争的上风。因此,司马懿是真的不怕跟蜀贼拼消耗,同时,他也是真的不希望,曹真真的遵从诏令来援救宛城。倒不是司马懿托大,主要是吧……不管司马懿怎么想,曹真来宛城救援,就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是,如今司马懿终究是兵力不足,但都逼到蜀贼只能采用硬攻的手段来攻城了,那么司马懿只要稳扎稳打,同时注意激励军中士气,那么拼到最后,就是拼谁的作战意志更高,更能承受伤亡损耗了。虽然也不是很保险,但原本宛城的局势可不是这种五五开的局面,那是宛城随时可能失守的局面,司马懿能扳回到现在这样,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司马懿虽然也担心兵力过少的问题,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司马懿掌控宛城守军,有足够的信心能挡住蜀贼。可曹真这一来,事情就不好说了。第一个,曹真来了,这个宛城守将,到底是谁?!不管怎么说,曹真的官职和地位,肯定是比司马懿要高的,一旦他抵达宛城,必然会接过宛城的指挥权……如果他不同意自己死守的防御策略,该怎么办?!第二个,曹真来了,就真的有能力可以守住宛城么?!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