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页(1 / 1)

加入书签

('

在保证了粮草补给线安全后,完全可以跟蜀贼围绕长安打消耗战。

一旦打起消耗战,曹真相信,蜀贼是绝对耗不过大魏的。

这,就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曹真针对左冯翊这一路军马,做出的战略安排。

第773章 王朗用计

战略这个东西,终究是一个偏向于大框架的作战方略,实际在作战过程中,还是需要主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战术安排。

因此,曹真如今的做法,倒也不算是偏离大战略的方向,不过是在寻求一种让己方利益最大化的做法而已。

对此,王朗倒是没有什么异议。

但……总这么按兵不动,也不是个事儿啊。

“依二位将军所言,那张溪颇善临阵机变,我等如此按兵不动,岂不是令人起疑?!”王朗微微皱眉,反问曹真和王昶。

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是曹真和王昶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作为进攻的发起方,战争开始初期势如破竹,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表现出进攻乏力,只能屯兵固守……这也太违背军事常识了。

在临晋短时间停留休整,还说得过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停留休整的时间越长,越会引起敌军的怀疑。

这要是郭淮在右扶风的作战遇到什么困难,不能及时发动,又或者突袭遇到了一时的阻碍,让张溪那个混蛋收到了消息……以那混蛋的谨慎作风,分分钟会收缩防守,甚至撤回长安去。

这就不是曹真愿意看到的情况了。

因此,曹真和王昶如今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该如何让张溪相信,他们驻守在临晋,是有正当的理由,是符合军事常识的。

甚至于,能引诱张溪主动来进攻临晋,那就再好不过了。

可这个问题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就张溪那个小狐狸……反正曹真已经是想了很久了,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来做到这点。

至于王昶……他也是刚刚才知道整个北伐的大概战略安排,让他短时间内想出曹真想了快一个月都想不明白的办法,着实有些难为他了。

而王朗嘛……王朗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懂军事,因此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反正他也想不明白。

不过嘛,王朗倒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

“大将军,老夫倒有一策……只是颇为凶险。”王朗想了一下,还是对曹真建议道,“何不令细作传言,大将军此次出兵西征,未奉君命……”

军事上的办法,王朗是想不出来的,但政治上的办法,王朗倒是能想出一个来。

那就是让军中细作往外传谣言,说曹真出兵是没有经过曹叡许可的,如今屯兵临晋不进军,是因为大魏朝廷内部出了问题,这次西征可能要就此作废。

一来,这个谣言传到蜀贼军中,可以瓦解蜀贼的戒心,让蜀贼认为魏军不日即将撤退,自然不会轻易收缩兵力,回防长安。

二来,也能解释为什么魏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一个月,却在临晋和大荔一线停留了近十天的时间按兵不动。

这在王朗想来,完全可以达成曹真的所有需要。

可问题是,曹真真不敢用!!!

因为这个谣言,它就不是一个谣言!!!

曹真无诏命擅自出兵这件事,是真的,而曹真在临晋县停留,也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等王朗到来,等天子曹叡对自己的处置结果,甚至曹真也确实做好了这次西征反攻关中仓促收场的准备。

这件事,虽然在军中并没有人敢议论,但只要稍微聪明一点的底层校尉,多少都能猜到一点大概。

如果用了王朗之计,从自家军中传出这样的谣言,那没等传到蜀贼的耳朵里,自家军心就该不稳了。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张溪选择按兵不动,坐观成败还好……要是那个张元长突然领兵进攻大荔和临晋,那就不是能不能拖住张溪所率蜀贼的问题了,是自己会不会经历一场大败的问题了。

出兵的合法性都没有了,士兵和底层校尉们,谁会为了一个潜在的“反贼”效命,还在这关中大地上跟敌人拼命?!

这可是一场打输了必死,打赢了也未必有功的战斗啊,谁还能有这个作战意志?!

这个王景兴,到底不懂军事……哪有你这么坑队友的?!

曹真自然是直接反对,并且怕王朗不明白其中情况,专门还解释了其中缘由。

可王朗这次,真不是那么的白痴,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计策,自然有他收尾的办法。

“大将军却是多虑了!”王朗呵呵一笑,说道,“老夫乃天子钦命特使,有天子诏书为证,老夫所言便是天子诏命……有老夫在此,大将军何须顾虑军心不稳?!”

曹真很快就反应过了。

对哈,他王景兴就是天子特使!!!

曹真是不是“逆贼”,是不是擅自出兵,天子是不是要召回西征军,完全是他王景兴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

传出流言,确实是有可能导致自家一些底层士卒们产生军心动摇,但这反而也显得这个流言更加可信。

而蜀贼一旦真的来攻,王朗只需要站出来,宣读一下天子的诏书,证明自己是奉天子之命监军的身份,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军心不稳。

至于蜀贼方面……蜀贼都已经攻过来了,自然不可能再这么缩回去,否则军心动荡的军队,就该是蜀贼了。

这么一想的话,王朗的这个主意,看上去还是挺不错的。

曹真琢磨了一宿,觉得这事儿也许真的可行,正准备隔天找心腹之人在军中散步这个谣言,引发军中的蜀贼细作往外传递消息……但事情突然又有了变化。

驻守在大荔县的西征军将领戴陵传回消息,说是重泉县蜀贼突然出兵,由先锋大将魏延亲自领兵一万,朝着大荔县方向前进。

戴陵飞马传信,回报曹真。

这倒不是戴陵要求援的意思。

戴陵驻守大荔县,守军也有足足一万人,来进攻的魏延也不过是领兵一万人,双方兵力对等。

即使是野战,戴陵都不至于一听说魏延来攻就求援,更别说守城了。

是的,这些年,随着蜀贼北伐声势浩大,蜀贼军中的将领们,各个都名声倍增,尤其是魏延和张溪,已经被好事者认为是蜀军的西北双壁,风头甚至在老牌名将赵云之上。

但戴陵也是行伍出生,十几年征战,一点点慢慢爬到现在的位置上的,对自己的能力也相当的自信,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还不至于未战先怯。

更何况如今他是守城方……蜀贼要是全军来袭,那戴陵可能会考虑到兵力差距和作战目的求援,但现在嘛,不过是常规的军情通报而已。

可这个军情,放在了曹真的面前,曹真真有心让戴陵领兵撤退了。

根本不需要冒着自家军心动摇的风险散布谣言了,那个张元长主动攻过来了。

这个时候主动后撤,蜀贼急于收复左冯翊,说不定就一路追击,那自己拖住蜀贼,并且拉长对方补给线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天下还能有这样的好事?!!!

曹真乐的,差点就直接下了这么一个没脑子的军令,让戴陵退兵回临晋,跟大军主力汇合。

曹真的脑子是乐糊涂了,但好在王昶的脑子还很清醒。

王昶一见曹真要下这么一个脑残的命令,赶紧出言劝说道,“大将军不可,需防此乃蜀贼试探之计。”

领兵的人,是魏延,又不是张溪,而进攻大荔县的兵力也不过是一万人,不是三万人。

这要是一打就退,换成你是那个张元长,你能信?!

曹真闻言,脑子激灵一下,顿时也清醒了。

刚刚只是一时被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好消息给乐懵了一下,经过王昶稍微一提醒,曹真终于明白过来,自己下的这个命令,到底有多么的脑残。

一万人守城,面对敌人一万人的进攻,打都不打的就撤退……你要是没诈就有鬼了。

万幸这个命令没有下下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