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页(1 / 1)

加入书签

('

肯定是需要刘备主动的给出一定的好处,进行利益交换的。

而关中之地,唯一能让这群益州本土土鳖动心的东西,可不就是那些已经耕种传承了数百年的良田嘛。

反正你关中是有地缺人,不如拿出土地来,吸引益州本土豪强们北上购置土地,扩大家族规模。

可对于刘备来说,他能这么简单的允许益州豪强插手关中的土地么?!

没有足够的好处,刘备为什么要放开对益州本土豪强的限制?!

要知道,如今诸葛亮回成都去的目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整治那帮到现在都不肯服软的益州世家豪强们嘛。

但是呢,刘备这么强硬的态度,让益州世家出身的黄权,也觉得做的有些过了,想要在中间帮着缓冲一下……真的,别看你刘备如今拿下了关中,但你的基本盘还是在益州,如今这个局势下跟益州世家们翻脸,其实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因此,黄权的想法,是让刘备让出一部分关中的土地,允许益州豪强北上关中,扩大自己家族的影响力,也留下另一条家族发展的道路。

而益州世家们,黄权也可以凭借刘备释放出来的这部分土地,去说服益州世家们放弃跟刘备之间的软对抗,选择跟刘备集团合作,吐出一些隐匿的益州丁口,用来充实汉中。

在黄权看来,反正随着刘备集团鱼鳞图册制度的深入,益州世家们要想在益州继续侵吞土地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再继续隐匿这么多的丁口,对益州豪强世家们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倒不如把这些丁口放出一部分来,换取刘备允许益州豪强北上购置土地,这样世家们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而刘备可以获得自己急需的丁口,同时还能缓和刘备和成都世家之间的关系,一举多得。

所以吧,黄权的想法,是真的,公心大于私心,纵然有一些私心,也不过是不想益州世家在这个时候跟刘备集团翻脸而已。

想法其实是个好想法,但……这个想法由黄权这个益州本土世家派的人说出来,听到刘备耳朵里,没私也有弊啊。

要不是刘备也是熟知黄权的性格品德,真不好说会想歪到哪儿去。

就比如张溪和庞统,这俩从听到黄权说这话的第一时间,就认为这是黄权在找借口,给益州世家插手雍州事务争取机会呢。

张溪差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可不想在雍州刺史部内,突然多出来那么多不好管的刺头世家们。

这年头的世家,在张溪的眼里,都不是啥好玩意儿,张溪始终对他们有着不小的戒心。

而雍州难得在满宠的帮忙下,把有影响力的世家都清除的差不多了,很多政务实施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这要是那帮益州世家插手进来,事情又要麻烦了。

而庞统嘛,其实也不乐意益州土鳖跑到雍州来发展。

庞统知道荆州的实际情况,他也知道荆州的世家们目前是没有余力可以插手雍州事务的。

毕竟荆州世家已经先一步进入了益州,如今再要插手雍州事务的话……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场,庞统不会看不明白。

但荆州世家不能插手雍州事务,不代表荆州世家愿意看到益州世家跑到雍州去发展啊。

以前还能嘲笑益州世家是西南土鳖呢,这以后人家要是在雍州关中发展起来了,还不得反过头来嘲笑荆州世家是南蛮土鳖啊。

要知道,现在的荆州,其实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位置,而益州,是巴国和蜀国的位置。

楚国嘲笑巴国和蜀国是蛮夷,天下人都认可,可一旦益州土鳖跑去关中秦地,摇身一变成了关中人,反过头来嘲笑荆楚世家是南蛮,天下人也一样认可的好吧!!!

顺带一提,这个天下人,就是中原和河北等地的世家们。

反正吧,不乐意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庞统也担心,一旦放任益州世家进入关中,那么益州世家们的实力就会进一步的坐大。

刘备集团内部对世家的态度,庞统也是很清楚的,对世家,刘备集团一直是采用的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坚决不允许世家坐大的方式。

而益州世家本来困守益州,只要刘备继续这么严防死守下去,不给益州世家们机会,到最后益州世家们难免要向刘备低头,否则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

但一旦放开对益州世家的压制,甚至允许他们北上关中寻求发展……这帮益州世家们一旦逃离樊笼,他们还能跟以前那样听话么?!

真要搞出点什么幺蛾子来,对刘备集团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说到底,黄权的这个建议,虽然他自己觉得自己是公心大于私心,但其实黄权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建议,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益州世家们。

如果他没有提出要让益州世家们放出隐匿丁口换取北上关中的资格,说不定连刘备都要怀疑他黄权的用意了。

可如今嘛……刘备更加头疼了。

张溪和庞统对左冯翊的处置策略,虽然各有缺点,但终究还是可治一时。

黄权对左冯翊的处置策略,虽然可治根本,但余毒实在太大。

再加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身体一直不算太好,刘备总觉得自己的脑子一片混乱,不管怎么思考都觉得是一团浆糊,脑子嗡嗡响。

逼得刘备没办法,只能是慢慢的坐下来,冷静的想了好久……这时候的刘备,无比怀念,要是诸葛亮在自己身边,该有多好。

不管多麻烦,多复杂的事儿,诸葛亮都能给自己分析的井井有条,同时给出自己一个非常合理化的建议。

而一想到身在成都的诸葛亮,刘备突然又想到了一个深藏在自己心里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下定决定的事情。

也许……真的该这么做了。

一想到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精力状态,自己继承人的年龄和阅历……就小阿斗现在的水平,这么下去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刘备似乎突然下定了决定,正坐了起来。

而刘备突然的态度转变,也让张溪等三人正襟危坐……这三人都以为,刘备是对左冯翊军屯的事儿有了决断了。

可接下来,刘备说的话,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左冯翊之事,暂且不提,待来日祭祖之后,招汉中刘巴,法正,成都诸葛亮来长安议事,再做决断!”

这是……临时搁置了?!

嗯,倒也正常。

不管是采用谁的策略,其实都涉及到三州军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下来的,等诸葛亮,法正,刘巴等人一起来商议,倒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儿。

而之后,真正令人意外的事情出现了。

“朕还有一事,想听听三位卿家的意见。”

刘备这么一说,张溪,庞统,黄权,三人同时心里一咯噔。

怎么自家主公刚刚还说的好好的,突然开始用这么正式的语气说话了?!

不管如何,天子用正式的朝堂问对语气说话,张溪三人也不能随便应付啊,按照朝礼,恭请天子训示。

然后刘备就丢下一颗炸弹。

“朕欲效仿先汉,重设丞相一职,统领三省六部,总理政务……三位卿家,以为如何?!”

好嘛,这炸弹,直接把张溪三人也炸的,开始头脑迷糊了。

第693章 复设丞相

张溪在发懵,庞统眉头紧缩,黄权更是愕然抬头,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话题到底是怎么转的,怎么前一刻钟还在说左冯翊迁民军屯的事儿,这一刻钟就能转到“复设丞相”这种事儿上来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同样是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重大政治事件。

甚至比左冯翊的事儿影响更加深远。

左冯翊迁民军屯,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策略,一个涉及到地方政务和世家利益的事件而已。

它撑死了,不过是一个地方政策。

但“复设丞相”这件事,影响的可就不是一个地方。

这是国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会影响到整个季汉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政治事件。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