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页(1 / 1)
('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也是一直被刘禅信任,并且在最后关头委以重任的最后依仗……不管是出于名声考虑还是出于实际考虑,诸葛瞻是不可能投降曹魏的,他只有战死到最后一刻。而曹肇不一样啊……至少在曹肇看来,他战败这一次,并不会对整体的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对自家的家族地位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此,曹肇眼看战局不利,自家这边被敌人的重装骑兵冲的连阵型都保不住了,曹肇直接下令全军撤退。下完这个命令,曹肇就在亲卫的保护下,直接后撤……先一步溜了。而曹肇这么一溜,剩下的骑兵还能有个屁的作战意志……一场溃败就这么形成了。如果不是庞德生怕追击太过错过围剿溃散骑兵的时机的话,曹肇也不一定能撤的出来。可他虽然是撤出来了,但他率领的两万冀州骑兵,经过这一仗后,就只剩下不到四千人能撤回到定陶县。等到曹肇撤到定陶县后,贾逵看着这个败家玩意儿,是怎么看怎么来气……兖州南部,恐怕是真的守不住了。很显然,曹肇的战略眼光,并不足以让他看清他这支骑兵部队的重要性。曹肇的骑兵,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败的。一旦没有了曹肇的骑兵牵制住庞德的骑兵,那么庞德往北可以策应魏延所部攻略东郡和泰山郡,往西,可以进入陈留郡,袭扰司马懿大军的粮道。这等于是让蜀贼腾出了一只手,而这只手,随时可能掐住司马懿的脖子。如果司马懿不想被困死或者被缠死的鄢陵,他必须收缩防线,回防陈留郡,把蜀贼放进兖州来打。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贾逵留在定陶,不再北上的原因——司马懿一旦撤军入陈留郡,那么就必须有人坚守济阴郡,掩护司马懿的侧翼。否则,就凭蜀贼在兖州加起来高达近二十万的兵力,完全可以玩一手内外夹击,把司马懿困死在兖州。曹肇的这一败,等于是葬送了本就不太顺利的兖州战局。第1106章 调整应对司马懿才不会等到庞德领兵反攻进入陈留郡的时候才仓皇撤退了……曹肇在沛国被庞德击败后,司马懿得知了消息,立刻就意识到了接下来的局势到底会有多被动。司马懿当即下令给陈泰,让他先一步弃守鄢陵,缓步后撤,自己领兵为他断后,然后再吩咐郭淮前往扶沟县,统帅之前分出去协助扶沟县防守的两万士卒东撤,退入济阴郡内,去支援贾逵。而随着司马懿领兵后撤到陈留郡的雍丘县后,他选择率领四万士卒就地驻扎,剩下的两万士卒,交给陈泰,让他尽快赶到酸枣,一方面协防河南郡虎牢关的侧翼,另一方面,看住临近酸枣的延津渡口,保留住大军北撤回到河北的最后一个通道。就这样,司马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调整好了自己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一个南至陈留郡,东至济阴郡,北至东郡的防御圈。至于兖州南部诸郡,没办法,司马懿是表示自己没能力能守住了,谁有本事哔哔,司马懿可以分兵一万给他,让他去守那里……嗯,这话一说,曹爽直接闭嘴了。曹爽又不是真的二傻子,就算司马懿真的敢分兵给他,他也不敢真的去啊。其实吧,身在鄢陵主力前线,曹爽还是能接到更多的情报,对战局也有足够的了解的……就算他受限于能力不能完全看的透彻,但曹肇这一败造成的影响,曹爽就算第一时间看不明白,之后多琢磨两天也能明白过来。所以,其实曹爽虽然一路哔哔,但更多的也是发泄一些情绪,表达对曹肇这个蠢货的不满……对司马懿退守到雍丘县的做法,其实曹爽还是能理解的。再不撤,恐怕真的要被人堵死在兖州西南了。但有一点,曹爽有点搞不懂。是,他曹爽确实是没事儿经常给司马懿找麻烦,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但有一说一啊,哪怕是曹爽,他也只是私心过重,不代表真的一点判断力都没有。其实吧,曹爽也是能明白,司马懿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他真的搞不懂,以司马懿的能力,为什么这次兖州之战,会打成了这幅德行。全程被动应战,看不到任何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如果说之前进攻洛阳的战事还能说是上命不可违的话……兖州战事可都是在他司马懿的全权指挥下的,怎么还能打成这个样子。而且,其中最无法让曹爽理解的一件事是——既然曹肇统帅的骑兵部队这么重要,为什么司马懿连一点警示都没有给曹肇传递过?!就这么放任曹肇去正面对上庞德,导致曹肇战败后不得不全军弃守兖州南部,只能在兖州的东北四郡建立防线?!曹爽倒是没有怀疑司马懿有二心,但现在曹爽严重怀疑司马懿是不是有私心。嗯,二心和私心,性质是不同的。曹爽还是比较认可司马懿的为人的,不相信他会背叛大魏,转投蜀贼……要投的话他早就投了,早一年投还能顺带的送上一个兖州。这么大的礼物,到了蜀贼那边,至少也是一个三公的待遇,何至于在兖州呆到现在?!所以啊,曹爽是不相信司马懿会背叛大魏的。但司马懿这个老小子是不是有私心,这可就不好说了。毕竟,曹肇那小子,是曹休的儿子,而曹休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恐怕全大魏都知道,两人关系极差。早年间,曹休弹劾司马懿的疏奏几乎每年都不断……如果不是曹丕和曹叡两代君主都不太喜欢曹休,再加上曹休自己也把人缘跟混没了,司马懿这么被一个宗室将领弹劾,还能有个好?!所以啊,曹爽不得不怀疑,司马懿这次没有对曹肇强调骑兵作战的重要性,是不是在公报私仇,就是要故意针对曹肇。毕竟,司马懿作为一方统帅,肯定是不可能做到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的,而曹肇作为骑兵军团的实际主将,他对骑兵军团的行军和战斗都有直接的决策指挥权……这次战败,哪怕追究责任,也不该司马懿来负主要责任,肯定是先追究曹肇的责任才是。而司马懿所做的,不过是没有提醒曹肇他的重要性而已……而事实上,这个事情,司马懿提醒也可以,不提醒也没人能指责他什么。再一个,司马懿从一开始就不太同意发动对洛阳的反攻,而是想要在陈留郡加强防守……现在的局势,就正如司马懿在一年前所预计的那样,集中兵力,布防兖州东北四郡。那么,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司马懿故意送骑兵部队去跟蜀贼的骑兵军团对决。胜了,功劳不仅是曹肇的,也是他司马懿的。败了,责任是曹肇的,司马懿又可以借此收缩兵力布防,达成自己想要的战略结果?!真的,曹爽现在是越想越觉得,这个事儿不是没有可能啊。而支撑曹爽这么认为的理由是——要是换成他在司马懿的这个位置,他就一定会这么做的。真的,也就是曹爽只是心里怀疑,没有去质问司马懿,否则司马懿能用唾沫星子把曹爽给喷死。天底下哪有为了私怨,就主动葬送两万骑兵部队的主帅?!要能干出这种缺心眼的事儿,那司马懿还能是司马懿么?!这次兖州作战不顺利的原因,是因为从头到尾,司马懿就没有掌握到任何一刻钟的战场主动权。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去进攻洛阳,认为应该就地布防,防止蜀贼发动再次北伐作战。可偏偏天子不听他的,还强令他必须抢先发动北伐,导致司马懿所有的战略思路,都是围绕着怎么进攻洛阳来的。结果司马懿的战略安排没有成功,导致失去了先手。接着,颍川郡那边投降的也太快了一点,导致司马懿一路后撤,差一步就没能堵住在鄢陵的十五万徐庶大军……能赶上已经是万幸了,司马懿对布局如何防守,也是刚刚在开始思考。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