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页(1 / 1)
('
但这同样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可长可短……张溪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等到钟离牧完全成熟,然后再发动对荆南四郡的进攻。所以嘛,出于这样的考虑,张溪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再给荆州水军寻找一个成熟期的统帅的。可这样的人,真的不好找啊。内部挖潜,就张溪的脑容量,实在想不出荆州有什么适合水军作战的将军。没办法啊,上辈子看《三国演义》吧,打从五丈原之后,罗贯中就没好好写,也没几个人会好好看后面的剧情,能知道一个羊祜,一个陆抗,一个王濬,一个杜预就已经不错了。再说了,羊祜今年才十三岁,有等他们成长起来的时间,倒不如期待一下钟离牧能不能快点掌握水军指挥战术,独当一面呢。至于东吴方面的挖角,张溪一直在想办法,那个在给孙登当太子宾客的南阳人羊衜,张溪也没有断绝过书信往来……但东吴中后期,生生的把天下第一的水军糟践成一个笑话,甚至当王濬从益州出兵,顺水而下的时候,东吴居然只能想出铁索横江这种被动招数,都没人敢主动应战,可见他们那边的水军将领拉胯成什么德行了。这要是换成周瑜,估计王濬还没到公安呢,就得让周瑜再整出一个水战大捷来。所以,即使是羊衜,张溪其实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从羊衜的履历上看,真看不出这位有什么实际指挥水战的本事。但……老天爷还是很眷顾张溪的。就在三月初的某天,张溪去江陵郡东南四县视察春耕情况,才刚到沔阳,就突然接到亲卫通报,说是有故人来访。张溪一听这话,顿时就知道,这未必是什么真的故人。真要是张溪的故人,比如说成都那边的几个认识的熟人路过荆州,过来拜访自己,完全可以让亲卫直接通报姓名……甚至要是庞统这样不拘小节又跟张溪相熟的人,能直接不经通报,自己往里闯。这种自称故人的人,大概率是一些跟自己有点关系,但实际上并不熟悉的人,才会这么称呼。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一点拉进关系,生怕张溪不见的意思在里面,真正的故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为此,张溪赶紧整理衣冠,然后出迎……这是这个年代的礼仪,既然不是那些熟识的人,那么就不能太过于不拘小节,否则传出去,影响风评。然后,张溪就看到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对着自己躬身行礼……是的,这年月,三十岁左右就可以自称中年人了,到张溪这个年纪,都可以自称“老夫”了。这年月,人的平均寿命都不长,能活过四十岁,自称“老夫”,完全不是问题。张溪赶紧回礼,顺便在脑海里过一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不认识这个人。人都自称是故人了,这要是一会儿说不出人家的名字……尴尬的是自己,丢人的是对方啊。但好在,这种时候,聪明人都不会让主人家难堪,而很显然,来访者也知道,自己其实跟张溪并不熟悉,因此,他主动开口,说道,“南阳羊衜,见过张使君。”南阳羊衜?!他怎么自己送上门来了?!前几天张溪还琢磨着呢,从哪儿去寻摸一个成熟的水军统帅,现在候选人之一,突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了?!张溪略微愣神了一下,但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赶紧上前搀扶起羊衜,拉着羊衜的手,说道,“文衡今日何以有瑕,来我荆州之地?!”文衡是羊衜的字,而张溪一见羊衜,立刻上前拉拢羊衜,并以表字称呼,这是一种相当亲近的态度……起码羊衜是很受用这个的。虽然跟张溪通过几封书信,但实际上,羊衜和张溪的关系真说不上多熟悉,现在羊衜又自称是故人求见张溪,张溪就算不给面子,以张溪的身份,其实也说得过去。但张溪一副热络样,不仅缓解了羊衜的尴尬,也替羊衜遮掩了过去……以后羊衜真的可以自称是张溪的故人了。为此,羊衜很感动,同时,内心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能顺着张溪的态度走的时候。等到张溪把羊衜引入自己居住的小院,两人分宾主落座后,羊衜立刻主动起身,再次向张溪行礼,并且说道,“衜自东吴辞官回乡,路过江陵,向蒙使君错爱,故此特来拜见使君。”这些话里,羊衜不仅把自己的地位,摆在了张溪之下,顺带的,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以及自己的来意。辞官回乡,是告诉张溪,他现在已经不是东吴的官员了,而向蒙错爱,是委婉的告诉张溪,之前张溪招揽他的事情,如今他主动来投了。现在,就看张溪收不收了。张溪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二十年了,历经时代的熏陶,这点题外音还是能听出来的,但他很好奇啊。“文衡辞官了?!”张溪不解的问道,“上次文衡来信,尚且言东吴太子尚贤,待文衡甚厚……如今何以至此?!”这话吧,张溪真就是好奇一问,但听在羊衜耳朵里,这话可就不一般了。你上次还说你的主君很贤明,而且对你很好,你现在辞官跑来投奔我,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不忠之人的。在这个时代,要是让张溪这个身份地位的人,对羊衜有了这种评价……那羊衜这辈子的名声和仕途,基本上算是都完了。因此,羊衜也是肃容,躬身,认真的回答道,“旧主虽贤,却不用吾言,待我虽厚,奈何同僚不容……在彼度日无忧,然无用武之地,此非衜所愿也。”第972章 羊衜归汉有一说一,孙登是对羊衜是真的不错,不仅任命羊衜为中庶长,而且对羊衜的态度,始终是尊敬有加。但问题是,羊衜的那些建言,孙登基本不听的。孙登只愿意听诸葛恪等人的话,毕竟孙登和诸葛恪为首的东吴四友,那是近乎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尤其是诸葛恪,孙登认为,此人不比他的亲叔叔诸葛亮差。嘛……多少有点朋友滤镜的因素在里面。而诸葛恪等人嘛……之前也说过,羊衜嘴欠,说了诸葛恪等人的坏话嘛。虽然羊衜是觉得,自己算是在品评人物,但诸葛恪等人可不这么觉得……这不,没少在孙登面前给羊衜上眼药,私下里也没少排挤羊衜。真要说起来,其实孙登已经算是一个相当大度的嗣君了。孙登可是一直把诸葛恪认作是自己的诸葛亮的,甚至孙权也有意在培养诸葛恪,等到将来孙登接班登基了,诸葛恪就是孙权留给孙登的辅政大臣……这样的人,羊衜评价他是“才而疏”,孙登没把羊衜逐出太子府,已经算是很有涵养了。你要在刘禅面前说一句“诸葛亮志大才疏”试试……刘禅那个几乎没脾气的小胖子,也能分分钟让你知道什么叫“伴君如伴虎”。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登还能对待羊衜如常,甚至在诸葛恪等人的诋毁下依然把羊衜留在太子府里,可以说,孙登真的是一个气量相当了不起的嗣君了。这点,羊衜是承了孙登的情的,也是当初张溪,费祎,邓芝等人连续书信招揽,羊衜都不愿意离去的真正原因。但……羊衜虽然感激孙登对自己的礼遇,可羊衜不希望孙登对自己的建言,全都当成耳旁风啊。只要是自己的建言,不管是不是有道理,孙登都只是笑笑,听见了也当没听见。而一些太子府内需要处理的公事和杂物,孙登也没有安排羊衜承担任何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孙登把羊衜给供了起来,不让他处理实务,但又不让感到难堪。这是提前让羊衜进入了养老生活。有一说一,如果羊衜真的没啥追求,他继续在太子府里呆着,等到将来孙登接班登基,他至少也能混个九卿之类的清水衙门当当,没什么权利,但也没什么责任,挺好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