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是随着这些年军职受到了曹魏的影响,像什么的四征四镇这样的临时军职都慢慢的开始变成了常设军职,并且地位越来越高,隐隐有超越四方将军的地步……张溪继续当一个四方将军,多少不合适啊。

比如说陈到,是征东将军,魏延,是征西将军,邓艾,是征北将军……你再回头看看四方将军,连石苞都是后将军了,张溪才比石苞高半个级别,多少不合适吧?!

所以嘛……真正该提一级的人,应该是张溪。

刘禅顿时恍然大悟,然后仔细思考以后,一挥手,任命张溪为骠骑将军。

嗯,四大常设将军里,大将军和车骑将军,刘禅暂时是不打算封了,毕竟那是属于关羽和张飞的……不到必要的时候,刘禅暂时不想任命其他人担任这个职务。

至于骠骑将军……马超?!谁啊?!很熟么?!

嗯,就这样吧!!!

第1043章 议罪钱

季汉那边忙着准备迁都,曹魏这边也没闲着。

反攻洛阳失败了,但好在,终于还是稳住了阵线,这次起码还捞了一个县回来,算是历次和蜀贼大战中,唯一还算有所收获的战役。

真的,当曹叡自己这么安慰自己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可悲的感觉。

遥想太祖武皇帝时期,横扫天下,无人可当,什么刘备,不过是被太祖武皇帝追着跑的丧家之犬而已。

纵使经历了赤壁之战,太祖武皇帝不得已而退军,但很快就能重整旗鼓,驱逐马韩,逼降张鲁……虽败,但从不气馁。

可到了如今,自己掌权的时代,却仅仅因为在和蜀贼的战斗中夺回了一个县城,就可以自我安慰……何其堕落。

曹叡是真的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他决定,按照刘放的建言,征召屯田民为兵。

刘放的建言,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当然是不合适的,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事情。

但放到现在,却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好办法。

跟蜀贼数次征战,蜀贼那边是越打越强,而大魏这边,数次战败,大部分百战精锐损失殆尽……如果不做提前准备,下次蜀贼再主动进攻,大魏这边连守住兖州的底气都不一定有了。

只是,曹叡刚想这么做,却遭到了陈群的激烈发对。

“陛下三思……若行此策,不啻于饮鸩止渴也。”陈群痛心疾首的劝谏道。

这次,陈群倒是没有怀有私心,他是真的从大魏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劝谏曹叡,不要采用刘放的策略,征召屯田民为兵。

因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太祖武皇帝设立屯田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安置那些无地流民,给他们一份营生,把他们绑在土地上能勉强的活下去。

只要没有了流民,天下的野心家也就没有了根基,这样就能快速的平定天下。

不是说屯田制度多么的好,毕竟屯田制度对流民的剥削和压迫还是挺狠的,但至少,这个制度是这个时代安置流民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一个制度。

至于平定天下后,屯田制度何去何从,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有更好的办法。

但可惜,曹操并没有等到彻底平定天下的一天,这个屯田民制度,依然还在延续。

到了曹叡时期,随着世家大族重新在曹魏站稳了脚跟,并且势力逐渐壮大,曹魏的赋税收入情况,是一年比一年下降。

这点,陈群这个司空是最清楚的……但没办法,陈群家自己也是导致赋税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这事儿,陈群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权当没看见。

好在,大魏的赋税收入除了自由民的赋税收入外,还有屯田制度托底。

太祖武皇帝时期规定的“四公六民”分配方式,稍微改一改,改成“六公四民”,不就可以补上那些赋税差距了嘛。

至于屯田民的生活质量……这些贱民有口吃的能活着就可以了,还指望过多么好的生活么?!

可现在,曹叡要征召屯田民为兵,哪怕是精选士卒,必然也会严重影响到各地屯田所的收入……屯田所赋税收入会因此降低,而操练这些屯田兵的军费收入又会提高,这一出一入,差距可就太大了。

这么一搞的话,财政漏洞就会非常的大,而你又没法指望那些世家大族做出让步来补贴财政漏洞,最后各地官员还是只能在屯田民上想办法找补……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连“六公四民”都不会有了,一些地方官要是心狠一些,“八公二民”也不是整不出来。

到了那个地步的话,所谓的屯田制度,也就算是毁了,这些流民活不下去,必然会造成地方动荡……结果好一点的,流民被世家大族收纳,重新成为隐户,结果不好一点,恐怕要重现黄巾之乱了。

为此,陈群不得不站出来反对,甚至不避忌讳的,把这里面的一些原因,跟曹叡讲清楚,说明白。

曹叡听完了陈群的讲述后,一阵气恼,但又一阵无力……屯田制度本来应该是太祖武皇帝为了大魏做的最后一道保险,结果现在在陈群嘴里,动用屯田兵,反倒成了大魏动乱的根源。

这是真正的根源么?!

真正的根源,不应该是世家大族们贪得无厌,不停的兼并土地,隐匿丁口,少交甚至是不交赋税的结果么?!

曹叡其实内心很清楚,但……大魏现在能在蜀贼的军事压迫下,依然能保持住战线,维持住一战之力,靠的并不是百姓的支持,而是中原和河北的世家大族们,依然还是站在大魏这边。

这种时候,曹叡能选择跟这些世家大族们翻脸,强令这些世家大族清查田亩,释放隐户,补交赋税么?!

曹叡要是敢翻脸,明天河东,河内,甚至颍川郡,都有可能直接投降蜀贼,大魏局势随时有可能出现动荡。

毕竟,连蜀贼那边,也不过是用了一个鱼鳞图册制度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的速度而已,清理隐户啥的,蜀贼都没敢干……曹叡要是干了,那对世家来说,还不如选择“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呢。

曹叡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主君,为此,他的内心真的是非常的纠结权衡,到底应该怎么办。

问陈群,陈群只能是沉默不言,因为陈群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利益集团,但同样,陈群也有作为大魏臣子的操守。

两者利益一致时,陈群总能给出足够优秀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但两者利益一旦不一致,那么陈群能做到闭口不言,已经是很有节操了。

曹叡也知道,这种事情问陈群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所以,就问问自己的两个狗头军师吧。

孙资和刘放两个人,虽然军务上确实约等同于俩小白,但在政务方面,这俩的才能还是很出众的。

很快,这俩就一人给出了一个主意。

刘放给出的策略,其实没啥特殊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嘛,既然不能从世家大族身上动脑筋,那就只能从普通的百姓身上想办法了。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加税。

赋这个东西,自有先例,不太好调整,而且一旦调整了,对世家大族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不管世家大族怎么隐匿丁口,兼并土地,他们本身还是有一批自有土地的。

加赋的话,世家大族也会站出来反对的。

但加税可以……世家大族有的是办法可以避免这些税收,而百姓却没有这个余地。

以百姓的体量,加一些税弥补财政收入,也能解一时之急。

这个办法不是什么新鲜的办法,但胜在短期有效……曹叡有些犹豫。

曹叡要的,不是解一时之急,他是要积蓄力量,以实现他反攻蜀贼的愿望,这不是靠一两年加税能支撑的起来的。

因此,曹叡暂时搁置了这个策略,想听听孙资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孙资给出的主意……就,挺不好评价的。

不能压迫屯田民太狠,但又不能太得罪世家大族,那么就稍微的折中一下,不要征召太多的屯田民为兵,原定十万屯田兵改为五万,降低屯田民的负担,同时,在世家大族中,推行“议罪钱”制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