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页(1 / 1)
('
张溪顿时大喜……可算是堵住了。接下来张溪要做的事情,就是绕过豲道,往豲道以西运动,汇合庞德所部骑兵,彻底堵住狄道就好。剩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给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大军。但……变故还是发生了。当张溪领兵,绕开豲道县继续西进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批羌人,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批人,不是来阻挡张溪的,相反,他们是来向张溪投降的。张溪那叫一个纳闷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了?!这也不对啊,如果是发现了自己的行踪和目的,这两支羌人部落,为什么会说是来投降的呢?!张溪搞不懂,但不管如何,羌人就在眼前,一问便知真假。然后吧,张溪就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批羌人,其实是两个中型部落的联合,带来的人数也不多,两个部落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余壮丁,三千余妇孺。这些人其实也不是发现了张溪的行军路线,特意来投降的。他们是在羌人内斗中,被其他的部落势力排挤攻击,无奈之下,为了保存部族,不得不出城寻找其他落脚之处,搜刮粮食好返回草原。结果一头就撞上了张溪的大军。两个部落首领看到汉军就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顿时大惊失色,再一看对面乌泱泱数千人的规模,立刻明白,自己肯定打不过,估计也逃不了。这俩部落首领的脑子还行,来回一琢磨……要是回去报信,自己这些部众指不定还会不会被人再次当垫脚石用,哪怕活着回到草原,估计也剩不下几个人了。倒不如直接向汉军投降算了。反正这次叛乱也不是他们挑起来的,他们最多算从犯。而且冬天已经渡过了,向汉人投降换取宽恕,说不得还有重返草原的机会。对于羌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国家概念,一向是谁强听谁的,这会儿选择投降,当带路党,那是一点负担都没有。因此,两人选择了当面投降,并且告诉了张溪太多南安郡内羌人的情报。而张溪呢,在得知了南安郡内羌人内讧不合的情报后,也是沉思了很久,找来马岱,两个人合计了一下。二人商量下来,都觉得,这帮羌人不太像是在说假话,情报应该是可信的。既然如此,张溪下令,召回庞德所部三千骑兵,全军转向,兵发豲道县。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利用,等到羌人在外部压力下重新团结起来,可就麻烦了!!!第754章 轻松获胜有时候吧,机会摆在面前,不抓住是要遭天谴的。尤其是面对羌人这样的异族作战,真的不能想的太多。如果现在豲道县内的军队是魏军,领兵的还是郭淮这样的名将,那张溪必然会选择小心谨慎,担心这两个投诚部落是郭淮放出来的诱饵。但羌人……真不是张溪小瞧了羌人,他们真的没有这个脑子。但凡有脑子,他们就不会在冀县城下败的那么快,也不会被庞德的三千骑兵,在西县城下被吓的四散奔逃了。因此,张溪和马岱一致认为,羌人彼此猜忌防备,乃至互相内讧是真的,这种机会要是不把握住,那就太对不起天赐战机了。托了两个投诚部落首领的福,张溪如今已经知道了羌人的具体兵力部署。羌人确实因为矛盾激化而彼此猜忌,哪怕是羌人五部,也没有集中到一起,而是分散在了南安郡各县。豲道县内驻扎的,是羌人五部中的最大的两个部落,羌兵壮丁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妇孺三万余人,其中骑兵有五千人的规模,是目前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本来吧,张溪选择进兵狄道,在狄道口堵人,也算是无奈之举。狄道位于豲道县以西五十里处,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考虑,进攻豲道县,可比堵狄道来的有价值的多。但问题是,根据张溪战前获得的情报,羌人五部聚集在豲道县过冬……即使再怎么低估羌人可作战人数,豲道县也应该有四五万可战之兵,七八万妇孺老幼,加起来有十万人以上。攻城难度太大了。即使羌人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但如果他们一心要跑……十万羌人啊,就靠张溪手头的那点人,能堵住多少人?!不得已,张溪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扎兵狄道堵人。但现在,投降的羌人首领告诉张溪,豲道县加上妇孺,也只有不到五万羌人,而自己有一万多步骑联军。以羌人的作战风格,他们必然不可能据城死守,等待援军……如今羌人都在猜忌内讧,豲道县的羌人有没有援军都不一定呢。因此吧,张溪在心里划拉了一下,觉得以自己手头的军队,进攻豲道县,如果能打一个出其不意,也不是没有可能突袭占据豲道县。而一旦张溪占据了豲道县,在其他各县盘踞的羌人想要退回草原,除非是跟西县城下那样丢下牛羊,妇孺,辎重的四散溃逃,否则根本不可能绕过豲道县,退往狄道。战机已经出现了,张溪自然不能放过,一路急行军,争取抢在豲道县的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动攻城。虽然因为是急行军,不太可能制造大型攻城器械,但问题是羌人也不擅长守城啊,就钩梯一项,羌人也没啥应对经验。为了抢时间,张溪必须选择风险比较大的攻城方略。但……张溪也没想到,事情能进展的那么顺利。当张溪领兵突然出现在豲道城下的时候,豲道城内的羌人才刚刚反应过来,将将来得及关闭城门,城墙上站满了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好的羌人士兵。而当张溪休整一夜,准备第二天攻城的时候……当天夜里,豲道县城内,却突然传出了喊杀声,闹的张溪三人全都觉得莫名其妙。而更加让张溪三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第二天一早,豲道县城门居然就这么打开了。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将军,绑着另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俘虏,带着一脸谄媚的笑容,出城向张溪请降。真的,张溪都郁闷了……这叫什么事儿?!出于谨慎起见,张溪让马岱进城先控制城防,确认不是“请君入瓮”之计后,张溪才和庞德一起,在那个一脸谄媚的羌人首领的陪同下,领军进城。然后吧,才算是真正的搞清楚了这场稀里糊涂的攻城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说,张溪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羌人内部互相猜忌,已经发展到羌人五部之间都开始互相不信任,都以为对方想要借机针对自己,吞并自己部落的地步。而当张溪突然出现在豲道县城外,同时还带着两个明显是羌人的部落首领,这一切,让驻扎在豲道县的羌人两部,猜忌到达了顶点。羌人五部其实都想过,这个冬天过去后,该怎么向大汉朝廷服软,在尽可能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摆脱这次反叛的影响。按照羌人的“传统”,打的过的时候自然不用说,一旦打不过了,选择投降大汉朝廷,换取自己部族生存的机会,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因此,羌人五部虽然表面上保持着一致,但实际上,每个部落首领都想过,是不是找个机会,把挑起叛乱的罪责归咎到他人身上,自己在关键时刻来一个“拨乱反正”。都怀着这样的心思,再加上利益分配不均,到了这个时间点,羌人五部之间的信任,已经是非常脆弱的了。而这个时候,张溪领兵出现在了豲道县城外,还带着两个羌人中小部落的首领,这让驻守在豲道的羌人二部首领都认为,这是对方故意放出去,联络汉人的使者,准备出卖自己部落,以换取汉人的谅解。这样汉人才有可能悄无声息的靠近豲道,才能突然的出现在城外。在本来就彼此猜忌的情况下,羌人两部的首领根本没有任何沟通,各怀鬼胎,都想着先下手为强,干掉对方,投降汉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