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页(1 / 1)
('
但随即,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寇封总算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中路的那两千东吴军士卒,确实战力不错,战斗韧性也很强,始终跟上庸兵对战而不落于下风。但左右两翼的东吴军士卒,慢慢的开始有些撑不住了……寇封果断变阵,从中军调度兵力往左右两翼施压,试图从两翼突破,进攻中军主将。全琮一看这个情况,也没办法了……一咬牙,把朱桓所部的世兵,也给派了出去。只希望,朱桓所部世兵,不会在这种时候出幺蛾子,否则的话,就不是自己击溃这一万蜀贼,而是自己可能要面临一败涂地的下场了。万幸,朱桓所部的世兵,虽然没有了朱桓的率领,但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没有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全琮闹出什么幺蛾子了。随着朱桓所部世兵的入场支援,全琮终于是暂时稳住了两翼战线,把局势重新拉回了彼此僵持的地步。打到这个程度了,寇封观察了一下场上的局势,觉得一时间,恐怕是难以分出胜负来了。当然,最后的胜负手,寇封其实也有,那就是他自己的三板斧之一——亲自冲阵。但,现在,没有这个必要。寇封现在还是脑子很清醒的,他很清楚自己这次出兵的目的,不过是试探东吴军的反应,并不是要来跟东吴军一决胜负的。继续打下去,当然也能赢,但自己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不会小。而如今,寇封最关心的,根本不是自己能不能赢,而是自己到底有没有可能,领兵南下去支援江陵。现在看来……东吴军,就只有这么多兵力在这里了。但凡东吴军还有其他的援军,打仗打到这么僵持的地步了,伏兵也该出来收割战场了……到现在看不到东吴其他军队的影子,基本可以判断,汉水北岸,就只有这一万人的东吴军部队。既然如此的话,在樊城留下五千人守卫,在襄阳留下一万人守卫,再加上文聘的两万水军,就足够守住襄樊了。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完全可以在寇封的带领下,南下支援江陵,以防江陵有失。盘算完毕后,寇封也不跟全琮多做纠缠,立刻撤兵,撤回樊城,同时把这场战斗的过程,以军报的形式,发给文聘。然后向文聘要求,抽调自己的上庸兵,南下支援江陵。而于此同时,好不容易“打退”了蜀军的全琮,这时候也收兵回营……顾不得朱桓是不是还是戴罪之身,赶紧的找来,商议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虚实已漏,继续留在汉水北岸就是身处险地,随时可能被人围歼!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那点矛盾就不叫事儿了,在闹下去,两人的性命都有可能直接留在汉水北岸。赶紧商量一下,是不是撤军吧!!!第1009章 河洛战事江陵,襄阳战线各自鏖战,而相对来说,河洛地区的汉魏之战,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司马懿领兵出虎牢关,三万人围攻巩县,在第一时间,被邓艾给挡住了。邓艾手里只有一万人,可这一万人,全都是大汉北军,而且是历经了四次北伐后,得到充分锻炼,战斗力正处在顶峰的大汉北军。而邓艾本身的能力也不差……不论政治头脑,只说军事能力的话,司马懿用这种堂堂正正的用兵方式,还不足以突破邓艾设立下的巩县防御。再加上王平带领无当飞军回撤,诸葛亮并没有要求王平直接撤回洛阳布防,而是让王平主动东进,到了巩县侧翼,一方面扩大防御战线,防止司马懿绕道偷袭洛阳,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掩护巩县侧翼,协助邓艾防守。实际而言,司马懿现在是用三万兵力,在对抗邓艾,王平所部的两万兵力。战场局势的主动权,确实还在司马懿手里,但想要在巩县附近造成突破,司马懿一时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而南线的颍川郡,陈泰自从主动出击了一把,试图拦截王平退兵未果后,就立刻缩回了许昌,继续保持防守态势。一方面是兵力不足,无法北上支援司马懿,另一方面……陈泰的实际需求,也不过是保证颍川郡不失而已。因此,淮南的东吴军虽然在慢慢退兵,但只要汝南那边的朱据一天不从汝阴县撤军,那么陈泰就一天不会招郭淮军北上。就怕郭淮北上后,东吴趁乱全据汝南,这样颍川郡就要面临三面是敌,只有东侧一条退路的情况了。很显然,不管是陈泰还是颍川郡的世家大族们,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这点。但这也造成了,河洛东部战斗激烈,但河洛南部,如今却风平浪静,一点动静都没有。司马懿也不是没有写信催促过陈泰尽快集结兵力北上,直接威胁洛阳,逼迫蜀贼退兵自保,减轻他这边的压力……但陈泰每次都是回信态度诚恳,但却总是推脱兵力不足,军械粮草未能齐备,不敢轻易出兵。司马懿能怎么办?!同为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司马懿能不知道这些颍川佬在想什么嘛……就因为司马懿什么都知道,所以他才无话可说。颍川派在朝中不仅有陈群这样的大佬,中低层也有不少颍川出身的官员们,这些人想要保卫自己的家乡,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是蜀贼占据了洛阳和孟津渡,随时可以渡河威胁到河东,河内两郡,这次大战,河东郡和河内郡的世家大族们,也未必会真的站在大魏这边,为曹真提供这么多的助力。这种事情,弹劾是没有用的,只能是以劝说为主,同时等待时局变化……只要大魏有能力在洛阳附近寻得突破口,那么不用自己催促,陈泰自然也会主动出兵北上的。可如今,司马懿这边暂时是没办法了……至少在贾逵带领兖州郡兵来援之前,司马懿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突破邓艾,王平的防线了。因此,司马懿只能寄希望于河洛北部战场的曹真,能在孟津渡取得突破。而此时,洛阳北侧的孟津渡,曹真带着司马家两兄弟,也正在努力的试图渡河强攻。但,受限于黄权所部的黄河水军的限制,始终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大批魏军渡过黄河,而少量的魏军士卒渡河后,在面对向宠的领兵攻击下,只能艰难的维持着登陆点,根本无法往孟津渡的方向推进。黄权这个川中名将,终于展现出了他那个一直被人低估的能力。水陆战皆通的情况下,黄权没有选择在孟津渡死守,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直接围堵了魏军可能的登陆口,不给魏军过河的时间和空间。而曹真和司马家两兄弟,论陆战能力确实未必比黄权差,但论水战嘛……这仨的水平真就是半斤八两,都是接近于一窍不通的水准。三个人加一起,在水战上,愣是拿黄权一点办法都没有。渡船本来就比不得战船,曹真三人又几乎没有任何水战指挥经验,每次都是派出一百多艘渡船载士卒过河,但每次都会被黄权带领的四千水军袭扰甚至切割,伤亡始终不是小数目。这就导致了,虽然曹真可以把一部分士卒渡过黄河去,建立一些登陆点,但兵力始终不足,再被向宠领兵一冲,大部分登陆点都会丢失。如今还能保住一个登陆点,曹真现在都有点怀疑,到底是蜀贼真的攻不下,还是蜀贼故意留着,引诱曹真继续在孟津渡附近运兵过河的手段了。打了大半个月,现在曹真算是明白了,要让他靠着一群渡船,在黄权这个专业水军将领的骚扰威胁下带兵渡过黄河……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因此,曹真现在在琢磨着,该怎么避开黄权所部,另寻渡河地点。毕竟,黄权手里就四千水军,他能防守的,也就是孟津渡附近的一片水域,只要避开这片水域渡河的话,就不用像现在这样,面临被动了。为此,曹真把目光放到了河南郡的隔壁,弘农郡。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