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页(1 / 1)
('
因此,曹休认为,自己只要出兵,占据当涂县,是必然的。而到了那个时候,曹休掌握了东进寿春的跳板,接下来完全可以以我为主,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肃清寿春的外围防线,最后再选择进攻寿春。只要稳扎稳打,以当涂县作为前进跳板,攻取寿春,并不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再退一步讲,曹休只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汝南到当涂县的这条通路安全,那么即使东吴有诈,曹休也可以随时退回汝南去,保证主力不失。从理论上看,曹休的这一套进攻寿春的计划,并不存在特别大的漏洞。现在曹休要执行这一个战略计划,有两个问题需要贾逵帮忙解决。第一个,是兵力不足的问题。当然,曹休也没有异想天开的希望贾逵率领彭城守军南下,配合他一起进攻汝南……那彭城还要不要了?!曹休只是希望贾逵能在自己发动进攻之前,屯兵在彭城和下邳的交界处,摆出一副要反攻下邳郡的架势,吸引下邳的陆逊和徐盛的注意力。等到曹休真的出兵当涂县的时候,让下邳郡的东吴士卒不敢分兵支援汝南,牵制住下邳郡的兵力既可。第二个问题,是粮草不足的问题。这方面,曹休希望贾逵能以兖州刺史的身份下令,让兖州各郡运送一批粮草进入汝南,帮助自己解决后勤的问题。这就是曹休对贾逵的要求。甚至为了让贾逵答应自己的要求,曹休还在信中明确表示,这次进攻寿春,如果成功了,他会上表天子,表奏贾逵为第一功臣。如果失败了,那所有的罪责都有他来承担,兖州各郡的粮草是他强征的,贾逵屯兵边境,是他强迫的。简而言之一句话,成功了,你功劳最大,失败了,锅我背!!!站在曹休的立场上,看待他和贾逵的矛盾,始终是源于上两次作战,谁让谁背黑锅的问题……这次曹休主动站出来背锅,在曹休看来,已经是对贾逵最大的善意了。但站在贾逵的立场上,这就不是谁背锅的问题,而是这么做,能不能给大魏争取到最大利益的问题。所以,曹休的保证,其实贾逵根本不在意,他真正在意的,是跟蒋济商量一下,曹休这么干,到底合适不合适!擅开边衅,导致大魏两线作战,这样做,真的值得么?!这是贾逵一直拿不定主意的真正原因。从最好的结果看,如果曹休真的攻下了寿春,那这个边衅开了也就开了。只要能切断青徐和江东之间的联系,就等于是一举夺回了青徐二州和淮南地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战略。可问题是,如果攻不下寿春,甚至导致东吴反攻汝南……这要是曹休战败,给了东吴攻入中原腹地的机会,那问题可就大了。因此,贾逵和蒋济两人,主要是对这方面,进行了一番讨论。而关于这一点,让两人多少有心欣慰的是,曹休总算有点进步,也考虑到了这方面。曹休的应对方案有两个。第一个,是曹休在进兵寿春的过程中,尽量稳扎稳打,在占据当涂县后,先扫清寿春外围各县的防御,然后再进攻寿春。慢是慢了点,但总体来说用兵比较稳健,只要保证好后路的安全,理论上东吴是没有机会可以发动反攻的,能守住寿春就已经是成功了。第二个,是在曹休出征后,他会拜托许昌的王凌帮忙协防汝南,如果自己再次不幸中计,被东吴切断了后路,许昌的王凌就会领兵进入汝南,接应自己退兵,断然不会重复上次被周瑜围着猛揍的下场了。说真的,曹休能想到这些,已经足够让贾逵和蒋济两人欣慰了……这个匹夫,倒也不是毫无长进。但,光考虑这些可不够的。既然要主动出兵进攻寿春了,肯定不能只考虑后路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进攻能不能成功的问题。这要是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却没有任何收获……这样的战争,打了有什么意义?!那么,曹休有没有可能,能打下寿春呢?!这个问题,蒋济和贾逵两个人商量了很久,发现吧……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曹休手里有汝南兵三万,从许昌借兵一万……甚至贾逵还有意让陈留的高堂隆领兵两万助阵,这样的话,总兵力在六万左右了。而东吴方面在淮南的布防,总兵力也在六万左右。表面上看,双方兵力差不多,东吴还有地利和城防优势,曹休根本打不下来。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东吴虽然在淮南地区布置了六万人,但并不是聚集砸寿春城的。这六万人里,包括了下邳南部的徐盛军一万人,驻守寿春的守军三万人,驻守丹阳郡的守军两万人。一旦贾逵做出要反攻下邳的架势,那么徐盛的那一万人必然不敢轻动,他必须随时要支援下邳的陆逊……这一万人就被牵制住了。而丹阳郡的两万人,虽然可以去救援寿春,但这一来一回的总需要时间,只要曹休能做到进兵足够迅速,抢先肃清寿春的外围防线,那么就可以对丹阳郡方向派出部队阻截东吴援军的到来,拖延时间。最终,曹休需要面对的,就是驻扎在寿春,以及寿春外围的总计三万士卒而已。如果周鲂是真心投降,他不仅会提供当涂县这么一个战略要地作为进攻寿春的跳板,还会额外的削减东吴在寿春的防守兵力五千余人……那么曹休需要面对的,就是两万五千东吴守军了。而一旦曹休真的能快速肃清寿春外围方向,那么寿春城内的防守兵力,可能只有一万五千到两万人而已。这一仗……其实是可以打的!!!第798章 陆逊的心态荆州江夏夏口,东吴水军驻地。东吴上将军,大都督周瑜,正在自己的军帐内,跟一个男人私下会面。这个男人也不是别人,是东吴的青徐都督,大将军陆逊。再次强调一下,东吴的官制吧,跟汉魏两国都不一样……陆逊这个大将军并不是全国最高武将,他的头上,还有一个上将军。就……挺奇葩的。而作为青徐都督,陆逊本来不应该出现在夏口。半个月前,孙权密招陆逊南下参与决策会议,最终敲定了在淮南发动一场战役,试图用老办法引诱曹休深入,进而攻取汝南的计划。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在周瑜的推荐,孙权的默许下,由青徐都督陆逊担任前线总指挥。理由很简单,孙权实在找不出另一个有能力统领近十万大军作战的优秀统帅出来了。周瑜必须呆在江夏,这样才能保证作战的突然性……你把周瑜往淮南一放,不管是曹休还是贾逵,第一反应肯定是就地加强防守,别说周鲂断发,就是周鲂真的把自己的脑袋送去,也不会有人上当的。而孙权也必须坐镇建业。虽然孙权对自己的领兵作战能力始终没啥概念,但当皇帝,孙权到底是专业的,他也知道,既然要搞诱敌深入之计,那自己就不能轻动。再一个,孙权也要做好第二手的准备,万一陆逊在淮南作战失利,真的让曹休领兵闯入了淮南,那孙权也必须做好随时领兵支援陆逊,守卫淮南的打算。去除这两个人,要在接下来的东吴群臣里,找出一个能统帅近十万大军的人,除了陆逊外,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朱桓,徐盛,丁奉等人虽然武勇过人,但这三人驻守一地还可以,统领大军征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宗室将领中,目前也就只剩下孙韶和孙盛两个人勉强能用,而这两人,能力甚至都不如朱然,吕岱等人。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倒是一个可造之才,但诸葛恪到底太年轻了,也有些自以为是,欠缺历练,孙权也没打算现在就用诸葛恪,而是把诸葛恪丢去拿山越练手,等将来自己的太子孙登登基后,留给他用。至于吕范,张昭,诸葛瑾等人,不能说完全没有领兵的能力,但真要指望他们统帅大军作战,那孙权真不如自己上来的更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