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页(1 / 1)
('
邓艾作为张溪的亲传大弟子,一直以来被张溪耳濡目染,对于周边异族的态度,可实在是说不上有多好。尤其是这种异族叛乱,殃及百姓的事情,邓艾是真的不能忍。异族这个东西吧,邓艾受到了张溪不小的影响,认为这些人可以用,可以规划,但不能不受控……很显然,如今鲜卑人的叛乱,不仅不在曹魏的控制之下,也不在邓艾的控制之下。是,邓艾其实也知道,行军作战,要从大局出发去考虑决策,并州北部的鲜卑人叛乱,确实可以帮助邓艾牵制住并州的曹魏兵力,方便接下来邓艾东进冀州,偷袭邺城……从成就大事的角度来看,邓艾就不应该去管什么并州鲜卑人叛乱,真要担心鲜卑人为祸,等到平定曹魏后,再出兵征讨,也来得及。可有些事情,邓艾真的做不到置之不理……如果从大局出发的话,天知道要多少时间才能彻底平定曹魏,安定北方,还要放任这些鲜卑人肆虐到什么时候,这期间,又会有多少百姓遇害?!为此,邓艾必须做出一个决断。邓艾手头,只有两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七千人是普通郡兵,剩余的八千人,是无当飞军。这点兵力,进兵冀北,偷袭邺城也许够,但如果选择北上平定鲜卑叛乱……兵力其实不够。但是吧……邓艾思来想去,觉得有些事情可以顾全大局,但有些事情,他不能不管。这次,邓艾没有找王濬和王平商议,而是选择了独断专行。一开始依然是按照战略布局,全军顺着官道北上,抢占壶关。占据壶关后,邓艾决定放弃原定从壶关东进,进入冀州的战略,而是选择继续北上,从上党郡进入到太原郡,进攻在太原郡肆虐的鲜卑叛军的侧翼。很显然,这个做法,多少是有些不顾大局了……抢占壶关后,冀州的魏军必然有所察觉,如果不能尽快东进,冀州的魏军必然会有所反应,不管是收缩兵力防守冀州北部,还是集结兵力反攻壶关,都是严重破坏这次北伐大计的。因此,当邓艾提出这个战略的时候,王平和王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邓艾以镇北将军,偏师主帅的名义,强行压制下了两人反对的声音……一意孤行。就这样,邓艾继续北上,按照原计划,在曹魏守军无法前后顾及的情况下,利用无当飞军的山地作战能力,奇袭壶关,一战而下。但紧接着,邓艾留下王平与五千无当飞军守卫壶关,自己则带着王濬,以及两万士卒,继续北上,进入太原郡。征讨鲜卑叛乱。第1189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邓艾的北上,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别说诸葛亮没有想到了,就连曹魏方面,现在也有点搞不清楚,这个邓艾,到底在干什么?!壶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邺城,可以说是把曹爽给吓的浑身冒汗。蜀贼攻克壶关,就等于打通了从上党郡进入冀州的通道,可以从北往南进攻,直接威胁到邺城。如今战事紧迫,邺城东面的蜀贼已经打到了魏县,司马懿将将的稳定住了局面,邺城西面的蜀贼在河内郡跟秦朗,夏侯霸激战……要是邺城北面还有蜀贼到来,那邺城可就被彻底合围了。虽然不算是直接兵临城下,但是,各方的援兵道路被切断了,邺城也难以久守。况且,如今大魏的兵力几句都集中在东西两线上,甚至邺城经过数次抽调兵力,只剩下一万多禁卫军守卫了,如果蜀贼从壶关直接南下的话,兵临邺城的话,沿途之上,可就没有成规模的魏军可以阻挡了。大魏国都,危矣。这真的不怪曹爽直冒冷汗,哪怕以他的战略眼光,也能看得出来壶关失守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这个情况下,蜀贼居然选择了继续北上,进入太原郡……这是要干什么?!邓艾难道真的是徒有虚名,居然看不明白这么明显的局势,在这种关键时刻出这种烂招?!这个问题吧,别说曹爽想不明白,就是陈矫和桓范,也对邓艾的用兵一头雾水。如今的邺城之内,还能有点战略眼光的人,大概也就只剩下陈矫和桓范了。这两人想不明白的事儿,其他人更加想不明白。但是吧,虽然想不明白,但这两人都知道,不能任由蜀贼继续这么占据壶关,必须要想办法,重新夺回壶关,否则的话,邺城就危险了。因此,两人同时向曹爽建议,派人领兵前往反攻壶关。可曹爽这边,又纠结了。这次倒不能全怪曹爽,虽然曹爽依然有私心,但这次的实际条件,也确实有些不太好。邺城周围,已经没什么兵力可以调动了。如今的邺城周边,最大的兵团在魏县司马懿手里,有近五万兵力,但这支部队在阻挡张溪率领的八万北伐军,根本不能轻易抽调。而剩下的郡兵,就只有朝歌县的夏侯玄手里有一万郡兵,以及邺城自身的一万三千人守军了。邺城的兵马,曹爽是真的不敢调动,万一魏县那边司马懿挡不住的话,那么邺城不能一点兵马都不留啊。至于朝歌那里,是防备河内郡战事的第二道防线,那边的兵马撤走的话,那问题同样很严重。曹爽实在想不出,还能从哪里调兵去反攻壶关。而对此,陈矫的建议是——让宗室将领夏侯献,领邺城禁军一万人,前往反攻壶关,下诏调幽州刺史田豫,领幽州兵增援邺城。陈矫的想法很简单……河内那边的战事,只要夏侯霸和秦朗还能支撑,那么邺城就不会轻易遇到危险,而且就算有危险,他们还能回撤到朝歌,在夏侯玄的接应下,继续阻挡蜀贼。至于魏县那边,司马懿以五万人对阵八万人,以司马懿的能力,张溪和魏延想要快速突破,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因此,邺城的这一万人,其实暂时是属于可调动的兵员,临时调动,补上壶关的这个窟窿,再等幽州郡兵从代郡来援,邺城一样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据守。陈矫的这个建议,曹爽还是如往常一样,听进去了一半……从幽州调兵的事情,他听进去了,因此,他下令幽州刺史田豫从代郡出兵,反攻壶关。给陈矫急的……这不是舍近求远嘛!!!先不说邺城距离壶关的路程可比从代郡出兵要近的多,光说幽州那边,田豫现在人可是在北平郡,等他赶到代郡,集结好代郡郡兵南下……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根本做不到。更别说,如今并州北部鲜卑人叛乱,南匈奴也说不上多么的稳定……抽调代郡郡兵南下,万一这些异族叛军顺势进入幽州,那麻烦不就更大了?!放着更简单的方法不用,为啥非要用这么麻烦的方式去堵漏洞?!可陈矫的再三建言,听在曹爽的耳朵里,就跟没说一样……说的急了,曹爽索性直接把陈矫给赶出了大将军府邸。三朝老臣,为国建言,居然落到了这个待遇……给陈矫气的,当天回府后,就直接称病不出了。陈矫想不明白,曹爽到底是在纠结什么,可身为曹爽心腹的桓范还能不明白么……大将军压根不敢抽调邺城士卒离开。一方面,邺城重地,天子所在,曹爽不得不以防万一。另一方面,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曹爽依然不放心司马懿。别看之前曹爽放低了身段,亲自请司马懿出山,给了司马懿兵权,让他去魏县阻挡蜀贼,但在心底里,曹爽对司马懿的提防,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倒不是说曹爽认为司马懿会临阵倒戈……这点曹爽还是不相信的,毕竟他司马家跟着曹魏才有前途,投降蜀贼,对司马家可没什么太大的好处。曹爽真正担心的是,一旦这次击退了蜀贼,司马懿挟护国大功,再加上五万士卒返回邺城,逼自己退位让权……手里如果没有足够的兵权,根本无法压制住司马懿。桓范其实对曹爽的担心一清二楚,但这事儿吧……桓范是真的没法劝。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