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页(1 / 1)
('
要不是邓艾拼命拦着,就关银屏的脾气,她可不管张溪是不是她夫君的师父,这么做是不是不孝无礼。而且关银屏也觉得这事儿太过于无理取闹了……自家宝贝儿子才九岁啊,这时候定什么婚约啊?!而且吧,就算要定婚约,关银屏也更加倾向于跟自己大哥关平的女儿定亲,两家亲上加亲,不是更好的事情?!要实在不行,张苞家的闺女也不是不可以的……就是太小了点,还得在等几年。哪里冒出来一个什么杨氏女,让自己夫君的师父和那个诸葛鱼头,硬塞给自家宝贝儿子?!咱们关家外孙,需要跟一个什么杨氏女联姻来证明什么吗?!什么四世三公,有我老爹威震华夏的威风么?!所以说啊……那个诸葛鱼头的顾虑是对的,跟关银屏商量这事儿,基本是不可能有啥好结果的。偏偏张溪还拿关银屏没办法……这丫头虽然是自己徒弟的媳妇儿,但是吧,她跟自己的媳妇儿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好。当然,最重要的是,关银屏就算真的跟张溪翻脸,张溪一打不过人家,二也说不过人家,三……看在二爷的面子上,张溪还能跟关银屏计较什么嘛?!没办法啊,张溪只能拖着自己的徒弟吐苦水啊……师父也不想那么做的啊,但是没办法啊,政治这玩意儿,它就是这么的操蛋。再说了,杨氏女啊,自小熟读诗书,各种礼仪礼节肯定是相当熟悉的,以杨家四世三公的基因,长相,气质啥的肯定也没的说……咱也不算吃亏。再一个,从基因的角度讲啊,张苞家的闺女也就算了,你大舅哥家的闺女,真不适合嫁给小忠儿,容易出白痴后代的……张溪叨叨了好一阵,说的邓艾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啥叫基因啊?!嘛,张溪一时半会儿没法给邓艾说清楚这里面的道道,更何况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索性就直接要求邓艾,尽力说服自己的媳妇儿,让她接受这门亲事。邓艾那个无奈的……您是轻飘飘的说这么一句话完事儿了,我回家不定得遭什么罪呢!!!自家媳妇儿什么脾气,自己能不了解……再说在内宅,咱们师徒俩,什么时候有过话语权?!这事儿张溪直接耍赖不管了……谁让他是师父呢!!!邓艾无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未来的儿媳妇,到底是什么身份,姓什么叫什么,是谁的孩子。这个总要知道吧,不然怎么去说服自家媳妇儿啊。这问题问的,张溪也挠头……特么当时光顾着跟死鱼头商量荆州,洛阳的防务问题了,这事儿给忘了问了。没辙,张溪只能派人快马送信去洛阳,问一下诸葛亮,自己则暂时在巩县呆一段时间。顺带的,视察一下巩县的防务,跟邓艾一起,抵近虎牢关的方向,去看一下情况。毕竟,邓艾的对手是司马懿那个老狐狸。虽然说邓艾现在也算是进入成熟期了,多年领兵的经验积累之下,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了……但对上司马懿,可不好说。就是张溪本人,对上司马懿都有些心虚,别说自己徒弟了。张溪是真的不放心,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邓艾,在自己的教导下,到底能不能达到历史上邓艾的高度。就算能,历史上的邓艾也让司马昭算计的死死的,最后死的那叫一个稀里糊涂。对上司马懿,那不是更加糟糕嘛。还是帮自家徒弟好好的看看吧。可张溪的到来,也把在虎牢关内操练士卒的司马懿给吓了一跳……张元长这个老狐狸突然到了巩县,是要干什么?!张溪忌惮司马懿,司马懿同样也忌惮着张溪……本该是荆州牧的张溪,突然的出现在巩县,这意味着什么?!蜀贼是不是要大举进攻虎牢关了?!司马懿的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这样的一个疑问。本来对面的邓艾,司马懿就已经很头疼了,跟个小狐狸一样滑不溜丢的,这半年多的时间,司马懿不管试探多少次,这小狐狸就是不上当。现在小狐狸没解决掉,反而引来了一只老狐狸……更要命的是,明明说好了年底前就能从兖州调来的援兵,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看到。司马懿着急啊。打死司马懿都想不到,张溪就是来看看徒弟,呆不了几天就会走的……司马懿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洛阳的诸葛亮已经提前察觉到了大魏即将反攻,打算来个先下手为强,集中兵力攻破虎牢关,闯入兖州。如果这么一来的话,大魏的战略反攻当即就要胎死腹中,直接转入战略防守……最终只能便宜了那些不讲信义的吴狗。这是司马懿最不愿意看到的。第987章 巧合不能怪司马懿这么嘴上不留德,实在是吧,东吴的事情办的吧,实在让曹魏这边的君臣,都有一肚子的怨气。既然双方都已经定盟了,双方质子都已经各自上路了,那么按照理论来说,淮南一线的兵力对峙,就应该结束了吧?!当时兖州刺史贾逵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甚至跟司马懿表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兖州郡兵,进入河南郡东部,交给司马懿节制。可问题是,从九月份正式定盟,一直到十一月份,魏吴两军在淮南地区的兵力对峙,一点没有消除的迹象。东吴方面不撤兵啊。兖州本来就防御兵力吃紧,总兵力更是处于劣势,东吴不撤兵,曹魏方面怎么敢擅自把兵力调走……也不想想这个东吴以往的“历史”,谁敢相信他们会正常履行盟约?!为此,贾逵曾经派遣使者,去跟东吴方面的交涉……结果坐镇寿春的陆逊表示,既然双方签订了盟约,那么曹魏先撤兵,也是可以的,何必纠结到底是谁先撤呢?!贾逵被这句话给气的够呛。我们为什么不敢先撤兵的理由,你们这帮玩意儿心里没点数么?!但无奈,为了尽快给司马懿筹集兖州郡兵过去,不耽误天子制定的反攻洛阳计划,贾逵只能尝试性的,抽调了梁国的郡兵到陈留郡集结。可没想到的是,贾逵这么一调兵,东吴立刻在汝南增加了兵力投入,屯兵在谯郡和汝南郡的交界处。特么贾逵要疯啊,你们东吴到底要干什么?!梁国是谯郡北部紧邻的郡国,如果谯郡遭遇攻击,梁国是能最快支援谯郡的地方……如今我才把梁国的郡兵调走了一部分,你们东吴就立刻陈兵谯郡边界,想干什么?!贾逵立刻派人去跟寿春的陆逊交涉,结果陆逊却说,他也是在撤兵,把兵力集中到汝南郡,然后带兵顺着汝水南下去庐江郡,不是很方便么?!贾逵心说我信你个鬼啊!!!你真要撤兵去庐江郡,为什么不走陆路,在寿春集结兵力,而是偏偏要走水路,把兵力都聚集到汝南来?!反正贾逵是不相信东吴能有这么好心,但陆逊的话,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人家东吴兵喜欢坐船南下,你还能说人家不对不成?!表面上看,东吴的说辞没啥大问题,但贾逵这下不敢冒险了,他现在根本不敢抽调兖州东南部的任何郡兵,继续保持着这样的兵力对峙,只敢在泰山郡等靠近黄河的北部郡县抽调兵力,到陈留郡集中。至于南部的那几个郡国的兵力,还是等东吴撤兵后,再想办法抽调过来吧。就这样,拖拖拉拉了近一个月,东吴那边是半点撤兵的意思都没有,导致陈留郡这边,只集结了不过一万七千余兖州郡兵。这些兵力,贾逵是不会往虎牢关送的……现在送过去,兵力不足以形成优势不说,还有可能提前暴露了己方的战略意图。因此,贾逵只能写信给司马懿,说明原因,让司马懿再等一段时间,等东吴撤兵后,他集结完所有的兖州郡兵,再给司马懿一起送过去。司马懿当然无法责怪贾逵办事不力,而且这件事情上,就算换做司马懿是在贾逵的位置上,也不敢轻易从兖州南部调兵……要怪,就只能怪那些心怀不轨的吴狗们。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