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页(1 / 1)
('
倒不是怀疑司马懿的能力,在这点上,曹叡还是相信司马懿有能力在现在的局势下稳定司隶军心民心,同时也有可能挡住蜀贼或者吴贼的下一次进攻……曹叡真正琢磨的,是司马懿这个人,真的可信么?!司马懿这个人,曹叡其实真的不算太了解,只知道是先帝留给他的托孤大臣之一。而司马懿这些年也一直是在宛城坐镇,不想曹真,夏侯尚,陈群等人经常出现在曹叡面前,让曹叡能有直观的印象判断……四大托孤大臣里,曹叡对司马懿,是最不了解,也是最充满疑虑的。再加上,曹叡突然的想起,之前在司隶地区传的沸沸扬扬的“司马十龙”的传言。司马家在河东本来就已经名声不小了,这要是再让司马懿留守洛阳,司马懿会不会跟河东世家之间互相勾结,从而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倒不是担心司马懿会造反,曹叡主要是怕司马懿和河东世家一起联合起来,糊弄朝廷。别的不说,司隶地区的丁口赋税,在大魏的朝廷收入中占比可不轻,曹叡不能容忍有人在这里面搞猫腻。思前想后,曹叡最终做出了决定。拜司马懿为征西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假节,总督豫、司二州事,封为安平侯。拜卫尉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假节节制三军,留守洛阳。是的,曹叡最终还是留下了司马懿镇守洛阳,并且总督豫州和司隶的所有军政事务。但曹叡也没忘了给司马懿戴个紧箍咒,他留下了卫尉辛毗,同样持节,并且明确说了辛毗有节制军队的权利。曹叡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只要牢牢的抓住兵权,就算司马懿真的和河东世家合流,辛毗也能及时做出应对,不至于让朝廷的利益受损太严重。再一个,辛毗不仅是三朝老臣,同时也是颍川世家出身。你司马懿是河东世家,那我就给你找一个颍川世家出身,同时威望资历都比你强的“婆婆”辛毗,互相制衡一下,防止你一家独大。而陈群,对曹叡的这个安排没有任何意见。辛毗是颍川世家出身啊,跟颍川陈氏是一伙儿的。对内,由辛毗来牵制司马懿,防止司马懿跟河东世家勾结,侵害颍川世家的利益,对外,辛毗和司马懿联合起来,完全可以切断河北世家试图伸向中原谋取利益的黑手。嗯嗯,这样的安排,只能说……天子英明!!!就这样,洛阳的事情安排完了,接下来,该想想,东边那一堆烂摊子,该怎么收拾了。曹休是不能让他继续呆在汝南了,再呆下去,整个豫州都要没了。而丢失了半个汝南郡之后,彭城国已经被东吴军三面包围了,就剩下兖州一个退路,是否还有继续坚守的必要,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换个角度来说,现在大魏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兵力不足,继续这么分散的分布兵力也是大忌,所以,曹叡有心要收缩防线了。彭城国存在的意义,是在将来反攻青徐或者淮南的时候,有一个出兵点……彭城国连接下邳,琅琊两郡,又正好在寿春北面,地理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这三面全都被东吴军占领了不说,本来还能起到牵制策应作用的汝南郡,大部分也被曹休给浪没了……这样下去,不是彭城国能不能守住的问题,是将来万一东吴突破了汝南郡的阻挡,直接进入兖州的话,该怎么办。现在对东吴方面的重点,不仅仅需要防御汝南,还要考虑防御兖州。所以,曹叡想让驻守在彭城国的兖州刺史贾逵撤军,让他退回兖州重新布防。这事儿吧,还真的没有多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这事儿多少有点憋屈,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就是这样,继续在彭城国驻扎着,贾逵随时可能陷入到东吴军的围攻当中。而此时的兖州,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对彭城国提供必要的支援了,郡兵都让曹休给浪的差不多了。退出彭城国,固然在一时上失去了反攻青徐的希望,但站在保住兖州,保卫洛阳的角度看,却是必须那么做的。就这样,曹叡下诏,让彭城的贾逵尽快安排好撤兵事宜,跟蒋济一起退守山阳郡防守。至于豫州方面,颍川郡继续由太守王凌负责镇守。至少在这次大战中,王凌除了因为私交关系借兵给曹休外,并没有任何应对方面的失误,曹叡最后思考下来,决定功过相抵,继续让王凌留守在颍川。而汝南方面,曹叡直接下旨,让曹休来洛阳面见天子……换句话说,曹叡直接剥夺了曹休的兵权。这次曹休倒是没有磨磨蹭蹭的不去,毕竟情况不一样了。当年曹休敢对曹丕的诏命软对抗,是因为曹休和曹丕之间的私交还是很不错的,他知道就算他闹别扭了,只要能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曹丕也不会拿他怎么样的。那到底是同辈亲的一家人。但对曹叡,曹休可没有这个信心……这个大侄子是什么脾气,曹休心里可没啥谱,以往也没有那个交情,现在更是隔着辈呢。要是曹叡真就无情一点,就凭大家都姓曹,可免除不了曹休假传君命,最后还丢城失地的罪过。所以,曹休还是乖乖的奉旨往洛阳来了,但汝南的防守,还是需要安排人去做的。这个时候,新上任的征西大将军,总督司、豫二州事的司马懿,终于是提出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建议。他举荐建威将军郭淮前往汝南镇守,并豪言,“郭伯济足可当陆逊也!”曹叡闻言,欣然同意,立刻任命郭淮为汝南太守,即刻前往上蔡上任,防备东吴进犯。第899章 季汉的盘算真的,郭淮真的会“谢”,“谢谢”司马懿全家!!!从武关守将,变成了一地太守,看上去似乎郭淮还高升了……但郭淮很想表示,老子之前的官职,可是凉州刺史!!!当初在雍凉一战,没能挡住蜀贼,丢了凉州,郭淮也没啥好说的,毕竟是战败了。但问题是,在那之后,郭淮的凉州刺史头衔并没有被被朝廷撤销掉啊,哪怕后来守了五年的武关,他军职虽然只是建威将军,但官职,依然是名义上的凉州刺史啊。现在好了,从凉州刺史直接变成了汝南郡太守……你说郭淮能怎么“感谢”司马懿。天子诏命,郭淮是不可能对天子有什么抱怨的,但是对“举荐”他的人,郭淮就没有什么好感了。可这事儿,司马懿也冤枉……他只是推荐郭淮去汝南阻挡陆逊,可没说让郭淮当汝南太守啊。这事儿,真不是他司马懿的锅,司马懿本来还以为,天子会平级调动,给郭淮一个豫州刺史的头衔呢。谁知道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一下子把郭淮从一州刺史贬为一郡太守的。至于曹叡……你也真的不能怪曹叡。毕竟,郭淮当年威震凉州,打的凉州羌胡异族直呼“天神”的事儿,对曹叡来说,有些过于遥远了。在曹叡看来,郭淮这个凉州刺史,从凉州败到雍州,从雍州败到关内……说实话,如果不是朝中群臣都认为郭淮的军事才能出色的话,曹叡都有点怀疑,郭淮到底是凭什么到这个位置的。至于为什么不任命郭淮为豫州刺史,是因为豫州刺史已经有人了,那是曹休的官职。曹叡现在剥夺了曹休的军权,再剥夺他的官职,多少就有点不讲宗族人情了,所以曹叡出于安抚曹休的考虑,也不会立刻任命郭淮为豫州刺史的。所以才有了任命郭淮为汝南太守的事情。其实曹叡的想法也简单,现在先不给郭淮刺史的位置,等到郭淮真的挡住了陆逊,同时曹叡自己这边又安抚好了曹休,给曹休安排其他的官位后,再把郭淮提上来就是了。当然,这是曹叡内心的想法,天子之心,不可能直接暴露在臣子面前的,因此不管是郭淮还是司马懿,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