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页(1 / 1)

加入书签

('

哪怕是炮灰,也是可以的。

而诸葛亮此时,却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说道,“此亦为亮如今所做之事也!!!”

然后,诸葛亮就开始跟张溪讲述,这段时间,他应该做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诸葛亮打算利用这段时间,跟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们取得联系。

不求他们立刻制造叛乱,“喜迎王师”,至少,要说服他们不能响应司马懿的号召,给司马懿提供用来守城消耗的炮灰。

当初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们等着张溪上门谈条件,结果却被张溪给摆了一道,以为蜀汉根本不在意这些河洛世家的态度,多少有些吓到了,也有点转变态度了……现在诸葛亮来了,当然要想办法,重新把这些世家大族们,给争取过来。

至少得是中立态度,不帮大汉可以,但也不能帮曹魏。

张溪对此很不满……合着我之前跟你写信说的事儿,都白说了?!

不趁着现在尽量掌握主动权,还去寻求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帮助……真不怕回头他们势大难制?!

对此,诸葛亮也无奈啊。

“世家之弊,非一时可清也!”诸葛亮先是叹了口气,然后才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张溪的担忧,诸葛亮也很清楚,但张溪的手段,诸葛亮是不太赞同的。

如今天下未定,而未定的那两个区域,又都是世家大族林立的地方,如果不能让天下世家重新接受大汉,那大汉也不存在张溪所谓的五十年时光。

这次进攻洛阳,如何对待中原大型世家,就是大汉给天下打的一个样板……太过于逼迫世家大族,只会让他们更加倒向曹魏或者孙吴,给平定天下带来不必要的阻力。

要压制世家,诸葛亮是赞同的,但太过于压制世家,导致世家大族对大汉离心,这也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

必须从中掌握好平衡,这才是诸葛亮对世家大族的应对策略。

至于剩下的事情,等打下了洛阳,可以慢慢的用政治手段清算,没必要在两军开战之时,把这些世家大族都逼急了。

说实话,就政治天赋这方面,张溪是自认,自己不如诸葛亮的。

因此,虽然诸葛亮的话,张溪还是不怎么认同,但对于诸葛亮的做法,张溪选择了默认……论治国之道,中国历史你找去,能找出跟诸葛亮并列的人物,都不会超过一只手。

所以,淅淅沥沥下雨的河洛地区,张溪只能是耐着性子等雨停,而诸葛亮,则忙着跟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们沟通,让他们转变对大汉的态度。

其实诸葛亮的做法,才是如今司马懿最头疼的。

兵力不足啊,这是司马懿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司马懿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拢洛阳城内世家大族的心,让他们能安心支持大魏,当然,如果能提供一些私兵方面的支援,那是再好不过了。

是,这些士兵也许战斗力不强,也不怎么懂得军阵配合,但用来当守城炮灰,那也是不错的嘛。

如果能多出个万把炮灰,不说能不能守到三月份,至少守过一月份,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这几天下雨,司马懿可没闲着,他跟辛毗两人分头行动,拜访了洛阳城内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们。

但,并不顺利。

这帮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们,他们秉持的态度基本就一个——要钱粮,你尽管提,但要人……

我们都是诗书传家的良善百姓啊,家里就这么十几口人,征西大将军你要是看上哪位了,就尽管拉走吧。若大将军还不满意,老汉今年虽已六旬,然仍有报效大魏之心……

可把司马懿给恶心坏了!!!

真就各个演技精湛,似乎司马懿是上门去拉壮丁的大恶人一样,连六旬老人都不放过……要不是司马懿自己就是世家大族出身,说不定还真就信了!!!

洛阳城内的几个大世家都是这么表态的,那些中小世家们倒是也有一些愿意提供私兵帮助的,但这些兵力太少不说,司马懿也不敢用。

特么大世家都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态度了,你们这些中小世家真就那么好心,一心为了大魏?!

别是已经跟诸葛亮串通好了,打算控制住一块城墙区域,然后接应蜀贼入城吧!!!

搏一搏,说不定就荣华富贵了……这种事情,他司马懿又不是见得少了。

就这样,司马懿的进展真的不顺,甚至于,他现在压力越来越大。

而随着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七天,然后雨停日出……司马懿的压力就更大了。

蜀贼又开始进攻洛阳了。

这次,不是象征性用箭矢压制城头,而是云梯,冲车,钩梯全上,正儿八经的攻城了。

当然,洛阳城高墙厚,司马懿现在暂时还只需要重点防御南城门,兵力还不到支应不开的地步,还能支撑。

但要命的是,蜀贼这次进攻中,还出现了两架配重式投石车。

这种攻城器具,随着张溪的一系列战绩,也早就闻名天下了。

射程远,威力大,投石精准,连床弩都无法与之对抗,简直是战场的大杀器。

而这种武器的缺点也很明显,过于笨重,不易制造,也不易移动,只能就地取材打造,不能随军携带。

可现在,蜀贼利用这十余日的空档期,造出了两架投石车……对城头守军的威胁就更大了。

天知道继续这么守下去,蜀贼能造出多少这种大杀器出来。

要破解这种投石车,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分兵杀出城去,烧毁这种攻城器械……可现在司马懿最怕的,就是分兵出击。

他是真的兵力不足啊!!!

第964章 洛阳战事(二)

洛阳战事,对魏军来说,是越来越不利了。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能守到什么时候去,当然,司马懿也不会有跟洛阳城共存亡的决心……这个老狐狸,可是最惜命的人,他可没有为了大魏而付出一切的决心。

因此,其实司马懿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哪里了。

现在还能坚持,司马懿当然还是会继续选择坚守的,但如果坚守不住的话……司马懿其实也考虑过,是不是带兵从东门突围,退守虎牢关,以观局势发展。

有虎牢关在手,再加上曹真大将军的大批援军到来的话,纵然一时失守洛阳,也未必没有夺回来的机会。

至于两个儿子,司马懿也替他们想好了退路……联系河东世家,准备船只,从孟津渡撤过黄河,驻守河内郡,防止蜀贼就地过河。

河东,河内两郡还在自己手里的话,也不算完全丢失河洛之地,将来到了天子面前,纵然要被问责,但至少不至于丢命。

这,就是司马懿给自己谋划的后路。

但,现在暂时还用不上,毕竟,还能继续坚守。

当然,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是有那么一丝奢望的,奢望在自己守不住洛阳之前,蜀贼方面先承受不住后路的损失,撤军救荆州……这样守住洛阳虽然丢人了一点,但终究是守住了。

可……东吴方面,真就一点都不给力啊。

当初你们在淮南摁着曹休痛揍的能耐都哪儿去了,面对一个空虚的荆州,居然打了这么久还没打下来?!

吴狗果然无能……司马懿心里如此的吐槽着。

而此时,被司马懿狠狠吐槽的东吴军们,依然在荆州举步维艰。

张承已经在汉津渡的水战中,被文聘抓住指挥破绽一举击败,夺回了汉津口,张承率领剩下的东吴水军退守夏口。

而文聘,也不敢让自家水军士卒弃船登陆,全力救援江陵。

原因无他,张承虽败,但东吴江夏水军主力没有多少损失,如今他率军退守陆口,一旦文聘下令水军弃船登陆,张承完全可以再率军杀回来。

到了那个时候,上了岸的襄阳水军,可就无法在水上再跟东吴水军一较高下了。

文聘没办法,他又不能直接领兵南下去进攻夏口,那里是东吴水军大本营,这么贸然的杀过去,非常的冒险。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