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页(1 / 1)

加入书签

('

曹真是真的走不快了,他甚至到了只能靠坐车架回军的地步。

而影响回军速度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军中士卒,在这个时候,也慢慢的开始出现辽东作战的后遗症。

辽东苦寒之地,在那边作战,连大将军曹真都得挨冻,更别说一线普通士卒了。

曹真带去辽东的四万冀州兵,或多或少的,身上都有不少的冻伤,而随着时间的发酵,天气的回暖……这些冻伤,集体发作了。

也就是曹魏军中的军医不是吃干饭的,多少对这方面有所准备,否则的话,曹真就不是在二月中旬抵达邺城了,恐怕再走一个月都到不了。

可即使如此,这些平定辽东得胜归来的士卒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冻伤的问题,而其中不影响作战的,大概就只有不到两万人了。

剩下的那些士卒,倒不是不可能恢复了,而是需要至少一两个月的休养才有可能恢复,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再上阵杀敌了。

曹叡那个郁闷的……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现在就是。

四万冀州兵,平定公孙渊没伤亡几千人,但一个冻伤,直接就让一万多士卒躺平,需要静养两个月。

而现在,冀州兵还需要南下支援虎牢关,领兵的统帅曹真,现在却只能躺在床上了。

能怎么办?!

曹叡总不能逼着曹真带病出征吧!

这两年,宗室将领的凋零,已经让曹叡相当的感伤了……前年年底夏侯尚病故,去年年中曹休没能挺过背痈发作,也故去了。

今年这才二月份,要是曹真再出个什么意外的话……曹叡真的是要去太庙,找太祖武皇帝告罪了。

这个时候,曹叡只能是劝说曹真安心养病,至于南下支援的事儿……要不,先把夏侯霸找来,跟他聊聊?!

可即使如此,曹叡依然还是觉得有些头疼,很不放心。

不是不放心夏侯霸,曹叡是不放心司马懿。

曹真如果能南下的话,曹叡当然会选择让曹真领兵,到了虎牢关直接传诏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交给曹真统帅。

但如果现在要任命夏侯霸为南下援军的统帅的话,曹叡就不可能再剥夺司马懿的军权了……让夏侯霸来指挥守卫兖州的战役,曹叡更加不放心。

让一个没有统军经验的人贸然上战场,那后果,曹叡根本不敢想……有了夏侯楙的前车之鉴后,曹叡才不会跟自己那个老爹犯同样的错误呢。

所以,曹叡实在没办法,只能再次选择相信司马懿。

可要继续相信司马懿的话,曹叡的这个内心啊,闹腾的啊……是真的糟心啊。

最后没办法,为了给自己解心宽,曹叡把陈群,满宠,刘晔都找来,想问问这么做到底合适不合适……在三个人的再三力保之下,曹叡决定,还是再给司马懿一个机会。

但,曹叡多少给司马懿安了一个紧箍咒——传诏司马懿,坚守虎牢关为要,不得擅自出兵作战。

洛阳之战,要不是司马懿出去瞎浪,一次性浪没了一万五千人,何至于守不住一个洛阳?!

而夏侯霸这边,曹叡也给了夏侯霸一份权利——持节,节制三军。

就是效仿当年任命司马懿为洛阳留守的时候,给司马懿配一个辛毗当副手,在必要的时候,节制司马懿专权。

这是一道保险,而且是掌握在夏侯霸手里的……平常的时候,夏侯霸是无权节制司马懿的,但要是司马懿再没事儿出兵瞎浪的话,夏侯霸直接可以剥夺司马懿的兵权,接管虎牢关防务。

反正吧,曹叡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住各地方的防线,不给蜀贼继续四处扩张的机会,那么将来等自己这边爆兵完毕,回过气来,也不是没有重夺洛阳的可能。

做完这些安排之后,曹叡这才稍微松口气,让夏侯霸尽快领兵南下……可大军还没有出发前,曹叡却又接到了另一个让他不爽的消息。

东吴诸葛诞从下邳出兵,进占彭城国。

彭城国这个地方吧,虽然曹魏这边为了收缩兵力防守兖州,其实已经是半放弃的态度了,但东吴一直没占,这地方理论上就还是曹魏的领地。

现在曹叡刚刚丢了洛阳,你东吴就进占彭城……多少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

曹叡纵然对彭城国丢失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很不爽。

而让曹叡更加不爽的是……陈群提议,可以遣使出使江东,寻求跟东吴孙权联合,共抗蜀贼的可能。

现在都沦落到要跟东吴那帮玩意儿寻求结盟的地步了,你说曹叡能开心的起来嘛……

第971章 回归江陵

邺城的曹叡,忙着调兵遣将,稳住现在的局势。

洛阳的诸葛亮,忙着接手防务,同时想办法跟河洛世家联络沟通。

江陵的张溪……张溪发现,自己现在好像无事可做。

带着两万援兵回防江陵,人还没过襄阳呢,东吴就已经退兵了。

等张溪领军回到江陵后,发现江陵已经在王基的主持下进行战后重建了,而张溪又不能在这个时候主动跟东吴开战……可不就暂时无事可做了么。

东吴对江陵郡造成的最大伤害,大概就是华容东南四县的丁口迁徙,迁走了江陵郡大概四分之一的丁口,但这个善后的事情,基本都是王基在处理。

倒不是张溪甩锅,而是民生上的事儿吧,张溪虽然也能做,但不见得就能比王基做的更好。

因此,张溪还是把重心,放到了维持军务上面。

尤其是江陵水军,在经过了这次的实战之后,已经有了一些雏形,张溪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增加江陵水军的规模。

每次北伐,东吴都在大汉的身后拖后腿,继续这么搞下去,谁能受的了。

对东吴,早晚是要一战的,那不如趁早开始做准备。

当然,那个投车蒙冲战船,张溪叫停了制造。

那玩意儿就是一时间用来应急的玩意儿,只能用来防守,进攻就显得很笨重了,还需要大量走轲保护,在这年头的水战战术中,显得性价比相当的低。

有这个功夫,多操练一些水军,多造几艘蒙冲战船,比造那玩意儿有用的多。

这年头的水战战术,依然还是以跳舷近战为主,远程火力的打击虽然能阻拦一时,但最终要决定胜负,还得是近战,而一旦到了近战环节,这些投车蒙冲就失去了他该有的作用,还会因为过于笨重而陷入敌军的包围。

东吴水军,到底是处在优势地位,想要尽快拉进跟东吴水军之间的距离,仅靠出奇是不行的,还是要按照这个时代的水战战术标准,重点打造符合这个时代水战战术的战船才行。

也不用等太长的时间,只要江陵水军有了可以跟陆口东吴水军对抗的实力,那张溪就会领军杀向荆南,先把荆南四郡夺回来再说。

至于现在嘛……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把握之前,还是先闷头发展吧。

水军士卒和战船方面,只能是继续耐心等待了,但水军将领方面,张溪倒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上次江陵防御战里,文岱和钟离牧的表现,都相当的不错。

当然,这里的不错,不是说他们已经是出色的水军将领了,他们俩比起朱然来,在水战指挥上还是有所不如的。

但问题是,朱然虽然借着水磨功夫摧毁了江陵水军二十余艘走轲,但到底是没有击破文岱和钟离牧指挥的乌龟阵,朱然从开战到战争结束,近两个月的时间,始终没有寻找到在公安渡口登陆的机会。

也就是说,两人跟朱然的对阵,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落入下风,但同样没有被朱然所击溃……这已经是出乎了张溪的预料了。

文岱也就算了,他都已经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不比朱然年纪小多少,他都能被朱然摁着揍,只能说是天赋有限了。

但钟离牧不一样,他才二十一岁,还有成长的空间……等到钟离牧积累起足够的水军指挥经验,熟悉水军战术后,他说不定能成为江陵水军真正的领军者。

不指望他能有周瑜的水平,能接近文聘的水平,就已经足够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