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页(1 / 1)
('
但问题是,大汉北军又是天子亲军,这支部队就应该平时呆在都城,有作战任务了才从都城出发。总不能每次要调用大汉北军出征,都要从成都调兵吧……这得走到猴年马月去啊。诸葛亮当然也知道,最好是能够一步到位,让天子迁都洛阳,但问题是,现在不是没有这个条件,但又形势所迫嘛……就先到长安,将就一下嘛。这个说法……庞统都有点无语了。迁都那么大的事情,哪里有将就一下的说法……你从成都迁都到洛阳,是一次性的事情,解决了也就解决了,利益交换不过是一次而已。但你从成都迁都到长安,再从长安迁都到洛阳……你就没想过,长安世家不干的可能性?!诸葛亮表示,他还真的不担心……长安世家?!现在长安有几个成熟的大世家?!真正在关中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早就在当年满宠迁民的时候,跟随着曹魏大军,进入了司隶地区,现在都成了司隶世家了。现如今的长安,是大量屯田所,和跑到雍州发展家族第二产业的益州世家的天下。这些人能吃透手里的土地红利就不错了,哪有功夫来思考长安和洛阳,谁作为都城更合适?!所以啊……就先迁都长安好了!!!第968章 占便宜的东吴诸葛亮和庞统,就迁都的时机,以及迁都的地点,在洛阳激烈争论的时候,张溪已经带着自己的好徒弟邓艾,行军到了南阳。张溪就知道,留在洛阳,铁定会有一大堆麻烦事儿要处理,而以张溪的政治地位,到时候免不了要被诸葛亮拉着开会,以张溪的政治智商,大概率也只会说一些“对对对”,或者“你说的也没错”之类的话语。属于是听谁的想法都觉得有道理,但让张溪自己拿主意就麻爪的状态。索性啊,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张溪还是领兵回援荆州好了。毕竟,张溪是荆州牧嘛。当然,去颍川溜达一圈,顺带收复一个襄城,让张嶷引兵六千驻守襄城,然后再带上王平回南阳,不过是顺手的事儿。王平在这次北伐之后,免不了的又要升官,但这会儿,洛阳诸事未定,而且张溪南下用兵,可能也需要用到领兵将领,就顺手把王平给带上了。至于邓艾,这货是南阳太守,不好好的在南阳呆着,他想去哪儿?!领兵回到南阳,接上在这里驻守的徐庶,以及小羊祜,张溪再次领兵南下,往襄阳而去。还没到襄阳呢,张溪就接到了来自王基的战报——东吴退兵了。不是一两路作战不利而退兵,而是三线一齐退兵,显然是打算结束战事了。这是一个好消息,起码张溪不用担心江陵真的会出问题了。但也有个坏消息……东吴退兵前,把江陵郡东南四县的人口和钱粮财富,全都给掠走了。张溪当时的脸色直接就沉下来了。东吴到底还是那个喜欢趁火打劫的东吴,即使打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干出这种掠夺人口的缺德事儿来。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当江陵采取收缩兵力,重点防守的策略时,就意味着,随时可能付出这种代价。真要掰扯起来,还得是张溪和王基等人为了战略先抛弃了百姓,并不是百姓主动选择抛弃大汉。而且吧,这年月,连年战乱之后,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历史上连诸葛亮都干过这种裹挟丁口迁徙的事情,别说他东吴孙十万了。只是苦了这些必须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安置家业的百姓们了。张溪确实生气,但并不是气东吴多么的不要脸,他只是气,自己到底没有尽到荆州牧的责任,没有照顾好自己治下的百姓。要责怪,也只能怪自己无能。张溪的心情不好,甚至吓的小羊祜都不敢说话……一直领兵到了江陵,张溪跟徐庶分别,再次引兵南下。徐庶回荆州,肯定是要协助文聘驻守襄阳的,毕竟这个时候,文聘还在汉津渡呆着,防备东吴水军再逆汉水而上,襄阳只靠马良一个人驻守,军政都要马良来负责,压力也确实大了点。而张溪本来想把小羊祜托付给徐庶,但徐庶婉拒了。这是你徒弟,不是我徒弟。如果你张溪是领兵出征在外,那我帮你看一下徒弟,顺便传授一点兵法要诀什么,倒是无所谓,但现在你已经领兵回来了……自己的徒弟自己教。就这样,张溪一路带着小徒弟和王平,回到了江陵。一回到江陵,张溪就找来王基,了解前段时间的战况。王基自然是娓娓道来。但其实,能说真的不多。周瑜快速进兵,攻占江陵东南四县这事儿,本来就是事前说好的,收缩兵力,重点防御的策略,所以周瑜虽然进兵很快,成果也不小,但江陵方面的损失并不大。而随着周瑜屯兵华容,因病被孙盛替换后,剩下的事情,就变得更加简单了。孙盛在孙权的严令下,倒是对郢县发起了强攻,但问题是,得到了增援的州泰,守郢县是守的游刃有余。是,州泰的能力,可能是比不上石苞,但当他的对手是孙盛,并且他还有城防优势的时候……区区孙盛,真不是州泰的对手。孙盛领兵强攻了四五次,依然无法撼动州泰在郢县的防御……孙盛是真的急了。攻不下郢县,他就无法达成至尊的旨意,而退兵呢,孙盛又不敢,毕竟他能被孙权看重,除了本身的一点领兵才华外,听话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可孙盛到底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啊,知道这么强攻,除了平添自身伤亡外,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再加上现在的天时不配合,阴雨天是三天两头的出现,进攻郢县一个月的时间,孙盛总共就见过三次太阳天,剩下的时间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再这么打下去,军中搞不好要闹瘟疫了。就在孙盛如此进退两难之际……孙权的诏书到了。孙权让孙盛择机退兵,掠夺四县丁口,撤回江东。而随着孙盛退兵,朱然也开始收兵回到陆口,在零阳艰难攻坚的吕岱,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内,收兵回了武陵县……江陵战事,就此结束。张溪在听完王基的讲述后,明白了大概的过程,仔细盘算了一下东吴退兵的时间,张溪大概也猜到了孙权的想法。孙盛退兵的时间,是在二月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张溪正领兵南下,进入颍川郡北部……但这个时候,大汉北伐军攻下洛阳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江东了。既然大汉已经攻下了洛阳,那么必然会选择回军救援荆州,孙权继续在江陵跟江陵守军纠缠,很有可能陷入到一场烂战之中。再加上这次出兵后,天时对东吴军很不利,这种情况下,孙权只能选择见好就收。孙权只是自己亲自领兵的能力很烂,但他对天下局势的判断,依然还是很准确的。这,就是张溪对东吴撤军的判断。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张溪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孙权其实也没想那么快的撤军,是周瑜带病劝说孙权,告诉他,继续打下去,攻下江陵的希望很渺茫不说,一旦军中闹起了瘟疫,那咱们这次出兵的代价,可就太大了。再一个……如今蜀汉已经攻取了洛阳,虽然就此停兵了,但曹魏方面的防守重点肯定还是在洛阳方面。如果不趁着曹魏的河北援军没到之前有所动作的话,那咱们这次可就真的一点好处都捞不着了。因此,周瑜劝说孙权,南线收兵,北线让陆逊主动出击,把一直没占的彭城国占下来吧。这种时候,曹魏是不会因为一个半放弃的彭城国,跟东吴交恶的,而咱们占领了这个彭城国,也就等于掌握了进攻兖州的通道,对将来用兵,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孙权被周瑜有点说动了,但他依然不能下定决心。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南线撤兵的,是两封信。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