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页(1 / 1)
('
没办法啊,谁让这是郭淮啊,大魏名将……文钦可是很早就听说这位将军的名声和传闻的,自然不敢怠慢。而当文钦发现郭淮只带了三千人左右突袭的时候,顿时意识到了自己中计,身后必然会遭遇威胁。也就搭着文钦的能力也不俗,临阵调整速度极快,立刻分兵救援后路,补强后路的防御……暂时拖延了一段时间。当然,如果文钦只有手里的这五千人的话,那这次防御应对,恐怕是要出大问题的。文钦被郭淮的进攻给拖在了前军,他分兵去后军支援,但是后军并没有一个合格的将领指挥,只靠后军的校尉,纵然可以依靠兵力优势暂时拖住司马昭,但肯定拖不了太久……一旦让司马昭闯入苍山岭,那恐怕就全完了。而就在文钦难以前后顾及之时……魏延带着五千士卒,出现在了郭淮的身后。这下好了,被前后夹击的人,变成了郭淮。于此同时,文钦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转身去指挥后军的防守,挡住司马昭前进的路线。一通混战之后,文钦到底还是挡住了司马昭往后军的进攻路线,赶在司马昭闯入苍山岭屯粮地之前,把司马昭给逼退了。而前军方向,因为遭遇到了魏延的领兵冲击,郭淮知道这次突袭已经事败中计了,也没有做太多的停留,选择了往北方突围,等待汇合司马昭后,一起退回魏县。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最多也就是魏军突袭苍山岭不成,小有损伤而已。可当郭淮和司马昭汇合后,往北回撤的过程中,正好遇到了领兵一万南下的姜维。而两人的身后,是打扫完苍山岭战场,协助文钦重新完成布防后,再次追上来的魏延。又是一场前后夹击,而这次,郭淮和司马昭是被彻底堵成了夹心饼干,不再是什么混战了……一番大战之后,郭淮和司马昭最终败北。最后,还是郭淮选择了孤注一掷,拼死断后,这才给司马昭争取到了一线生机,突出重围。郭淮的想法很简单,他反正已经六十多了,活的也够久的了,但司马昭不一样,他才三十岁不到……这是大魏的未来,不能让他就这么葬送在战场上。因此,郭淮就是故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吸引汉军围攻,来换取为大魏保留希望。至于自己最后的下场……郭淮就没有想过要投降,也不可能投降,唯死战而已。司马昭因此逃出生天,但郭淮……在被围后逃生无望,奋力拼杀到只剩自己。最后,郭淮在魏延和姜维的一起见证下,自杀殉国。第1193章 满宠的才能河内郡,朝歌。夏侯玄接到了曹爽的军令,要求他立刻领兵一万,前往轵县接应秦朗撤退到野王县,并且就地协防。真的,如果不是夏侯玄跟曹爽之间的政治立场是相通的话,夏侯玄真的很怀疑,曹爽这是不是要借刀杀人,让自己去送死。从目前的战略局势出发,让自己领兵去接应秦朗,和温县互相策应,让出河内郡西部,在东部重新布防,拱卫邺城,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唯一的问题是,夏侯玄手里只有一万士卒。让一万士卒跑到几百里外的轵县,去接应被近十五万蜀贼包围的秦朗……曹爽是对自己有多大的信心,认为自己能完成这种以一敌十的任务?!要去接应不是不行,起码给自己派点援兵过来吧?!结果呢,曹爽就硬是扣着邺城的一万多禁卫军不动,仅让自己所部的一万兵马出发……这确定不是要自己去送死么?!夏侯玄本心是真的不想去的,但奈何,军令如山,他不能不去。再一个,从局势上看,夏侯玄也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如今的河内郡,最大的一支军团,还真的就是秦朗所率领的那支……加上并州的第二批援兵,秦朗手里足足有近七万大军。这支大军如果被蜀贼围歼了,那么仅靠夏侯玄手里的一万人,夏侯霸手里的两万多士卒,想要面对蜀贼十余万大军的进攻,根本不可能挡住。因此,纵使无奈,纵使这么做有送死的嫌疑,夏侯玄也必须立刻出兵,尽可能的接应更多的秦朗军团撤出重围。为此,夏侯玄不得不领命出征。不过在出征前,夏侯玄还是做好了以防万一的打算……他派快马通知了温县的夏侯霸,希望夏侯霸能够抽调一部分军马,不用多,大概三五千人就可以了,让乐綝率领,回守朝歌。万一要是接应失败,或者说蜀贼还有其他兵马偷袭,至少能保证朝歌能坚守一时,给自己和夏侯霸留下退路。接到了夏侯玄通告的夏侯霸,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咬着牙,分给乐綝三千人,让乐綝回防朝歌。没办法啊,夏侯霸现在手头也很吃紧的,上次主动出击失败后,夏侯霸损失了近万人,如今又被庞统领兵围城……虽然防守有余,但进取实在已经不足了。最多就只能分出三千人回防朝歌,多了,夏侯霸都有点担心温县的防务。至于在轵县的秦朗……现在秦朗的压力,可以说是最大的。随着毕轨的全军覆没,秦朗被迫在轵县就地防守……可轵县这个地方,城防设施,军械储备,粮草供给各方面都不充足。如果不是局势所迫,秦朗一时间无法立刻撤退,他都不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就地防守。一开始受困于形势,秦朗不得不主动在轵县建立防线,以五万人阻挡诸葛亮率领的十二万北伐军……兵力差距两倍以上,双方主帅的能力差距也太大,因此,秦朗其实守的很艰苦。不过十来天的攻防战下来,秦朗所部五万余人,就锐减到只有四万人左右了……伤亡过万人。但好在,就在秦朗觉得可能要撑不住的时候,留守野王的满宠,在接到了并州派来的第二批援兵两万人后,亲自领兵前来轵县助阵。这两万人里,有一万人,是并州骑兵……有了这一万骑兵的帮助,再加上满宠的谋略终于是得到了释放,才算帮秦朗暂时稳定住了轵县的防守局势。而这个时候吧,秦朗觉得,局势暂时稳定住了,蜀贼的进攻也进入到了一个间歇期了,应该可以寻找机会,后撤到野王,依托秦朗早期建立在野王的防御工事,在那里继续阻挡蜀贼的进攻,以拖待变。但是满宠却坚持建议,要求秦朗在轵县继续坚守。满宠的理由很简单。魏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损兵折将三万人左右,好不容易稳定住就局势,安抚住了军心……如果现在后撤,必然会导致再一次的军心浮动。因此,应该是要继续坚守一段时间,哪怕要后撤,也得是等到朝廷的援军到来,接应大军后撤。否则,依然难免在后撤途中,因为军心涣散,蜀贼追击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全军崩溃。秦朗认真的权衡过后,决定采纳满宠的建议。一方面嘛,当然是秦朗觉得满宠说的有道理。另一方面……秦朗现在觉得吧,说不定这个三朝老臣的能力,其实超乎了自己的想象。秦朗一直认为,满宠不过是一个精通邢名的酷吏,是皇权手里的一把利刃……也许政略方面还行,但军略方面,满宠并无太多的建树。你不能怪秦朗会这么认为,主要是这些年,满宠实在是没有在军略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随着曹魏地盘的不断萎缩,内部暗流涌动也越发明显,曹叡用满宠,更多的还是以一个酷吏的方式在用。再加上曹叡作死般的采纳了“议罪钱”制度,如果再没有一个合格的酷吏镇压场面,那大魏内部的朝政局势必然会彻底失控。因此,这些年满宠依然还是干着得罪人的酷吏工作,这些事儿都忙不过来的满宠,哪有机会参与到军略中去。再加上,满宠的历史战绩真的很糟糕,他领兵出征的时候,基本就是曹魏大败的时候,不管是丢襄樊,还是丢关中,两场最关键的战役里,满宠的表现都说不上太好,回头还得给曹丕背锅,得罪各地世家大族……再加上这个时空的满宠也没捞到孙十万经验包,刷不了战功和声望,可不就一直被人低估着嘛。 ', ' ') ↑返回顶部↑