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页(1 / 1)
('
第一呢,曹爽虽然有些小心眼,但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曹爽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呢,虽然从代郡调兵有些舍近求远,但如今蜀贼的邓艾突然的领兵北上了,一时半会儿的好像真的没有要进兵冀州的意思,大魏还有足够的时间这么做。所以……这事儿,就先暂时如此吧。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河内的战报传到邺城后,曹爽这个打死不抽调邺城守军的行为,居然意外的,变成了先见之明。河内的战报显示,毕轨在河内郡遭遇伏击,自己身死不说,两万并州骑兵全军覆灭,还导致了秦朗被困轵县,动弹不得。至于夏侯霸,冒然出击失利,遭敌伏击,损兵折将,困守温县……种种不利局面,导致河内战局随时有崩溃的危险。这种情况下,邺城随时可能遭遇威胁,不抽调邺城守军,反而成了最优选。曹爽的舍近求远,反倒是给邺城留下来最后的预备队可以应变……这种情况下,连陈矫都不好意思继续在府邸内装病了。一方面,曹爽居然意外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再追究之前不给自己面子的事儿,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另一方面……河内战事危急,也容不得陈矫继续装病了。到底是建立大魏的功臣,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轻易看到自己奋斗得来的王朝,这么轻易的倒下的。河内战事吃紧,尤其是秦朗五万兵马被困轵县,面对诸葛亮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强攻,如果不能尽快接应他们后撤,保存住战力的话,整个河内局势就要崩盘了。因此,陈矫和桓范再次向曹爽建议,抽调邺城守军,交给朝歌的夏侯玄指挥,让夏侯玄尽快西进,接应秦朗突围,退回野王县,重新建立防线。同时,下令夏侯霸,不可再轻兵冒进,只求坚守温县,拖延时间。而这次,曹爽倒是听从了大半的建议。曹爽确实让夏侯玄主动出兵西进,接应秦朗退回野王县……但是,曹爽是让夏侯玄率领驻扎在朝歌的一万士卒西进,至于邺城守军,曹爽依然不动。这命令,再次震惊了陈矫……夏侯玄手里就一万人,你让他去面对诸葛亮的十几万人,接应秦朗撤军?!脑袋确定没被门给夹过?!甚至这次连桓范都觉得不可思议了……大将军到底是多么的舍不得这邺城的一万三千守军啊?!军国大事,可不是儿戏啊!!!这次,连桓范都加入到了苦劝曹爽的行列之中,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桓范陪着陈矫一起,被曹爽给赶出了将军府。好嘛,这次之后,陈矫再次称病不朝了……不过这次,不是装的!!!第1190章 瞒天过海魏县城南,东线战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停战,张溪总算是凑够了十架配重式投石车。本来修造配重式投石车的目的也不是用来攻城,真正的目的是吸引司马懿主动出城作战,十架投石车虽然少点,但威慑力已经是够了的。接下来,就该是制定攻城计划了。不管司马懿会不会主动出城来进攻,该做好的提前准备,张溪还是会做的。魏县南门方向,张溪亲自领兵三万,携带配重式投石车主攻,东门和西门,各由魏延和姜维领兵两万人负责牵制,防止敌军从侧门出击。剩余的一万余人,由文钦率领,充作战场预备队。进攻计划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毕竟都打到直接攻城战了,攻城方能做的应对就这么多。倒是防守方一侧,司马懿这边能做出的变数比较多。比如说,出城去烧毁进攻方的攻城器械,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只是……以司马懿的智商,他能不知道,张溪这个老狐狸就带着十架配重式投石车来攻城的真正目的么?!虽然说,司马懿也早就最好了要出城去抢劫配重式投石车的计划,但是吧,还需要等等。不能是敌军进攻一开始,就着急忙慌的出城去抢……那个张元长铁定张开口子等着你呢。所以啊……汉军重新开始攻城的前三天,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任由汉军的配重式投石车发威,砸坏了不少马隆督造的城墙挡箭木板。这下可把马隆给急坏了。倒不是马隆心疼这些挡箭木板,事实上,这些挡箭木板不管是从原材料还是制作工艺来说,都不算多么珍贵……可问题是,也禁不起这么砸啊。是,魏县城内的木板确实还有富裕,挡箭木板坏了再造一批也不是那么难……可再富裕,再容易,也不如城外的石头多啊。人家蜀贼人多,刨山取石的攻城,而城内的木板,总有用完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拿什么来阻挡蜀贼的箭矢攻击?!而且,一直这么砸下去,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也很大。原本的魏县守军能在城头坚守,是因为他们有了对抗蜀贼弓矢压制的办法,可以躲在木板后面射箭……可如今这层保护没有了,军卒回忆起蜀贼弓矢的凶猛,难免会影响到守城信心的。因此啊,马隆建议司马懿,如果可以的话,尽快出城作战,至少抢回一台配重式投石车来,他好仿制着修造,解决敌军配重式投石车的威胁。马隆能想到的问题,司马懿当然也能想到,但是……他依然还在等,等一个明确的消息。蜀贼的屯粮位置到底在哪儿?!司马懿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手里的士卒一共就那么多,如果只是单纯的死守,司马懿也不确定,最后能不能逼退蜀贼。毕竟,这场战事,蜀贼三路齐进北伐。就算他司马懿能在魏县挡住张溪和魏延的东路军,可如果其他两路蜀贼大军获得了突破,那也无济于事。因此,司马懿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守住魏县,最好还是能够尽快的击破眼前的贼军,然后挥师西进,去支援河内战事。因此,司马懿必须选好破敌时机,谨慎用兵,这样才有机会一击必胜。魏县战事,司马懿也认真研究过了,如今的局面,蜀贼是越河攻击,后勤补给线必然会被拉长,那么蜀贼的屯粮之所,就是他们必然的破绽。只是,司马懿心里还是有些疑虑的。毕竟,这次的对手是张溪,此人素来用兵谨慎,不可能不知道后路的重要性,对于粮仓,肯定是会派兵看护的。所以,司马懿如果要动蜀贼粮仓的主意,那么就必须行事隐秘,在不引起张溪怀疑的情况下出兵,一战而破,才有希望扭转整个战局。基于以上的考虑,司马懿现在必须暂时按兵不动,吸引蜀贼主力继续攻城,让张溪不断的往前线调兵,放松对后方的保护才行。马隆的建议,被司马懿给驳回了,甚至司马懿也没有给马隆解释……马隆是临阵投军的,资历和信任度都不够,司马懿不会轻易告诉他自己的作战打算的。而郭淮和司马昭,却是知情的……只是,这两人也觉得司马懿现在守的有些太憋屈了,就算是为了大局,老这么被动挨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但好在,这样的憋屈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久……司马懿派出去的侦骑回报,说是在繁阳县东南侧的位置,发现了疑似蜀贼屯粮地的踪迹。司马懿出于谨慎起见,还想再等等,等待哨探更加详细的回报,生怕中了张溪的奸计。但是吧,这近十天的挨砸,已经损毁了一批城墙上的挡箭木板,马隆也来报告过了,说是城内的木料已经开始出现了短缺,如果第二批新造的挡箭木板再被砸毁,恐怕将来补充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得拆房屯木料了!!!拆房倒还是小事儿,关键是,这几天连续挨砸,再加上蜀贼的弓矢压制威力又慢慢恢复了,军中士气出现了不稳定……再来那么十天,恐怕军中士气就要下降到冰点了。因此啊,司马懿最终不得不决定,提前自己的作战计划。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