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页(1 / 1)

加入书签

('

如果能直接攻取虎牢关的话,那这场洛阳保卫战,就算是彻底圆满了。

至于诸葛亮自己,则率领五千士卒,看守北门,防止北门的司马两兄弟借机发难。

就这样,诸葛亮制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而且执行的,也非常的顺利。

王凌虽然能力也很强,但让他对上魏延,还是以一万士卒对抗魏延率领的两万大汉北军……王凌真的扛不住。

一开始看到魏延主动领兵出城,为了不暴露南门兵力虚实,王凌还是主动出击,摆出阵势,试图让魏延所部有所顾忌。

但很快,王凌就发现,魏延压根不是出城来试探性进攻的,那就是冲着要彻底击溃他来的,而且兵力还足足是自己两倍。

王凌非常识时务的立刻后撤,缩回营寨防守,同时马上派出军使给司马懿送信,请求司马懿尽快回援。

而在司马懿回援前,王凌坚守营寨,拖延时间……拖到司马懿能赶回来救援。

王凌的应对是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兵力,士卒战力,双方士气对比,王凌都不占优势,而指挥作战……不是看不起王凌,他真的不是魏延的对手。

王凌尽力了,他依托营寨防守,拖了足足二十天的时间,最终还是被魏延攻破了营寨。

王凌只能带着不到四千人的败兵,一路败逃,前往东门跟夏侯霸汇合。

而夏侯霸,现在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如果说魏延进攻王凌还需要一点时间的话,邓艾这边牵制夏侯霸,简直就是单方面的欺负。

邓艾那是已经从军十余年的人了,而夏侯霸从去年开始才算是真正的上战场作战,双方的战阵经验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也就搭着这是夏侯霸,本身能力还是有的,起码心理素质还算过硬,再加上邓艾也只是奉命牵制,并没有全力进攻,这才让夏侯霸勉强的撑下了这二十天的时间。

可就算如此,夏侯霸应对邓艾的牵制,已经是耗尽了自己的所有心力,他就算明知道南门那边王凌被魏延攻的很急,也不敢有任何去南门救援的举动。

依托东门外营寨,夏侯霸都守的非常辛苦,这要是去救援王凌,那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了。

因此,这段时间里,夏侯霸除了守卫营寨外,只干了一件事情——给司马懿送信,让司马懿快速回援。

虽然军阵经验不足,但夏侯霸的脑子和谋略没有问题,他很清楚,一旦南门王凌守不住,导致南门的蜀贼来夹攻自己的话……就算自己能做到全身而退,身后的巩县,甚至是虎牢关,都会遭遇蜀贼的直接威胁。

巩县丢了倒是不要紧,可虎牢关要是丢了,那问题可就大了。

因此,夏侯霸只能是以护军的名义,要求司马懿立刻回援……能不能解围颍川是次要的,兖州门户的通道虎牢关,真的不能丢。

可夏侯霸也没想到的是……区区二十天,也只有二十天,蜀贼就击破了南门外王凌率领的一万牵制兵马。

而更要命的是,南门的王凌败退到了东门,随之而来的,还有魏延率领的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蜀贼精锐。

而与此同时,夏侯霸正面的邓艾,也突然发力,对夏侯霸主持的东门营寨,发动了猛攻。

在蜀贼两军汇合后,面对两万五千蜀贼的强攻,夏侯霸只坚持了三天,东门营寨就被蜀贼攻破了。

无奈之下,夏侯霸不得不和王凌一起,率领大约八千残军一路后撤,退守巩县。

必须守住巩县,否则的话,虎牢关就危险了。

而魏延和邓艾合军后,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向巩县发动进攻的。

两军合流后,有超过两万人的兵力,连番大胜之下士气正盛,而敌军只有八千败兵,士卒低落,而巩县也不是什么坚城要塞,真要围攻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攻下。

但这两人在巩县只呆了不到五天,就接到了诸葛亮的传令,迅速撤回了洛阳。

司马懿回军了,而且速度非常的快……为了防止司马懿心狠,不管夏侯霸和王凌的死活,直接偷袭洛阳,诸葛亮决定还是稳妥考虑,先让魏延,邓艾回军防守比较好。

而随着司马懿的回军,洛阳地区的局势再次进入了一场对峙平静的状态。

洛阳附近,司马懿没有再兵围洛阳,而是回到了巩县,跟夏侯霸,王凌汇合,总计兵力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洛阳北门的司马两兄弟,手里只有一万士卒,继续呆在北门随时可能被洛阳守军合围,因此也一路后撤,撤到孟津渡据守。

至于弘农郡陕县的曹真,在得知洛阳撤围后,甚至已经在考虑,放弃陕县防守,撤回河东郡的可能性了。

最后是颍川。

司马懿和郭淮,陈泰的联军最终没能攻下襄城,而随着司马懿领兵回援,陈泰和郭淮互相商量了一下,觉得继续围城也没什么意义了。

因此,两人也选择了撤兵,退过颍水后,陈泰给了郭淮五千兵力屯驻颍阴,作为许昌的屏障,自己率领最后的一万颍川郡兵,回防许昌。

就这样,战争局势,似乎又回到了双方开战之前。

第1040章 刘协的难题

洛阳的战局,再次陷入到了平静期。

而随着冬天的到来,双方逐渐默契的罢兵,司马懿留下了王凌以及一万士卒驻守巩县,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两万七千人退守虎牢关。

其实按照司马懿的意思,王凌根本没有必要驻守巩县,毕竟巩县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而且离的洛阳也太近了些,防守风险很大。

但是吧,因为司马懿并没有攻下襄城,完成彻底收复颍川的目标,现在的颍川局势也只不过是回到了战前的状态而已……对大魏来说,这个巩县,就是这次反攻洛阳战役的唯一收获。

为了大魏天子的面子,这个巩县,现在也是不能不守的。

至于孟津渡的司马氏兄弟俩,以及陕县的曹真,现在都已经各自撤军,一个撤回河内,一个撤回河东。

这就意味着,曹魏反攻河洛的战役,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

从战役结果上来看,大汉虽然丢了一个巩县,但守住了洛阳,可以说,这场战役,是大汉赢了。

从兵力损耗的程度上看,大汉损失了四万七千余人,曹魏方面损失了三万三千人……战损方面,是曹魏赢了。

其中,司马懿南下解围颍川,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差点围歼了吴懿所部的四万士卒,不仅让曹魏在这场反攻战役中找回了面子,同时也让司马懿名声大噪。

没办法,这场仗,司马懿打的太漂亮了,一次突袭战,一次伏击战,彻底击溃了吴懿所部,重创了无当飞军和大汉南军,而自身所付出的伤亡,不过两千余人。

如果不是诸葛亮在洛阳城外及时发动反击,并且有可能攻取虎牢关,逼得司马懿不得不回防……司马懿是真的有可能直接攻取襄城的。

曹魏官方,在洛阳丢失的面子,在颍川终于是找了回来,可以按照陈群的意见,体面的收兵结束这场战事了。

而司马懿,在被诸葛亮压制了好久之后,终于在吴懿身上展现了一次自己的真正能力,重新获得了大魏朝野上下的认可。

就一个人,显得有些不太开心……大将军曹真。

倒不是曹真嫉妒司马懿,而是曹真自觉在这次反攻洛阳的作战中,自己打的实在太差了,回到河东郡后,越想越觉得憋屈……终日闭门不出,最后直接病倒了。

曹真本身到河东领兵出征的时候,也只是大病初愈,这半年劳累征战,却打成这个德行。

心情忧郁之下,再次病倒,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可曹真这一病,曹叡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宗族将领中唯一还能有点用处的曹真要是再出什么意外,那他就真的无人可用了。

为此,曹叡一道诏书,把曹真接回邺城休养,而河东郡的防务,交给了秦朗去负责。

同时,曹叡还把司马懿,夏侯霸,司马昭三人,召回了邺城。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