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页(1 / 1)

加入书签

('

吕据的老子吕范虽然是大吴功勋,但到底已经死了,而吕岱前些年,在交州彻底消除了士家的势力,把交州纳入东吴的直接管辖范围,被封为镇南将军,番禺侯……人家现在声望正隆。

吕据不想因此得罪了吕岱。

你要搁平时,陆凯还是能够理解吕据的,毕竟吕范这一脉,能力都有限,只能指望着老父亲留下来的那些人脉和功劳混日子,不想得罪吕岱这个军功盛荣的新晋功臣,也情有可原。

但现在是战时啊,大家在打仗啊。

你吕据守着武陵县这个粮仓,事关前线十余万将士的粮草供应……这种时候怎么小心都不为过,怎么你还有心思考虑什么人情不人情的问题?!

守住了武陵县,就算吕岱亲自来问责,你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反驳回去,但要是守不住武陵县,那你也不用等吕岱来问责了,必然是死路一条。

怎么就拎不清的呢……

陆凯也是无奈,但好歹,吕据也是武陵郡太守,自己名义上的上司,有些话,陆凯不好说的太直白。

因此,陆凯只能旁敲侧击的询问吕据,道,“太守与吕凯将军熟识?!”

吕据一愣,摇头,说道,“虽见过一面,然,并未交谈,故此并无印象。”

陆凯点点头,再次询问吕据,说道,“太守依军法而行,令吕凯将军移兵南门,可是置吕凯将军于险地?!”

吕据再楞……不管怎么说,军法为先,而让吕凯移兵南门,也是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让他们到后方去休整。

着怎么也不算是置吕凯于险地吧?!

陆凯再次点头,继续打算跟吕据旁敲侧击……吕据表示不用了。

是,我吕据能力是差了点,但我不是白痴啊。

都已经说的那么明显,考虑的这么周到了,吕据要是还不懂陆凯的意思,那他也太对不起他老爹吕范的教导了。

吕据直接下令,冲城下喊话,要求败退过来的“东吴军”撤往武陵县南门,休整一夜,明日甄别后,再行入城。

而到了这个地步,城下的“吕凯”,也就是石苞知道,自己的诈门策略,失败了。

当下也不装了,抓紧在日落前的最后一点时间……直接攻城。

第1018章 石苞的无奈

石苞没犯傻,用八百士卒去进攻一座有三千人守卫的城池,不过是出于出其不意的想法而已。

刚刚诈门的时候,石苞察觉到,城楼上的守将非常的犹豫,而下达的军令,也是让自己去南门休整……那么也就是说,武陵县守军并不能立刻断定,自己这支“败军”是假冒的。

如此,城中必然没有太多的准备,突然进攻,说不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守将再应对失策,也不是没有强攻破城的可能。

说真的,如果石苞的对手是吕据,这事儿说不定真的能成……但可惜,这次石苞的对手,是陆凯。

陆凯之所以晚吕据一步抵达城楼,就是去各门安排了一下防务。

本来陆凯也只是出于谨慎考虑,以防万一……但现在,这招以防万一真的就用上了。

石苞突然攻城,确实打了吕据一个措手不及,吕据也确实有点进退失据。

但吕据身旁的陆凯,在第一时间就下达了守城的命令,及时命令城楼上的士卒射箭阻挡……石苞的偷袭进攻,效果并不好。

在付出了一百多人的伤亡代价后,石苞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利用突然强攻攻取城池了。

当下,石苞也不犹豫,直接下令退兵,利用夜色的掩护后撤,等待自己的后续兵马到来。

而此时的吕据,已经是吓的后背都湿了……要是没有陆凯的提醒,现在自己恐怕就要丢失武陵县了。

武陵县一丢,不管吕据能不能逃出去,等待他的,必然是死路一条……别说至尊了,就是上大将军那一关,他吕据都过不去。

吕据是真的吓的有点惊魂未定,同时也非常感激陆凯。

“若非敬风之言,吾已成大错矣!!!”

吕据一边说着,一边对陆凯行礼表示感谢。

吕据这个人吧,确实,能力差了一点,最多就当个和平时期的太守,治理一下地方。

但吕据也有一个好处——他有自知之明,而且心胸还算不错。

有自知之明,意味着他不会刚愎自用,愿意听从一些人的谏言。

心胸开阔,意味着吕据不会为了面子,非要摆什么谱。

因此,吕据在给陆凯行礼道谢后,直接对陆凯说道,“据军略不足,恐难当守城大任。此番御敌,据愿以身家性命相托于敬风,还请敬风莫要推辞!”

简单来说,吕据他选择了放权,把整个武陵县攻防战的指挥权交给了陆凯,让陆凯来指挥这一战。

某种程度上来说,吕据做出了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正确的一个决策。

而陆凯嘛……陆凯没得选啊,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事实上,陆凯的军略水平,其实也不算太高……起码跟他族叔陆逊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陆凯的强项,其实跟吕据一样,也是治理地方,军略方面只是读过一些兵书,略有研究,再加上本人思维灵活而已,真不算多么的擅长。

但如今这个武陵县城内,除了吕据就是陆凯……陆凯的军略能力,总比吕据要强的多。

如今吕据放权,陆凯再推辞的话,这个武陵县就不用守了,直接投降蜀汉,说不定还能继续捞个一官半职当当呢。

因此,陆凯只能是硬着头皮,接过指挥权,跟石苞打武陵攻防战。

而这一打,陆凯居然还打的有声有色的。

倒不是说陆凯的军略能力,比他自己认为的要强,甚至到了可以跟石苞平分秋色的地步。

能打成这样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石苞这边带领的军队,成分太杂,限制太多了。

要是换成一般的郡兵,石苞以一万人进攻三千人的城池,虽然不一定能马上破城,但肯定是全面占优,压着陆凯的武陵县守军进攻的。

但可惜,石苞手里只有两千多人是原本的郡兵,剩下的七八千人,是从五溪蛮借来的蛮兵。

这些蛮兵,你让他们打野战,或者是山地战,他们的战斗力倒是不算弱,但你让他们打攻城战……那个效率,真的,石苞看了都惨不忍睹啊。

在加上石苞这次出兵是借兵出击,他打的就是一个速度和偷袭,后勤补给不足,也没有时间慢慢的围城,打造攻城器械来攻城……要这么干的话,石苞大概率会被回援的东吴军大部队给包围了。

因此,石苞的强攻,就是最简单的蚁附攻城,他在赌,赌武陵城中兵力不足,或者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军压境,会导致东吴军士气低落,无心守城。

但这些……并没有出现。

陆凯的军略能力确实不如石苞,领军经验和谋略方面各有不足,但安抚士卒,提振军心士气这种事儿,陆凯还是能做到的。

武陵城内粮草充足,城防也还算完好,除了兵力不足外,基本没有什么弱点。

针对兵力不足这个问题,陆凯也好解决……他告诉守城士卒,只要坚守上五六天,公安等地的援兵就会到来,如果能坚守十天,恐怕连上大将军都会回军来救。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咱们兵力不足了,而是城外的蜀军要仓皇逃命了。

总不能,三千人连五天都守不住吧?!

当然,不可否认,陆凯撒谎了……从公安回援到武陵县,五天根本赶不过来。

但无所谓了,只要士卒们相信,他们只要坚守五天就能等来援兵,就足够了。

而且,陆凯也不相信,城下的这支蜀军,会在武陵县城下进攻超过五天。

但凡有点从军经验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城下的蜀军,除了两千余人是正规军外,剩下的七八千人,都是穿着各种各样奇怪服饰的人,有些甚至还穿着兽皮草木……压根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

这样的军队,一鼓作气的能力是有的,但不用等“再而衰”,只要稍遇挫折,大概就会内部生变,根本无法持续进攻太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