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页(1 / 1)

加入书签

('

朝廷一直不安排这么一个南阳太守,张溪也没办法,只能让徐庶,邓艾等人以前线守将的身份暂理政务。

这事儿,张溪也不是没跟诸葛亮提过,但那时候诸葛亮不是忙着北伐准备,就是忙着安定洛阳,再加上攻下洛阳和襄城后,南阳也不算是前线了,有没有太守其实也不着急……一来一回的,谁知道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啊,这事儿张溪也没办法,只能赶紧去襄阳,然后让习宏以州牧长史的身份,来南阳郡暂行太守事……先顶一阵子,毕竟诸葛亮那边的援军要紧,徐庶能早一天出发就早一天出发。

好不容易搞定了南阳郡的事情后,张溪继续南下,来到襄阳。

到了襄阳,张溪自然是跟文聘见了一面,大概略述了一下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让文聘注意防卫襄阳,尤其是江夏的东吴军,防止他们依仗水军之力,逆汉水而上。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跟文聘说一下,文聘这个老将军不会不懂。

真正重要的,是张溪留给了文聘一个提前盖好州牧印信的手札,和一封写给寇封的私信。

这个手札,是给文聘用来在襄阳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往东三郡调兵的手札。

而私信,是张溪写给寇封的,陈述利害,防止这货跟历史上那样被小人蒙蔽,拒不出兵的私信。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东三郡其实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他并不属于荆州郡,是不需要听从荆州牧的调遣的。

调兵手札,是一道官方程序,相当于张溪这个荆州牧请求东三郡的守将寇封出兵协防襄阳……寇封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

但,谁让张溪是寇封他哥呢……敢不出兵,以后别厚着脸皮叫兄长。

有了这道保险,张溪觉得,襄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处理完了这边的事情后,张溪也不在襄阳久留,继续南下,回到江陵。

当张溪回到江陵的时候,已经是建兴八年的正月了……没能赶上正旦,是在正月初七的这天,回到的江陵。

为此,张溪被孙尚香逮住了一顿抱怨,说是新年祭祖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祠堂,当家的爷俩都不在,整个家里都冷冷清清的……只好叫小八陪着她,她们姐妹一起过年。

张溪一听这抱怨,当即后者脸皮就表示,他其实也可以陪着孙尚香姐妹两人补回这个正旦……嗯,具体怎么补的就别问了。

反正吧,正月初八,张溪是神清气爽的去了江陵太守府,召集王基,羊衜,州泰,石苞四人,一起开个会。

也就搭着是正月里,才能一下子找齐这么多人,否则的话,各有各的差遣,哪有这么简单的回一趟江陵。

会议的内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一些加强戒备,提防东吴偷袭的事情。

这四个人,王基是在必要时刻要坐镇江陵,总理后勤的,州泰是守着东面郢县的,羊衜是指挥江陵水军的,石苞是在江南主持零阳到公安一线防务的。

各有各的重要。

防备东吴这个事情,整个荆州从去年八月底,邓芝从建业返回后就一直在做了,现如今,张溪不过是把这个时间点,更加明确了。

最早这个月下旬,最晚二月份,东吴应该就会发起进攻,这段时间万万不能轻敌大意。

尤其是江南的公安和零阳……张溪实在担心这两个地方。

目前东吴水军强盛,万一羊衜的江陵水军不敌东吴水军,那么有可能江南江北的联系再度被切断。

因此,张溪授意石苞,由他自行判断局势,如果他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弃守零阳,退守公安……如果觉得连公安也守不住的话,石苞可以从公安上游的浮桥那边过江,退往宜都郡布防。

有一说一,那个浮桥到现在都没拆,不知道是宗预早有预见,还是误打误撞……

至于羊衜的江陵水军,张溪也同样给与了不小的自主权,但主要的作战思路,张溪还是希望羊衜能以稳为主。

只要水军还有一战之力,不让东吴水军彻底控制长江水域的话,江陵就不太可能陷入到围攻的境地……单线陆上作战的话,张溪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当然,如果羊衜真的发现挡不住东吴水军了,那也同样可以选择自主撤退,逆江而上,去巴郡投奔陈到,不用太过强求水面决胜。

咱们的水军才新建不到两年,干不过东吴水军很正常,不要为了一时的胜负,就断送了所有江陵水军的希望。

而最后的江陵守军……嗯,没啥好说的,由张溪统领,守卫江陵郡诸县,保境安民。

对于江陵守军而言,没有退路,必须死守,因此,这段时间,张溪会和州泰一起,巡视各地防务,查看军中操演,监察军械粮草等战备情况。

如有懈怠者,立斩不赦。

就这样,各有各的战备工作要做,过了正月十五的元旦,整个江陵郡都进入到了战备状态。

张溪,王基四处巡视,州泰负责军中操练,羊衜忙着操练水军,巡查沿江防务,连石苞这个“好色之徒”都没在跟自己的妻妾们久待,过了初十就立刻返回了零阳,跟李球分享了军情后,各自安排守城事宜。

整个江陵郡,都已经做好了东吴军入侵的准备。

等啊,等啊,就这么足足等了一个月,都已经二月十五了,什么动静都没有。

别说东吴了,就是江夏那边,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嗯,或者说,也不是完全没动静……江夏那边,新上任了一个太守,东吴方面任命的。

而这个太守嘛,复姓诸葛,名恪,字元逊。

也就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乔的亲弟弟,诸葛瑾现在的嫡长子,历史上的东吴太傅,诸葛恪。

顺带一提,还是被羊衜评价为“才而疏”的人。

第989章 曹魏的困难

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的事情暂时先放一边,因为真的不算重要。

现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张溪必须先搞清楚,东吴和曹魏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攻……再不进攻的话,大汉这边可就要做好彻底的准备了。

这帮魏国和吴国的君臣们,不会真的以为,他们的结盟是多么保密的一件事情吧?!

又或者,魏国和吴国的君臣们集体脑瘫了,认为大汉会不在意他们是不是结盟,根本不做任何应战准备?!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张溪想搞清楚,就是诸葛亮那边,也一样在纳闷。

南阳郡兵已经在徐庶的带领下抵达了洛阳,诸葛亮联名张飞的调兵奏章也已经获得了朝廷的认可,现在关中的吴懿和长安的柳隐,胡遵都在抽调兵力,准备军械粮草……魏吴两国要是再这么拖下去的话,大汉可就屯重兵于洛阳,不给魏军任何反攻的机会了。

曹魏到底在耍什么花样?!

诸葛亮和张溪,最多对这个事情是不解,驻屯在虎牢关的司马懿,都快急死了。

魏吴两国结盟,只要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会知道,接下来两国必然会对蜀汉用兵,而魏国方面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必然是重兵出击河洛,重夺洛阳。

这不是什么很难猜测的目标,司马懿也知道,以诸葛亮的智商,肯定能明白接下来的处境,他必然会迅速做出应对反应……而司马懿要做的,就是在诸葛亮的应对步骤到位前,先一步发动进攻。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在看到张溪的旗号出现在巩县时,反应这么大的原因。

现在的魏汉双方,在洛阳地区近乎明棋布置,谁能先一步做好进攻防御准备,谁就能占据优势……张溪突然出现在巩县,司马懿当然会大吃一惊,还以为是蜀汉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所有战略部署。

虽然后来,司马懿通过巩县守军的反应,察觉到这是疑兵计,但这多少也是一个警醒……蜀贼也在做应战准备,现在看起来没做好,但不代表永远做不好。

因此,对大魏来说,但凡能早一点发动反攻,就能早一步的占据优势,越是拖延时间,洛阳方面能做出的应对准备就越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