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页(1 / 1)

加入书签

('

张溪这时候眼圈也是红的。

张溪跟刘备的关系虽然没有张飞,诸葛亮那么铁,但十几年的相处下来,你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也是假的。

而且有一说一,刘备对张溪,是真的器重,也是真的敢用……这份知遇之恩,已经不简单的是打工仔对老板的感情了。

再加上上辈子的感情滤镜,如今刘备要死了,张溪说不伤心,那根本不可能。

唯一还能让张溪有所欣慰的地方在于——刘备是在长安城内托孤的,而不是在白帝城,这多少也算让刘备不至于太遗憾。

刘备可不知道张溪在想什么,同样对着张溪说道,“新野得遇元长,乃朕一生幸事。十余年来,元长助朕得益州,占荆襄,北伐贼寇,一举而下关中……元长,朕亏待你了!”

张溪本来眼睛红红的,鼻子酸酸的,但刘备这话一说,张溪都有点傻了。

“陛下……陛下何出此言?!”张溪傻傻的问道。

刘备却是笑笑,解释道,“昔日在荆州,元长尚未婚配,有人向朕进言,可将小女嫁与元长……朕当时犹豫了,岂不是亏待于元长?!”

张溪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懵逼。

万没想到,大汉天子托孤之际,居然说出这等旧事……这多少有点不着调啊。

再说了,这话要是传到我家媳妇耳朵里……您老是没啥事儿,我可就不好说了。

张溪那个傻眼,看的刘备顿时哈哈大笑,而这一笑,直接笑的现场托孤的悲戚氛围都减弱了不少。

张溪依然是一副傻样,不知道该作何应对,但随即,刘备突然的一阵咳嗽,打断了自己的哈哈大笑。

张溪见状,赶紧说道,“陛下还请保重龙体为要。”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说这句万金油了……现在张溪有点明白,为啥刚刚诸葛亮会说同样类似的话了。

实在是没啥好说的,但又不能不说,可不就只能说万金油话嘛。

刘备顿时又有点想笑,但咳嗽阻止了他这么做……好不容易一阵咳嗽停歇,刘备稍微恢复了一下心绪,重新积累出一些力气,这才说道,“元长怎的也跟丞相学……算了,适才戏言尔,元长不必当真。”

张溪可不敢再接茬了,只能是伏于地上,一言不发。

刘备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朕确实亏待于元长了。以元长历年南征北战之功,定鼎社稷之谋,如今官不过前将军,兵部尚书,确实有些委屈了。朕自登基以来,少有封赏爵禄之事,数年间,只有黄汉升,法孝直因功得封关内侯,翼德由新城亭侯转封西乡侯……今朕封元长为博陆侯,以彰元长之功,亦望元长勿负朕之所望。”

刘备话音一落,张溪还在懵逼中,诸葛亮就已经惊讶的抬头了。

博陆侯?!

再转头,看到张溪那个懵懂的样子……看来元长并不知道,这个博陆侯,到底意味着什么啊。

有一说一,这时候的诸葛亮,心里是有些五味杂陈的。

张溪确实不知道博陆侯的意义,刘备也没有点穿的意思,一切全靠张溪自己去想,又或者……有人告诉他。

总而言之,刘备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托孤仪式……嗯,还差一点。

刘备对三人交代完了托孤事宜后,让吴懿带着刘永,刘理两人入内觐见。

也不废话,让两个幼子搀扶起还跪在地上的诸葛亮,然后直接让两个幼子对着诸葛亮跪下。

这一跪,给诸葛亮唬得,忙不迭的想要搀扶起两位小王爷。

但刘备阻止了诸葛亮的动作,对着两个儿子说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再度跪拜于地,之前心里的那点五味杂陈的感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刘备赶紧再次让人搀扶起诸葛亮,然后严肃的盯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正式的对诸葛亮行大礼,坐实关系。

然后,刘备才抬头,看看张溪,吴懿,以及还趴在自己榻前的张飞,说道,“朕令嗣子以父事丞相。诸卿皆为见证,托孤之事,亦望诸卿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这下子,张溪,诸葛亮,吴懿三人全都跪倒在地,而张飞也是后退半步,跪倒于榻前,齐声说道,“臣等敢不效犬马之劳!”

说完这些,刘备挥手,让众人退下,自己依旧躺于床榻。

这之后,刘备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得反复不定,有时候病情好了还能下床行走,有时候则连续昏睡数日。

一直到章武五年六月初,刘备病重,连续十日昏迷不醒。

最终,于六月十七日,病逝于长安行宫。

第702章 疲蜀之计

刘备于章武五年病逝于长安,太子刘禅在成都登基,继承帝位,遵步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建兴。

消息传到洛阳,曹丕高兴的宣布罢朝三日,君民同乐……但好歹这次长记性了,没再跟自家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嗑药。

就算曹丕想,孙资,刘放这俩人也不敢了。

上次陪着曹丕喝酒嗑药,差点让曹丕嘎了,这两人也是后怕不已。

后来曹丕是身体恢复了,这俩可没讨到什么好,几乎是被曹魏群臣一起弹劾,直接斥责他们是佞臣……这回就算曹丕还想喝酒嗑药,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这两人。

谁也不乐意自己的身后名上,贴着一个“佞臣”的标签。

当然,这次曹丕也确实没想再给自己找罪受,因此只是罢朝三日,他连酒都没敢多喝。

恢复朝政后,曹丕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群臣,商议讨伐蜀贼的事宜。

如今刘备都死了,蜀贼必然群龙无首,不趁着这个时候出兵收复关中,还等什么?!

然后吧,曹丕就被浇了一头凉水。

老臣钟繇站出来,引经据典的宣称——“礼不伐丧”。

钟繇从《左传》开始,一直讲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重点阐述“礼不伐丧”的缘由。

咱们曹魏是受禅正统嘛,所作所为不能小家子气,一定要体现泱泱大国的气度。

如今蜀贼主君刘备病逝,我们不能趁人之危,应该遵守礼仪,甚至应该派出使节团,前往吊唁,这才能彰显大国风范。

当然,钟繇要只是这样不知变通的老古板,他也做不到两朝都受到曹魏重用。

其实钟繇也知道,史书记载上的“礼不伐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借口而已,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国主君刚死就遇到敌国进兵攻打,很容易会逼得国内贵族们暂时放弃内部矛盾,团结起来,先守住国家再说。

现在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蜀贼内部也不是一块铁板,内部的矛盾不少,尤其是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三派之间,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衡。

如今刘备亡故,刘禅今年不过二十岁,并没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来镇住朝中群臣,压制境内世家,这种情况下,各派别为了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自己就内斗起来的。

可一旦大魏出兵进攻关中,各派为了共同的利益,可能会暂时放弃彼此间的内斗,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大魏……这要是万一没打过的话,岂不是白白让刘禅借此建立起威望,甚至可能导致刘禅借用这次战争,清楚一些反对派,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好吧,就算刘禅这个才二十岁的小子没这个脑子,那么受到刘备托孤的诸葛亮,张溪,张飞三人呢?!他们难道是好惹的?!

因此吧,钟繇的“礼不伐丧”,其实也就是给曹丕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本意还是劝阻曹丕,不要立刻发动对蜀贼的进攻。

要打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人刘备刚死咱们就打……稍微等上几个月,等蜀贼内部矛盾激发出来了,内斗的不可收拾了,那时候咱们再出兵,可就比现在出兵要容易的多。

钟繇到底是当年在关中面对凉州马韩军阀,依然能镇守长安的牛人,这点上看的很清楚,说的也有理有据,曹丕听完都有些动摇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