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页(1 / 1)

加入书签

('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司马懿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其实吧,要想解决司马懿现在的困境,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远水不解近渴的办法,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直接的办法。

只是,这帮当臣子的,没有一个有担当,也没有一个人敢说。

“诚如满侍中所言,调毕轨南下,终究是远水不解近火。”曹叡慢慢的叹口气,说道,“因此,朕以为,只有调邺城禁军南下,方可解此危局。”

算了,手下大臣没有一个有担当的,这个办法,还是自己来说吧。

而随着曹叡说出了这个办法后,孙资立刻站起来,躬身启奏。

“不可!禁军乃天子禁卫,不可擅离国都……如此,为人臣所不安也。”

看吧,这就是为什么这帮大臣们不肯开口说这么简单直接办法的原因。

重点不仅仅是因为禁军是天子禁卫,重点还在于“人臣不安”。

这个“人臣不安”,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到底是因为臣子担心天子安危而不安,还是在担心禁军离开邺城后,邺城无人守卫而不安……这就不好说了。

曹叡当然相信,如今在殿中的四人,尤其是孙资这个自己的心腹,肯定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危而不安……可其他在邺城的大臣们,甚至是河北世家大族们,他们到底怎么想,曹叡就不敢相信了。

这也是曹叡现在在犹豫的地方之一。

而曹叡第二个犹豫的地方还在于……今时不同往日。

当年在洛阳的时候,曹叡可以把自己的禁军交给曹真指挥,也可以在潼关遇险后,把自己最后的一万禁军交给夏侯尚去反攻潼关,是因为曹叡可以相信曹真,夏侯尚等人的能力。

可如今……他能相信谁的能力?!

曹宇还是夏侯玄?!

再一个,蜀贼如今已经攻取了孟津渡,正在温县跟夏侯霸对峙。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调走了邺城最后的守卫禁军,夏侯霸那边又挡不住张溪的进攻,让蜀贼顺着河内郡杀到邺城,自己又该拿什么去抵挡?!

难道真的要被人攻破国都,生死国灭么?!

两个担忧,让曹叡现在虽然主动提出了这个建议,但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发虚的。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放,再三犹豫之后,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卿且试言之。”

“昔日蜀贼入寇关中之时,故贾太尉曾向先帝献计……”

嗯,你这一言,就不该讲!!!

第1108章 弃守的代价

刘放说那个话的意思,稍微知道一些前因后果的人都明白。

就是让曹叡放弃兖州,后撤到黄河南岸,力保包括河东郡,河内郡在内的黄河以北的控制区。

目的,就是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

当年贾诩就是这么劝说曹丕放弃关中的。

但……真的,如果不是刘放是曹叡自己的心腹,曹叡都怀疑,刘放这么建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关中和兖州,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当初弃守关中,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大魏的既有战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魏的核心控制区是中原和河北,关中那边丢不丢的,对大魏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影响。

可弃守兖州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一旦弃守兖州,就代表着在黄河之南的中原地区,曹魏彻底放弃了。

你让中原世家们怎么想?!

尤其兖州和徐州的世家大族们,大魏这一撤,他们还能有个屁的心思对大魏效忠啊。

你让河北世家们又怎么想?!

尤其是冀州的世家大族们,大魏今天能放弃兖州,那是不是等蜀贼打过黄河了,大魏还会放弃冀州,退到青州和幽州去?!

而且,弃守兖州所造成的的政治影响也不小……没有了中原地区在手的大魏,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天下正朔?!

不过是一个割据政权而已。

到了那个时候,不仅仅是河东世家,甚至是河北世家们,都不一定会愿意继续坚定的站在大魏一边。

刘放作为中书令,执掌全国政务,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他看不出来么?!

可刘放呢,还是有自己的解释理由的。

而且既然他话都已经说出来一半了,该得罪的人已经得罪了,那倒不如把自己的理由也说出来,省的将来连曹叡都对自己产生什么疑心,那自己才是真的没救了。

因此,刘放还是坚持把自己的理由说完了。

第一,是现在大魏兵力吃紧。

抽调毕轨南下这事儿,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行,而让大魏禁军南下,恐怕也不见得就能立刻扭转战局。

现在的大魏禁军,可不是文皇帝时期的禁军了……那些精锐,早在这些年的征战中损失殆尽了。

如今的大魏禁军,兵力只有三万人,而且大多是新招募的,战斗力只能说是比普通郡兵稍强一些。

可如果按照司马懿的想法,要抽调援兵去增援贾逵,守卫东郡的话,他们的对手,按照情报显示,应该是魏延这个名将率领的蜀贼禁军。

双方的战力,并不在一个档次上。

能守住东郡还好,万一要是依然挡不住的话,那么……冀州就没有任何后备兵力了。

因此,刘放并不认为,派出禁军应战,是一个好主意。

第二,兖州如今已经失守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司马懿虽然还在守,但是否能守住,连司马懿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这样的话,倒不如弃守兖州,收缩兵力,依仗黄河天险集中防御河内郡和冀州。

主动回撤兵力,保存有生力量,总好过被蜀贼占领了酸枣和延津后,大军主力被憋死在兖州要强的多。

第三,主动退出兖州,把中原地区让出来,造成兵力真空地带……刘放相信,在淮南的陆逊和在徐州的诸葛瑾,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蜀贼占据大半个中原而不管的。

别的不说,琅琊的诸葛瑾和下邳的诸葛诞,一定会出兵抢占兖州的泰山郡和山阳郡的,而在寿春的陆逊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一定会借机北上,进占陈国,谯郡,甚至有可能出兵颍川……到了那个时候,蜀贼和东吴必然会陷入纷争。

而大魏,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一边重新收拢兵力,布置防线,一边坐山观虎斗。

等到东吴和蜀贼在中原大地上因为抢地盘而大打出手后,大魏再择机重返中原,也不是不可能。

此所谓,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也。

你别说,刘放说完这些个理由后,曹叡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动心了。

因为吧,至少听上去,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满宠站出来,坚决反对了这个做法。

别人玩二虎竞食之计,那都是拿其他势力的利益作为诱饵,从来没有说拿自己的地盘当诱饵的。

要知道,有些东西,一旦丢了,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比如说,人心。

当年贾诩建议先帝弃守关中保存实力,是因为当时大魏在关中就没有经营几年,关中也不存在什么大势力的世家大族,丢了也就丢了,对大魏根基可没有什么影响。

可中原地区一丢,还是大魏主动放弃的,那么人心向背,就不好说了。

而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中原世家对此会有什么想法,也不好说。

是,中原世家中最大的势力是河洛世家,守住河东和河内两郡,也能安抚住河东世家的情绪,但问题是,能安抚多久?!

你今天能放弃兖州世家,怎么能保证下次不能放弃河东世家?!

而且就河东距离洛阳的那个距离,可比距离邺城的距离近多了。

想想颍川郡吧,之前几年不也一直是坚定的站在大魏这边,数次阻挡了蜀贼的进犯,可自从三年前大魏反攻洛阳不胜后,颍川郡就开始人心思变了,如今这一战,颍川郡的世家大族们投降的那叫一个快啊,连陈泰这个颍川世家子弟都无法阻挡这种趋势。

这次弃守兖州的影响力,可比反攻洛阳不成还要大……咱们又如何保证,河东不会成为下一个颍川郡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