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页(1 / 1)
('
你要让庞统跟法正似的的,张飞冲出去,庞统也跟着冲出去……这个庞统是真的做不到的。所以,只能是劝,但根本劝不住。就这样,张飞每场战事都出战厮杀,闹得魏延有时候都不敢主动出兵去进攻,就怕有了战事,张飞会出个意外。但……这不现实啊。孟津渡的魏军,被汉军打的是龟缩不出,而洛阳方面,更是到现在都没有派出一个援兵过来,可见洛阳面临的正面威胁也不小。只要再加把劲,这个孟津渡就有可能直接攻下来,而一旦攻下了孟津渡,切断了洛阳的物资供应来援,那么再从后方发动对洛阳的进攻,配合南面的诸葛亮大军夹攻洛阳。洛阳失守,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孟津渡还是要打的,不能因为怕张飞出事儿,就暂停对孟津渡的进攻。为此,魏延和庞统商量了一下,只能做出妥协,把两人的亲卫全都贡献出来,加强张飞的亲卫队伍力量。杀出去归杀出去,这帮亲卫可得把车骑将军保护好了……但凡车骑将军出点什么意外,这些亲卫统统陪葬。这种时候,魏延和庞统也不会跟亲卫说什么好话的,毕竟说好话也没啥用。再者说了,亲卫本身的职责就是这个,一旦主将阵亡的话,这些亲卫本来按照军法就是要斩首的,也算不上什么威胁。就这样,张飞依然悍然的四处出击,杀的魏军人人胆寒。再加上孟津渡的防守形势越来越不利,汉军士卒又在张飞的鼓舞下,也是越战越勇……司马两兄弟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再次给自己的父亲寄出求援信。信里其实就一句话——再不来援军,那两兄弟就只能为大魏尽忠,不能在父亲面前尽孝了。司马懿接到这么一封求援信,心态第一次发生了变化……这也太快了!!!两万军卒啊,就算战力不如人,你们坚守个两三个月都做不到么?!如今坚守不到一个月,就发来这样的求援信,要求援兵……是你们无能,还是蜀贼太狡猾?!司马懿实在没心思去追究这里面到底是谁的问题,但他知道,自己的俩儿子不至于骗自己……再不派援兵去支援孟津渡的话,恐怕自己真的要少两个儿子了。虽然司马懿儿子不少,但问题是,那么多儿子里,就这俩还算有出息,司马懿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为此,司马懿派出了洛阳北部尉杜充,领兵一万,前往支援孟津渡。同时,司马懿也在回信中告知司马两兄弟,这是援军,但也是最后的援军了……自己这边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来支援孟津,如果在这批援军之后他们还守不住孟津的话,那他们三父子,就一起地下相见吧。司马懿也是发了狠话了,毕竟,他现在真的没有足够的兵力了。派出这一万援军中,洛阳的守军,从三万五千人,变成了两万五千人……兵力对比已经超过二比一了。不能再分兵了。而就在此时,影响司马懿心态的第二个因素,出现了。颍川陈泰派人送来书信,说是蜀贼从颍川撤军,自己已经收复了襄城。司马懿顿时陷入了沉思。第953章 不对劲司马懿对陈泰能守住许昌是一点都不意外的,以陈泰家在颍川的地位和影响力,再加上有郭淮和贾逵的帮助,守住颍川,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说陈泰还能挥军收复襄城……这多少是有些出乎司马懿的意料了。其实呢,在诸葛亮收拢兵力进军洛阳的时候,司马懿确实也猜到了蜀贼会从颍川郡撤兵,陈泰的压力会小很多。但襄城……那是保护蜀贼粮道安全的重要城镇啊。襄城失守,蜀贼的补给通道可就直接暴露在陈泰的兵峰之下了。司马懿几乎下意识的怀疑,这是不是诸葛亮故意设下的圈套,引诱陈泰轻兵突进,然后设伏围歼颍川守军的。可随后,司马懿从军报中看到,陈泰抱有同样的怀疑,驻扎在襄城按兵不动……但十余日查探下来,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蜀贼只是在鲁阳和昆阳各安排了三千士卒守卫,其他的什么陷阱,什么设伏,完全没有发现。甚至于,陈泰还冒险主动出击,派出小股部队袭击了蜀贼的运粮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烧毁了一小部分粮草。但因为心有顾虑,陈泰不敢大规模骚扰蜀贼的运粮队,再加上蜀贼后续的援兵来的很快,陈泰兵少,不得不立刻后撤……否则战果应该会更大。看到这里,连司马懿都开始有些疑惑了……难道诸葛亮真的是因为急于进攻洛阳,所以收拢兵力太过,对粮道的护卫兵力不足了?!不应该,就现在诸葛亮表现出来的用兵套路,不像是那种顾头不顾腚的人啊。难道是有什么突发的情况,导致诸葛亮开始用兵急切了?!至于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司马懿倒是不太相信……用粮道当诱饵,这年头但凡不是没脑子的蠢货,都不会用粮道当成诱饵来诱敌。这可是一个不小心就要大败亏输的计策。再加上传言诸葛亮用兵颇为谨慎,跟那个张元长有的一拼,他应该不会采取这种用兵策略。比起诸葛亮故意设计,司马懿更加倾向于是有什么变故,诸葛亮不得不这么做。可这个变故,到底是什么呢?!继续往下看陈泰的军报,那就没啥营养了。不过是一些陈泰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来洛阳救援的原因,什么兵力不足,什么威胁蜀贼粮道减轻洛阳压力之类的借口。反正司马懿也从来没想过要让陈泰会领兵过来支援洛阳,陈泰能主动出兵袭扰蜀贼粮道,在司马懿看来,已经算是他临阵机变的表现了。因此,司马懿给陈泰回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可以,尝试进攻鲁阳或者昆阳,切断蜀贼粮道……但务必用兵小心,不要恋战,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后撤,保住襄城为要。只要襄城还在自己手里,那么蜀贼的粮道就永远谈不上安全,始终是对蜀贼的一大威胁。给陈泰回完信之后,司马懿这才重新思考了起来……这个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想的?!司马懿试图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虽然多少有点头绪,但……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北伐兵力不足,必须集中兵力进攻洛阳,因此抽调后方士卒到前方支援,导致粮道守卫薄弱……也说的过去。而且真要说起来,只要鲁阳和昆阳不失守,蜀贼也说不上是断了粮道,虽然在襄城的陈泰威胁下,军粮肯定会有所损失,但也不是不能继续维持作战。可问题是,司马懿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心急的,快速进兵洛阳呢?!没有道理啊。粮草不足了?!不能够吧,从荆州运输粮草到南阳,再从南阳运到洛阳,这个补给线也不算太长吧,荆州那地方,怎么着也不至于缺粮吧?!兵力不足?!这是肯定的,但问题是,诸葛亮在发动战略进攻的时候,难道会不计算好需要用到的兵力,到现在才突然发现,兵力不足以攻克洛阳么?!退一步说,就算诸葛亮真的这么傻,他现在也可以从长安或者是荆州调兵嘛,尤其是荆州兵,要来洛阳助战,并不是多么远的事情。所以……难道是荆州出了什么变故?!司马懿不能确定,但荆州方面……还真的是有可能出现变故的。毕竟,荆南和江夏都在东吴手里,就东吴君主的那个气量,典型见不得人好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在荆州军北上进攻洛阳的时候,出兵进攻荆州。如果荆州方面告急的话,那诸葛亮冒险选择抽调兵力,在洛阳速战速决,然后回援荆州,也是有可能的。嗯……这样的话,自己好像一下子压力会小很多啊。当然,司马懿也不是缺心眼,不会凭借自己的脑补就决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因此,他立刻派人去联络在淮南,东吴方面的细作,寻求更加直接的证据支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