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页(1 / 1)
('
如果没有足够的援军过来震慑住城内的世家,司马懿再强征粮草来补充军需……也许都不用等到自家士卒哗变,城内的那帮世家大族都能主动制造动乱出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嘛,又不丢人。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宛城世家为了一点粮草就要跟大魏朝廷翻脸……确实,在别的地方,比如颍川或者河东,这种事儿不太可能发生,但在宛城,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宛城世家,有一个算一个,谁家跟大魏没点杀父杀子之仇的……曹仁屠戮宛城,距今不过十一年而已。一代人都没过去呢。当年关羽进攻襄樊,宛城世家都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现在关羽都兵临城下了,宛城世家能安分到现在,已经算是被曹仁屠杀震慑的后果了。真到了宛城有失守的可能时,司马懿绝对不相信这帮宛城世家会选择跟大魏共存亡的。所以嘛,司马懿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粮草和军械才是重点,至于南门……只要自己救援的快,尽快击退蜀贼,再赶到南门去安定军心,统一指挥,问题应该不大。整个宛城的守卫,又不是只有司马懿一个指挥官,南门也有守将在那里,颍川陈氏出身的将领陈颖就负责镇守南门。此人虽然能力很一般,但守城战嘛,只要不浪,按照自己预定的守城策略坚守,坚持半天时间,应该不成问题的吧?!比起保卫西北粮仓的紧急性来说,南门守卫,在这个时候显得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司马懿只是稍微权衡了一下利弊,连一分钟都没用,立刻下令全军转向,救援西北角粮仓。就这样,司马懿没有去南门救援指挥,安定军心,导致邓艾在进攻中发现,魏军的守卫非常的疲软。而更要命的是,攻破了西门的王平,此时也没有领兵强攻魏军粮仓,而是把主力交给了杜约指挥,佯攻粮仓,自己则带着五百左右的无当飞军,准备复刻一把杜约的战术,偷袭南门。不得不说,王平也不缺冒险的想法。事实上,王平也知道,只要带着无当飞军攻破了魏军粮仓,烧毁了粮草,魏军必定军心大乱,那时候他就算不攻城,转而退出宛城,这个宛城都守不了太久。一开始,王平确实想带兵直扑粮仓的,但王平问了一下杜约,为什么这么冒险的在凌晨偷袭城门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按照杜约的描述,宛城的守城主帅,是一个谋略出众,极其难缠的家伙,是他逼得在城内潜伏的无当飞军无法继续隐藏行踪,不得不冒险一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对粮仓和军械库这样重要的位置,加强防范?!连杜约都能想到的问题,王平不可能想不到。而如果王平带兵去进攻粮仓,那么很有可能面临的情况是——既要对付粮仓的守军,还有可能遭遇来援的魏军夹击。一旦无法攻克粮仓,烧毁粮仓,那么这次杜约冒险偷袭成功的战果,就会毁于一旦,王平不得不带队再次从西门突围出去。所以,王平仔细想了一下,决定,还是沿用杜约的策略。王平让杜约带着三千无当飞军去进攻粮仓,尽可能的制造出大的声势,引诱魏军往西北粮仓派出援兵。而他自己,则带着五百无当飞军,趁着城中大乱的机会,尽可能的靠近宛城南门,打开城门,迎接关羽入城。这事儿,是冒险,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了尽可能的不被城中的魏军发现自己的行踪,王平不能带太多的兵马过去,五百人已经是极限了。其实五百人的规模也不小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在城内行进,如果城内秩序井然的话,一眼就能被人发现。但万幸,这时候的西门附近已经彻底乱成一团了,除了附近慌乱的巡逻魏军外,还有不少躲避战火而四散奔逃的百姓们……有这些人的掩护,王平趁乱靠近南门的概率,还是有的。虽然不可能一直不被发现,但越晚被发现,自然是越好。就这样,王平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准备分兵奇袭南门。第879章 故伎重演王平的想法很好,但实际行动过程中,王平带领的无当飞军,还是被魏军的军使和斥候发现了。没办法,在敌人的地盘搞偷袭,本来就是风险很大的事情,王平也不指望能跟杜约那样,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解决了沿途的魏军残兵和一些斥候军使后,王平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前进,争取在南门守军或者宛城主帅反应过来之前,强攻南门。但……当王平真正赶到南门的时候,他面前,已经有一千列阵以待的魏军,挡在南门面前,守卫南门了。王平的作战目的,到底还是暴露了。南门守将陈颖,已经接到了军中军使传递的消息,得知有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部队,正在快速往南门接近中。陈颖这个人吧,是颍川陈氏出身……跟大魏司空陈群是本家。陈颖虽然在司马懿嘴里被评价为能力一般,但那也是相对于司马懿,司马昭这些人来说的,比起一般武将出身的将领来说,陈颖这种世家出身的人物,在见识上,肯定要高出不止一筹的。所以,当陈颖得知有蜀贼要趁乱靠近南门,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强南门的防御,让手下的裨将率领千人队,在南门内侧布防,阻挡蜀贼的偷袭。顺带的,陈颖也赶紧派出信使,去告知司马懿现在南门的战况,希望司马懿尽快带领援兵来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要怎么样呢?!陈颖正面要面对邓艾的进攻……这会儿邓艾只带着一万人,用云梯和钩梯进攻,就已经让陈颖有些手忙脚乱了,他能想到蜀贼可能偷袭城门,主动加强城门防卫,就已经比一般的偏将要强的多了。难道你还能指望陈颖能在这种时候力王狂澜,前挡荆州军的进攻,后挡王平的偷袭,一直坚持到司马懿领兵来援?!他要有这个能力,就不会被司马懿评价为“能力一般”了……没当场惊慌失措,导致守军大乱,已经算是陈颖世家出身的能力体现了。再一个,陈颖虽然加强了对城门的布防,但对来偷袭的五百蜀贼,陈颖真没太放在眼里。正面有一万人在进攻,而且随时可能再来个几万人,而身后只有五百人,自己又已经安排了一千人去防御……谁轻谁重,一目了然的吧?!所以,陈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王平带领的无当飞军,只是交给一个裨将去指挥,拦截这些人就可以了,陈颖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如何跟荆州军争夺瓮城的城墙控制权上了。荆州军不好打啊,尽管陈颖已经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事,在尽力抵挡蜀贼的进攻,但蜀贼已经占据了一个合适的登陆点,在源源不断的爬上城墙。现在在城墙上,魏军还有兵力优势,但随着蜀贼越来越多的爬上城墙,这个优势就会越来越小,所以现在陈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如何缩小蜀贼的登陆范围,尽可能的把蜀贼重新赶下城墙去。陈颖的脑子,容不下双线程操作,只能集中应对一方。而这,就给了王平机会。五百对一千,很难,但以无当飞军的战斗力,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陈颖认为来的不过是五百趁乱偷袭的蜀贼,也想不到这支不起眼的队伍,就是当年能跟大魏中央禁军硬扛的无当飞军。再加上……杜约到底不愧是王平教出来的人,杜约用的战术,王平一样也会用。擒贼先擒王嘛。不同的是,杜约偷袭砍杀魏军校尉,难度比较低,毕竟校尉肯定是要在一线搏杀的,而王平要强攻斩杀魏军裨将,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裨将,指挥一千人作战,肯定是列阵以待,自己是在军阵后方指挥作战的。因此,王平要想一战斩杀这位裨将,就必须带兵重点突破外围魏军的拦截,直奔裨将所在的后军,这样才有斩杀的可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