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页(1 / 1)

加入书签

('

曹叡是不想走的,真的。

曹叡是一个有雄心的君主,同时,他也是一个年轻的君主……敌军势力即将兵临城下,自己却在这个时候回邺城避难,曹叡是真的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可曹叡不想走没用,现在的曹魏朝廷内部,是一致希望曹叡移驾邺城的。

首先,大魏的都城,始终是邺城,而不是洛阳……大魏天子没事儿不在都城呆着,连登基都是在洛阳登基的,像什么话?!

不说现在局势危急,就算不危急,河北士族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滞留长安不归的天子。

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曹叡都必须先回邺城。

其次,曹叡现在回邺城,真算不上什么临阵脱逃。

如果是在战时,尤其是魏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曹叡返回邺城,那确实会伤及民心军心,让百姓和士卒认为天子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

但如今战事已经结束了,蜀贼止步于颍川郡和潼关,吴贼也没能攻破汝南,这种情况下曹叡移驾邺城,不管在哪个层面上,都不能算是惧贼而逃。

甚至从世家大族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对于那些把宝压在曹叡身上的世家,是不希望看到当今天子没事儿在洛阳这个危险的地方呆着的。

曹叡移驾邺城,洛阳这边才能放开手脚跟蜀贼吴贼大干一场,曹叡呆在洛阳,将士们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天子的安危,用兵就会受到掣肘。

所以,哪怕曹叡坚持认为,自己留在洛阳可以有效的提振军心士气,做到与将士共存亡……但大魏的生死,不能寄托在曹叡个人的感官上面。

这次,不仅仅是陈群,连夏侯尚,曹真,司马懿都认为,曹叡应该移驾邺城,以防万一。

四大托孤大臣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曹叡就算再想一意孤行,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后果。

毕竟,这四个人,代表了世家,军方,宗室,朝廷……他们一旦达成一致的话,曹叡这个天子,也很难推翻他们的意见。

就这样,曹叡不想退,但最终还是不得不下诏,择期起驾,返回国都。

讨论完了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来镇守洛阳,统筹司隶守军。

总不能曹叡前脚走了,洛阳就直接不设防了吧?!

你要这么干的话,那颍川世家和河东世家就该集体“箪食壶浆”,跟季汉集团好好聊聊了。

洛阳还是要守的,这个地方,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不仅仅是洛阳,兖州和豫州也要安排合适的人去镇守,只不过这两个地方的优先级没那么高而已。

首先要确定的人选,是洛阳守将。

既然已经确定要返回邺城了,曹叡也不好再纠结什么,但是对于洛阳的守将,曹叡还是希望夏侯尚能主动站出来。

一方面,夏侯尚还算不错的完成了援救潼关的任务,因此在曹叡的心里的印象分又重新拉了回来。

另一方面,曹叡实在是受不了自家的两个蠢货族叔了。

曹真和曹休,这两货一个擅自出兵,一个自作主张,不仅需要曹叡帮他们擦屁股不说,完事儿了还不能给曹叡带来最需要的胜利……留这俩货守洛阳,天知道什么时候洛阳就稀里糊涂的丢了。

曹叡现在已经无法去信任这两位宗室将领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还算靠谱的夏侯尚身上。

没办法啊,洛阳这么重要的地方,总不能交给一个外姓将领来镇守吧。

感受到了曹叡目光的夏侯尚,顿时也理解的曹叡的用意,主动的站出来,请命留守洛阳。

曹叡很满意夏侯尚的反应,正要点头同意……这时候陈群站了出来。

陈群推荐了司马懿,作为洛阳留守。

第898章 曹魏的盘算

陈群推荐司马懿,是半公心,半私心夹杂在一起的。

公心上,陈群认为,司马懿是目前能稳定住司隶局势的唯一人选。

不管是曹真,曹休,还是夏侯尚,他们的能力都比不上司马懿。

不是说军事能力的差距,而是说综合能力。

现在的司隶地区,就不是一个单纯依靠军事能力能维持的下去的地方。

颍川世家,河东世家,弘农世家,这些世家大族们,靠曹真等人的政治智商,能安抚的住么?!

上次大战,司隶,兖州地区几乎被抽调一空,精锐部队丧尽,被逼的不得不抽调屯田兵充数,没有了这些武力镇压的条件,政治怀柔手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然的话,一旦曹叡移驾回邺城后,司隶地区很容易就烽烟四起了。

而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因素,那可就太多了。

有些是蜀贼潜入司隶的细作煽动,有些是因为这次大战而活不下去的百姓,有些则是司隶地区的野心家想要浑水摸鱼,为自己争取足够的利益……真不是陈群看不起曹氏的三员宗族大将,他们是真的干不来这个细致活。

因此,出身河东世家,有足够的政治头脑,同时军事能力也很出众的司马懿,就是此时最合适留守洛阳的人选。

至于私心嘛……陈群作为世家领袖,他当然更希望看到一个司隶世家出身的人来留守洛阳。

虽然来说,陈群出身的颍川世家和司马懿出身的河东世家其实也不太对付,但大家好歹都是中原世家,有些地方,是可以通过利益交换而互相合作的。

再一个,中原世家这些年的发展也不是很顺利,朝中占据高位的也只有他陈群一个,河北世家的人才反倒有后来居上,慢慢占据朝堂的趋势。

而陈群现在都已经六十多了,总要提前为中原世家培养一个新的话事人和利益领袖,来负责为中原世家争取朝中利益。

纵观现在朝中的中原世家子弟,也就只有司马懿,有这个资历和能力了,陈群就算再不乐意,也必须站在司马懿这一边。

这就是陈群推荐司马懿的公心和私心,而且陈群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问题,至少在他心里,司马懿确实是最适合留守洛阳的人。

陈群这么一提议,倒是让曹叡陷入了思考。

曹叡其实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让司马懿留守的问题,但一想到洛阳作为两京之一的重要性,曹叡下意识的还是希望能由宗室将领来镇守,这样曹叡才能放心。

但,现在陈群这么一说,曹叡倒是认真的考虑了起来。

有时候吧,自家人也未必就靠得住……一想起曹真和曹休在这次大战中的两次骚操作,曹叡到现在都没法平静下来。

真就自家人专门坑自家人呗。

由此,曹叡也开始思考,大魏一直以来坚持的,重用宗室将领的策略,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太祖武皇帝的时候,宗室将领确实各个出色,夏侯渊,曹仁,曹纯等人都是一时领军的上选,夏侯惇虽然领兵作战拉胯了点,但总镇后方,扫除太祖武皇帝后顾之忧方面还是非常出色的。

就是曹洪,起码也有一股子武勇搏命的气势在。

这种情况下,用宗室将领节制诸将,确实是有效控制住手下军队的好办法。

但如今,情况真的不同了。

宗室之内,就没有什么太出色的将领顶上来。

曹真的能力算是宗室里最出色的人了,但比起曹仁,夏侯渊等人来说,还是差了一些,而曹休,大概就是个曹洪的水平……至于夏侯尚嘛,真不好说,搞不好连曹洪的水平都不一定有。

曹叡想象了一下,如果自己是太祖武皇帝,会让曹洪留守洛阳这么重要的地方么?!

一想到这里,曹叡就豁然开朗了。

自家人虽然信的过,但有时候真的靠不住啊。

也许,是该变变了。

但……任用司马懿,曹叡也有一个担心。

司马懿是河东世家出身,如果让他总镇司隶的话,河东世家在司隶地区是不是有可能一家独大?!

而当自己移驾回了邺城,对洛阳和兖州地区的掌控必然鞭长莫及,这种情况下,如何来制衡河东世家?!

刨除利益集团的问题,对司马懿这个人,曹叡现在也有点琢磨不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