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问题是,既然不能撤,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

王昶的建议是——迎上去。

后续怎么打,怎么守,怎么安排佯装后撤,这都可以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但现在,必须应战。

打都不打一下就撤,实在是太假了。

曹真一想,也对,不管后续怎么用计,姿态都不摆一下,怎么能骗那个张元长持续在左冯翊呆着?!

而王朗对此,也没有任何的意见。

一方面,王朗也觉得直接后撤有些太违反军事常识了,连他这个不擅长军事的人看着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嘛……

“大将军只管进军,待来日,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那张溪……”

嗯,老头子又开始献计了。

第774章 汉军军议

时间稍微调拨一下,回到三天前。

重泉县内,张溪领兵到此,已经有五天的时间了。

当张溪领兵刚刚抵达重泉的那会儿,得知魏军在临晋,大荔一线屯兵不动,分析可能是魏军的粮草补给出现问题的时候,魏延就已经提出过,由自己领兵一万,进攻大荔县,试探一二。

这事儿,当时被张溪出于谨慎的原因,给否决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依然在大荔和临晋一线按兵不动,没有任何西进的意思……魏延是一天比一天不满,一天比一天焦躁。

甚至于在军议时,魏延直接口出怨言。

“如此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徒耗钱粮,坐视敌军休养完成补给,错失战机……何用也!!!”

真的,说真心的,如果这场军议就张溪和魏延两个人,张溪早就一句“魏老匹夫”的怼过去了。

但可惜,这次的军议,不仅仅只有两个人。

不仅有张溪和魏延,在场参与军议的人,还有张翼,郝昭,胡奋,向宠四人,多少得给双方都留点面子。

再一个,如今的张溪和魏延,一个已经四十了,一个已经四十八了,也都是身居高位的人了,不可能再像十年前那样,一口一个“胆小如鼠”,一口一个“魏老匹夫”的互骂了。

所以吧,魏延虽然口出怨言,但到底保留了对张溪的人身攻击,而张溪自然不能再次回怼过去。

但魏延的说法,张溪还是需要压制回去的。

“魏军势大却按兵不动,我军势弱却要主动出击……魏将军,自古以来,军中可有如此用兵之法?!”

张溪冷着脸,立刻反问了回去。

反正气氛实在说不上多好。

这种气氛吧,顿时让郝昭,胡奋,向宠三人,觉得有些如坐针毡。

我军本来就势弱,兵力不足,能不能挡住魏军尚未可知……如今要是军中两位将军不合,引起内讧,这可如何是好?!

这个仗,接下来还怎么打?!

有心想劝两句吧,但三人对两位主将的性格脾气都不算太熟悉,毕竟相处的时间太短了,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有效的去插入这个对话氛围。

可不劝吧,军中不合,本身就是大忌。

也就是张翼,有点无奈的摇头……这俩又开始了。

当年先帝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张翼跟着张溪和魏延一起作为先锋军征战过,总还是了解这两位之间的相处风格……跟那个时候比起来,如今的这两位,相处的氛围已经算是“温和”多了。

当年两个人几乎指着鼻子对骂,也没有影响到整个北伐的进军,相反,两人甚至可以说是配合默契。

如今这点小口角,真的连争吵都算不上。

但问题是……一个是镇西大将军,一个是雍州刺史,前将军,都是军中排名前五的名将了,能不能别这么让属下看笑话?!

再一个……魏军动向虽然奇怪,但打都不打一下,试都不试一下的就选择固守,张翼也觉得张溪有点太保守了。

是的,这次张翼,是站在魏延这一边的。

其他三个人不敢劝,而如果由着这两位继续这么拌嘴,对战事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张翼觉得,自己需要站出来了。

一方面劝一劝两人,别这么丢人现眼的。

另一方面,张溪召开这次军议的目的,本身也是集思广益,那么张翼自然也需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此,张翼主动出列,先对张溪拱手,说道,“刺史请息怒,刺史所虑者,我等皆知,只是……属下以为,魏将军所言,也未必无理。”

剩下三人一看张翼主动出列趟混水,已经是很惊讶了,一听张翼的话,那是更惊讶了。

军中主帅的决策,你张伯恭都敢质疑?!还是在主帅和副帅争吵的情况下,站在副帅一边?!

不是都说你张伯恭是主帅一手提拔起来的么,怎么的,还能这样直接横跳的?!

而接下里两位位高权重的将军的反应,更是让三个不太熟悉情况的将军们,目瞪口呆。

受到了支持的魏延,转头一看站出来支持他的人是张翼,居然没有给张翼任何好脸,直接冷哼一声,都不看人了。

而受到反对的张溪一看说话的是张翼,居然一点不满都没有,反而微笑的询问,“哦,伯恭有何良策,可速速道来。”

这反应……反了吧?!

三位将军目瞪口呆,但张翼已经习惯了,看都没看魏延一眼,直接对张溪说道,“属下以为,魏军屯兵不进,确实可疑,然如今细作情报传来,魏军也不似有缺粮之厄……那屯兵理由何在?!”

嗯,这个问题,其实张溪也一直在思考。

刚来的那会儿,张溪分析认为,魏军屯兵不进是因为粮草问题,但这么长时间了,一些安插在曹魏军中的细作总有机会传出一些情报出来。

魏军确实有些缺粮,但还不至于到必须停下来,原地等待补给的地步。

作为进攻方,总是按兵不动,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也是张溪一直不肯进兵的原因……张溪总有些忧虑,在没有找到魏军按兵不动的真实原因之前,他不敢冒着损兵折将的风险,贸然进攻。

但总这么犹豫,也不是个事儿……因此张溪示意张翼,继续往下说。

张翼心领神会,继续说道,“我等在此固守,固然稳妥,然若魏军真有阴谋……以重泉之于临晋,却也有些过于遥远,魏军若有异动,我等未必能一时之间掌握实情。况且,若敌军之意,本就是要牵制我军于此,敌军再分兵偷袭他处,我军一时不备,恐一时难以应对。”

“故此,属下愚见,倒不如分兵于魏将军,主动出击,观敌反应,属下愿率兵为援,以作周全……刺史依然坐镇重泉,待敌军反应后,再做决断。”

张翼一边说,张溪一边点头,认真思考……就魏延,继续横眉瞪眼,嘴里嘀咕着什么。

大概意思,其实大家都能听到,但谁也不当回事。

无非就是抱怨这些话他早就说过了,某个人就是不听而已。

但,实话实说啊,就魏延的说话的方式,就算意思跟张翼所说的是一样的,可说出来的话,那是谁听谁都觉得不能接受。

比如说主动出击,试探反应这事儿,魏延确实说过,但魏延当时的原话可是这样的。

“汝若担心有失,某家自领兵去,成,则是某家之功,败,某家亦会一力承担,汝自行其事便可,毋需汝为某家操心!!!”

听听这话,谁能接受……就差明说“你要是胆小,那我去趟雷”了。

再加上当时张溪才刚刚领兵到达重泉,士卒急行军后还没有休整好,本来就是该稳重一些的时候……你魏延这么说,就算你说的话有道理,谁能听你的。

更别说张溪本身的性格也有点问题,用兵确实太过于谨慎了。

但如今嘛……来重泉都四五天了,对面的曹真就跟瞎子一样,好像没看到自己领兵到来一样,依然呆在临晋一动不动。

这么反常的应对,张溪也确实有些怀疑了。

这几天,张溪也在想,是什么让曹真这样的统帅,宁可冒着风险放弃战略主动,一直在一个地方按兵不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