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页(1 / 1)
('
这么多的胡人南下劫掠,那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凉州军团,受限于地方苦寒,耕地面积不足,丁口不多,常备郡兵不过是两万人左右,骑兵不过三千骑,面对十余万的胡人,能做到据城自守,跟胡人僵持不下,已经是相当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了。是,胡人嘛,二十余万之众是拖家带口的总人数,真正能战之兵撑死也就是五六万人左右,可问题是,那么乌泱泱的一大片人过来,气势上的感觉就不一样。而凉州各郡县也都建立的比较分散,不像关中这样能做好重点防御,对于北方的胡人,凉州各郡基本只能是各自为战,赵云和庞德能做到收拢人心不散,带领这些郡县主官一起对抗异族,已经算是能力出众,尽职尽责了。一想到这些情况,张溪作为一个领兵将领,自然也能明白如今西北边境的困难,立刻提出了建议。“丞相何不令马超引羌胡骑兵,前往凉州助战?!”诸葛亮却依然一脸愁苦的摇摇头,说道,“凉州白灾,秦州又岂能幸免!?马孟起虽羌人中威望甚高,然如今羌人不反已是马孟起之功也,安能再驱使羌人往凉州作战?!”“况且,此番凉州胡乱,马孟起族弟马岱,亦曾代兄上书,言道马孟起病重不能理事,请朝廷准许他代兄出征,领秦州郡兵前往凉州助战……朝廷焉能如此不近人情?!”前一个理由还说得过去,但后一个……“马超当真病了?!”张溪颇有些狐疑的问道。诸葛亮没好气的白了张溪一眼,然后才说道,“据姜长史所言,马孟起自秋日时便身体不适,入冬后便卧床不起,秦州刺史府上下一片戚色,当不有假。”张溪一听这话,又给诸葛亮把白眼给翻回去了!!!诸葛亮那白眼的意思吧,张溪明白,是诸葛亮嫌弃张溪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不相信朝廷重臣,一听说马超在这个节骨眼病重,立刻就怀疑马超是不是在装病,准备造反。可问题在于,你诸葛亮给出的解释,说的那么详细……你要不是也不相信马超病的那么巧,至于把情报工作做的那么细么?!说到底,你诸葛亮不也是怀疑马超病的太巧了么?!大家都不是啥厚道人,谁也别说谁。诸葛亮也是有点尴尬,赶紧把这个话题揭过去,说道,“朝廷已经下令,由马岱代兄出征,以秦州刺史的旗号,领秦州兵前往凉州助战。只是如此一来,雍州防务,还需元长多加费心了。”这话张溪明白,就是告诉张溪,至少在短期内,雍州是没有援兵的。张溪可没忘,在雍州大雪之前,武关和潼关魏军异动的事儿呢……如今是受到天气因素影响,魏军暂时偃旗息鼓,但一等到开春雪化,魏军随时可能入侵关中的。也就是说,张溪必须要靠手头的两万多雍州郡兵,一万戍边郡兵,以及一万北军精锐,总计四万人,防守整个关中地区。理论上讲,兵力不少了,但真正铺开到关中去,如今张溪就体会到了当初曹真和曹仁的困境了。看着兵力不少,一旦分开部署,这兵力就严重不够用了。一旦敌军大举入侵的话,关中处处都是漏洞,可以勉强防御以待援军,但无法彻底驱逐贼军,守护关中三辅。要想彻底守住关中三辅,防止敌军进犯,没有个十万常驻兵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可如今战乱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人口数量锐减,哪怕是曹魏掌控雍州期间,也做不到能在关中三辅常驻十万兵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诸葛亮这次来,除了帮着张溪处理雍州的经济事务外,最重要的,就是跟张溪商量雍州防务的问题。按照诸葛亮的推断,这次凉州胡王治元多的南下,背后少不了曹魏的影子,甚至荆州那边,东吴的突然异变,也跟曹魏脱不开干系。毕竟蒋济出使东吴的事儿,是大张旗鼓的,瞒不过大汉安插在东吴的细作的眼睛。凉州和秦州的兵,短期内是抽不出来支援雍州了,而益州兵也必须防备东吴异动,甚至诸葛亮已经派出了陈到率领一万北军精锐提前入驻了白帝城,一方面震慑东吴,另一方面也是让陈到做好随时支援荆州的准备。换句话说,如今的雍州,除了隔着一座秦岭的汉中还能有万余士卒的援兵外,其他地方,是真的抽调不出足够的援军出来。一旦曹魏真的两路大军分出武关和潼关,那雍州这边,还真的有点不太好办。第719章 雍州防务关于雍州防务的问题,张溪和诸葛亮一直讨论到深夜。说实话,在某种程度上,张溪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的。这点上,其实比诸葛亮预想的,要好的多。诸葛亮通过对当今局势的预判,认为曹魏不太可能在如今的局势条件下,突然的对关中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撑死了也最多是以骚扰为主。张溪虽然也是这么判断的,但在用兵上,张溪素来谨慎,因此张溪不仅做好了应对曹魏小规模骚扰的手段,同时也做好了曹魏大举入侵的准备。武关道方向,张溪之所以着急着建立邬堡,又把擅守的柳隐放到那里去,就是为了依托武关道出口的唯一性,提前建立阻击阵地,依托邬堡防御,跟曹魏的大军在武关道出口处硬刚,阻挡魏军进入右扶风。但这招吧,在武关道方向好使,在潼关这边,不太好弄。潼关虽然也是依山而建没错,地势也险要,但离开潼关十里地的地方,可就是一片广阔的左冯翊平原了。你要堵住潼关也不是不行,派出五万以上的兵马,常年驻扎在潼关前十里处,倒是可以堵住潼关……可问题在于,张溪真没有这么多的兵马来调用。历史上,攻潼关从来都是大军围攻的,从来没见过谁派小股部队就能堵住潼关,不让潼关将士出关野战的。因此,对左冯翊的防守,张溪不得不想后退出二十里地,划出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内只安排了一些士卒哨探以作警示,目的从来不是阻挡潼关魏军出战,而是示警。而对左冯翊的防守,张溪根据自己脑子里那些攻破潼关的战例,选择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式。在左冯翊地区设立缓冲区,同时把北军放置在防守线的两翼,等到魏军入侵后,放开缓冲区的防守,引诱曹军深入,等到曹军深入到远离潼关的位置时,让两翼北军迅速绕后合围,切断曹军退路。这样的话,如果曹军入侵的是小股部队,根本突围不出去,如果是大部队入侵的话,张溪可以边战边退,大不了放弃左冯翊地区,依托长安城坚守。只要魏军无法击破吴懿率领的一万北军,无法打通后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后路被断,粮草不济,最后也只能退兵。这就是张溪对关中整体的布防战略。诸葛亮对张溪的这个布防思路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临机应变方面,诸葛亮也不觉得张溪会比曹魏那边的曹真,王昶等辈要差。就一点,诸葛亮担心的就一点。“若魏贼以千余士卒为一队,兵分数路出潼关,元长如之奈何?!”这问题问的,张溪都有些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了。“若魏贼仅以千人为队,还敢分兵,只需教左冯翊各县就地坚守,溪再派北军来回接应便可……此等作战之法,又岂能威胁到左冯翊核心,乃至长安?!”张溪不解的问道。千人一队,哪怕兵分十路,总兵力也不过是一万人而已,就这点兵力,还想反攻关中?!而且千人队的规模,以左冯翊每县五百郡兵的配置,又是守城方……只要县令不是主动投降,就万万不存在短期内攻破的可能。再加上让吴懿领北军来回接应,可能魏军只能骚扰一番就撤兵,连个县城都攻不下,这样出兵的意义何在?!诸葛亮却摇摇头,说道,“若魏贼的目的,本就不是攻城,而是袭扰呢?!元长莫要忘了,关中丁口不足,若耕地再荒芜了,不知何时方能恢复到昔日繁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