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页(1 / 1)
('
有时候孙权也不得不感慨一句,这几十年,大吴的人才虽然辈出,但同样,人才凋零的速度也太快了……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的问题,东吴的武将们,寿命大多不长,很少有能活过四十岁的。前两年凭借着平定山越的功绩声名鹊起的贺齐,还没等孙权好好重用呢,就在去年病逝了……享年只有三十七岁。至于早年的那些帮着孙氏打天下,稳定江东政权的淮泗集团将领们,如今也都相继凋零,只剩下周瑜和韩当两个人在撑场面了。韩当就不必说了,年纪太大了,孙权都舍不得再让这个老将军上战场,毕竟那是跟随他老爹多年的长辈了。而且实话实说,韩当作为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还行,统兵作战的能力,真的不是他的专长。至于周瑜……周瑜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作为淮泗集团最后的一根顶梁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现在孙权也是秉着能用一时用一时的态度在对待周瑜,也做好了周瑜可能随时病故的准备了。而孙权倚靠的另一支力量,宗室将领们的凋零,是最让孙权心疼的。孙氏一族,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家族,好不容易出点人才,全都个个短命。从早年跟随孙坚,孙策打天下的孙静,孙贲,到孙权寄予厚望的孙瑜,孙桓,孙皎,全都不长命。孙静年过五十就过世了,孙贲更是被小人所害,孙瑜,孙桓,孙皎过世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个人是超过四十岁的……如今就剩下孙韶和孙盛撑场面了。大量的淮泗集团将领和宗室将领的凋零,让孙权不得不跟江东世家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开始重用一些江东世家出身的人才……陆逊,朱桓,朱然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方面,孙权是为了保证自己政权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如今无人可用的局面,另一方面……朱桓,朱然,陆逊三人,确实能力出众。尤其是陆逊,让孙权隐约看到了早年周瑜的影子。当初只是为了安抚拉拢江东世家,孙权玩了一手制衡,把自己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如今却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陆逊,让孙权收获了继周瑜之后,又一个统帅型的人才。因此,这次孙权正式任命陆逊为淮南战役的总指挥,也有提拔重用陆逊的意思在里面。孙权相信陆逊的能力,也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看人的眼光。陆逊很感谢孙权的信任,但……说到底,这是陆逊第一次掌握这么大的兵权,他的心里,依然还是有些不安的。陆逊刚出仕的时候,其实只是在孙权跟前帮着出出主意,而后有机会领兵出征了,也不过是担任一路军队的指挥将领。经过了快十年的军伍历练,陆逊现在总算是坐到了青徐总督的位置,但青徐之地,陆逊也不过是需要镇守下邳而已,琅琊郡,东海郡和青州的北海郡都有其他人在镇守,名义上都得听从陆逊的调度,但在青徐的复杂环境下,最多也就算是互相协同作战而已。现在让陆逊突然掌控近十万大军,对汝南发动一场战役……陆逊初掌大权,终归内心有些不稳的。倒不是陆逊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他只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希望至尊交给自己的第一个重任,在自己的手上出现什么差池。因此,本来应该秘密前往淮南,做战前准备的陆逊,在途径庐江的时候,稍微拐了一个弯,前往江夏的夏口,秘密见了一次周瑜。陆逊想要从周瑜这里,寻求到一些战略和用兵上的帮助。可周瑜一听说陆逊的来意,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了。一方面,周瑜是认为陆逊有些谦逊的过头了,有点过于对得起他改的这个名字了。这么多年了,你陆逊是什么能力,周瑜早就看在眼里了,而且以周瑜的性格,如果陆逊真的不适合出任这次作战的总指挥,别说让周瑜推荐,就是孙权要强行任命,周瑜都会坚决的怼回去。既然自己亲自向孙权推荐了陆逊,那就代表周瑜对陆逊的能力是认可的。另一方面,周瑜也有些感叹。早年间的江东群臣,真的是人才辈出,各有千秋。鲁肃身为一个文臣,让他在巴丘统兵代替自己的位置,鲁肃二话不说就上了,而且干的相当的出色,军中无一人不服。即使是战略眼光在周瑜看来过于保守的吕蒙,当孙权要用他的时候,他也站了出来,初次领兵就在荆南打出了漂亮一仗,逼出了一个湘水划界。至于偷袭江陵之战,本身就有冒险的因素在里面,吕蒙没有成功也说的过去,虽然在作战过程中有些犹豫,但最终也没有给东吴造成太大的损失,最后安然撤兵了。怎么如今到了这个陆逊的手里,居然还会出现这种内心不稳的状态……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统帅该有的样子。周瑜很无语,但又没办法。东吴这些年的人才凋零,周瑜也是看在眼里的,可对于这种天命的事情,周瑜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自己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天佑了。如今的东吴,不缺将才,但除了自己,陆逊已经是最好的帅才了,也是最合适在自己之后,扛起东吴军方大旗的人物了,因此周瑜虽然觉得陆逊太过于谦逊,但该说的,他还是要说。陆逊的战略,其实没啥好说的,已经在殿前密议过了,如果有问题,当时周瑜就会提出来。至于整个战役的进程,需要陆逊这个主帅自己去把控,这不是周瑜能预判的。所以,说到底,还是陆逊的心理问题,这需要周瑜进行疏导一下。“伯言之才,老夫素来钦佩。然此番统兵,伯言所虑者,不在战,而在己也。”周瑜没有任何客气的,指出了陆逊现在最大的问题。“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伯言皆明之,老夫不做赘述。”周瑜继续说道,“老夫只与伯言一论:《孙子兵法》有云,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前面的话,都是废话,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六个字。或者准确点说,是“静以幽”三个字。从表面上看,周瑜是在告诫陆逊,用兵行事,必须冷静思考,深谋远虑,但实际上,配合前面周瑜说陆逊已经深知“为将五德”,事情就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了。为将五德中,第一个要求就是“智”,本身也有冷静思考,深谋远虑的含义在里面,周瑜这么一说,反而显得有些前后矛盾了。但陆逊到底是陆逊,他听出了周瑜话里真正的含义。周瑜的意思是,论用兵技巧和为帅素质,你陆逊什么都不缺,也有十年的从军经验了,按理来说,统帅大军作战,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但如今,你跑到我这边来问计,根本不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态发生了问题。任何人,在独当一面的时候,都会有些患得患失,这很正常。但是,作为一名将军,你必须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这些事情,这样你才能做到冷静思考,深谋远虑,才能真正实现“为将五德”中的“智”,才能做到“静以幽”。这话,周瑜只能这么说。毕竟,作为一个将军,即使只是统领一支小规模军队的普通将军,如果连这点自我调整的能力都没有,面对责任患得患失的话,那他凭什么让手下的士卒相信他,跟着他一起拼命?!更别说是统帅近十万大军作战的帅才了。如今的陆逊,其实是犯了一个最最基础的错误,是一个普通将领都不应该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太低级了,低级到周瑜如果直说出来,基本就等于是否定了陆逊作为一个将军的资格。周瑜可没有那么低情商,而陆逊需要的,也不是周瑜直言相告。点拨一下,陆逊自然就明白了。之后嘛,事情就简单了。陆逊一脸羞愧的对着周瑜郑重的行了大礼,然后也不耽误任何时间,告辞离开夏口,转道前往庐江,做战前准备。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